摘要:本综述就几年来国际上会计专家学者对企业关联方及其交易的研究成果进行引述的基础上,通过我国对关联方的认定,国内外的理论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关联交易产生的原因,其造成的经济后果,与企业应与管理及利润操纵的关系,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等方面来进行综述。
关键词:关联方关系,关联方交易,研究理论。
在我国,关联方交易广泛地存在于上市公司的日常经营活动中。由于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都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成,使得大多数公司的上市选择了“主体上市,原公司改造为母公司”的模式,这种“剥离”上市的方式使上市公司与生俱来地和集团公司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由此,上市公司能否合理有效地披露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不仅直接决定报告主体的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效果,而且严重影响上市公司公众形象和证券市场的竞争机制。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披露透明度较低,依然存在着披露不充分不及时不完整等问题,部分公司甚至利用关联方交易制造虚假理利润,转移亏损等,因此分析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存在的问题及如何规范其披露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本人选择了20余篇关于企业关联方及其交易的文献,有关联交易的理论探讨,调查报告等,精选出12篇文章作为综述对象。就其主要观点和写作脉络进行综述分析。
一 关联方的认定
《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准则规定:“在企业的财务和经营决策中,如果一方有能力直接控制,间接控制,共同控制另一方或对另一方施加重大影响,本准则将其视为关联方;如果两方或多方同受一方控制,本准则也将其视为关联方” [1]。具体包括:直接或间接地控制其他企业或受其他企业控制,以及同受某一企业控制的两个或多个企业;合营企业;联营企业;主要投资个人,关键管理人员或与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受主要投资者,关键管理人员或与其关系密切的家庭人员直接控制的其他企业。
在“直接控制,间接控制”和“重大影响”的比例上,准则也做出了一些具体规定。总体上来说,对于关联方的认定,准则还是比较全面地做出了明文规定。但是在控制和重大控制方面,除数量标准以外,还应制定有关股权集中度和交易类型对控制和重大影响的规定;对“有权控制”和“参与”等方面尽量进行量化,可在准则指南中按类型举例作为参考。
二 国内外研究理论暑期茶农调查报告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一)国内研究理论
相对于国外的研究,我国对关联方交易的研究较晚。1997年“琼民源”事件在会计界引起轩然大波,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从而促成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极其交易》的出台,成为我国首项具体会计准则,此后关联交易日益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近年来国内众多学者已从多个层面对关联交易问题进行了研究。
乔彦军于1997年首次提出“我国上市公司中存在大量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 [2]并对具体会计准则进行了评价,指出了其中有待完善的地方。随着针对关联方交易的具体会计准则的出台,使得我国的关联方交易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规范和约束。正如原红旗在“从中期报告看关联交易,现实问题与理性思考”(1998)中研究的,以沪市上市公司1997年中期报告为样本,对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状况作了分析,发现准则发布后,1997年中报较1996年在这方面有了很大改进,但仍有很多不完善之处,并提出了相应的见解,此外还阐述了“关联方交易对证券市场主体的影响” [3]。由于关联方交易的复杂性和可操纵性,非公平关联交易的产生也是上市公司市场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弊端。谢清喜和王瑞英(2004)在“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实证研究”中发现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比一般性质的交易具有更大的可操纵行和不公平性。且“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具有一定的季度性” [4],这揭示了企业存在利用关联交易操纵定期财务报告的事实。段亚林在“非公平关联交易下的公司利益转移问题研究”研究了非公平关联交易下的公司利益转移问题,发现“非公平关联交易是控股公司掠夺子公司资源与利益的一种重要手段” [5]。如果监管不严格,在“一股独大”的大股东取得了对公司的绝对控制权,可以利用自己的表决权优势使公司的经营决策服从大股东的意志。肖红(2000)研究了控股股东运用关联交易来进行盈余管理的问题。研究表明,“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越集中,资金被控股股东占用越多,则越有可能与控股股东进行关联交易盈余管理” [5]。又于2002年在“我国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披露规范研究”中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我国上市公司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进行了探讨,认为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将有关企业重要经济依赖性内容纳入会计准则规范之中,作为必须披露的信息,是应考虑的” [7]。经过研究发现,企业的重要经济依赖性与企业的信息披露质量关系密切。李薇(2004)以2001年ST,PT公司和沪市30指数股公司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关联方交易信息披露质量与上市公司当年业绩好坏有密切关联,业绩好的公司披露质量也比较高”[8]。2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