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部分行业产能潜在过剩风险凸现
随着全球经济的放缓和出口下降,我国企业的高产能扩张问题可能演化为我国经济的最大风险。在全球经济扩张时期,西方国家主要经济体总体呈现供给不足的状态,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消化了新兴市场的大量产能。然而,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随着地产、股市和衍生金融产品等资产泡沫依次破裂,发达国家以金融商品交换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物质产品的过程趋于萎缩甚至可能中断。
在2005年,国家发改委就公布过我国11个产能过剩的行业,产能过剩一直是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而如今,中国的产能过剩矛盾仍在进一步加剧。中国产能过剩的矛盾并没有得到解决,潜在的产能过剩更不容忽视。在国内产能过剩问题日益严重的同时,市场消费增长却并不明显。从2001年至今,每年中国居民的储蓄增加额都显著大于消费增加额。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产品被迫出口,现如今,国外市场的萎缩无疑使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雪上加霜。
(三)原材料行业、能源行业等受经济周期下行影响本文来自辣.文-论^文·网原文请找腾讯324'9114
受美国次贷危机拖累,美国、欧洲和日本经济进入衰退,中国经济周期性进入经济周期下行阶段。在此经济背景下,原材料行业如建材、钢铁、有色金属、化工等,以及能源行业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这些行业处于产业链最前端,对经济周期变化最为敏感,最容易受到经济周期下行影响。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8年1-8月份工业企业利润数据,石油加工、电力、化纤和有色金属等资源性行业的下游企业的行业利润加速下滑,其中石油加工行业累计亏损960亿元,电力工业利润同比下降81.6%;水泥、钢铁制造业等关键原材料以及交通运输、通用设备、电气等机械加工业利润增速回落,其中水泥行业利润增长率由50.9%回落至40.3%,钢铁产量从2007年9月同比增长24%下滑到2008年同比增长8.1%。
(四)耐用消费类产业出现负增长
美国次贷危机与全球金融动荡,我国经济增长存在较大的下行风险,消费者信心快速下降,从而引发了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的较大幅度的调整,这必然对中国居民产生负财富效应,消费能力下降。从2008年国内的消费结构看,我国居民对耐用消费品已经出现较大的负面影响。无论是住房还是汽车消费,已经出现负增长。
2008年7月我国汽车总销量为66.59万辆,同比增长仅为3.88%,为最近40个月来的最低增幅,其中乘用车同比增速为6.79%,较上月均有明显下滑,而商用车更是出现了-3.35%的负增长。需求的进一步恶化是对汽车企业更大的威胁,在供给可能相对过剩的情况下,价格竞争将进一步激化,汽车行业利润被不断侵蚀。
三 为应对金融危机我国新出台的财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