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工程地质条件
2.4.1枢纽区工程地质条件
2.4.1 .1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
(1)地质概况
1)地形地貌
区内地貌类型可划分为漫滩(I)、台地(Ⅱ)及低山丘陵(Ⅲ)。
漫滩(I)连续分布于安邦河两侧,高程175.0m-183.0m,由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含砾(砂)低液限粘、粉土及粉土质砂、砾构成,基底岩性为下元古界片麻岩、片岩;台地(Ⅱ)分布于漫滩两侧,地表波状起伏,倾向于河谷,条带状分布于低山坡角处,左岸宽右岸窄,地面高程177m-200m,地表坡度12º。由第四系上更新统坡、洪积含砾粘土,碎石混合土、碎石组成,厚度0.4m-5.4m。基底岩性为下元古界片麻岩、片岩;低山丘陵(Ⅲ)分布于两岸,地面高程180m-230m坡度15º左右,主要由下元古界大盘道组大理岩和晚元古代第三期混合花岗岩组成,左岸山顶有少量第三系玄武岩。地表为人工林及次生林覆盖,植被良好。
(3)工程地质问题评价及处理措施
1)坝基稳定性
a.第四系松散层稳定性评价
a)抗滑稳定
坝基所处地貌单元为漫滩及两侧的台地。各地貌单元岩性分布情况如下:
漫滩:表层含砾低液限粘土和灰绿色粉土质砂,厚度1.0m-3.9m;其下为粉土质砾,厚度3.6m-5.81m。
左岸台地:上部为含砾低液限粘土,厚度0.4m-5.4m,下部为灰色含砾低液限粉土及黄色碎石混合土、碎石,厚度<2.3m。
右岸台地:由碎石混合土组成,厚度<2.0m。
坝基表层厚度0.4m-0.8m范围内有机质含量高,抗滑稳定性差,已全部清除;河谷漫滩部位大坝相对较高,要求坝基承载力较高,漫滩区灰绿色粉土质砂②层因其间夹黑色薄层淤泥质土且分布基本连续,在河床部分含水率较大,为防止坝基发生浅层滑动,已全部清除为并回填风化碎石料,靠近两岸坡角处,含水率变小,粘粉粒含较多,呈可塑状,工程性质变好,故未清除;两岸台地区,对坝基承载力要求相对较低,含砾低液限粘土、碎石混合土可满足堆石坝对坝基的要求。
2.4.2 溢洪道工程地质条件
(1)地质概述
溢洪道位于右岸低山丘陵区,地表最大高程392m,沿线地形起伏较小,坡度0º-15º,高差约34m,地表为人工林及次生林地。
岩性为晚元古代第三期侵入混合花岗岩,灰白色-肉红色,中细粒结晶结构,块状构造,表层为0.5m-0.8m的有机质土。
(2)工程地
单片机温度自动控制系统设计质条件
溢洪道开挖后揭示,其各部位强风化带内岩体完整性普遍较差,为中等透水性岩体,弱风化带内岩体属中硬岩,溢洪道部位断层规模均较小,以陡倾角为主,完整性及强度与两侧岩体相差较小,
2.5 建筑材料
2.5.1 粘土料
防渗用粘土料设计量为11.4×104m3,本次勘察粘土料场共4处,分别为窑地粘土料场、瓦厂粘土料场、东兴村粘土料场和龟背山粘土料场。
(1)窑地粘土料场
窑地位于坝址下游,双鸭山市岭东区窑地村以南约1km,距坝址约13km。料场有用层岩性为高液限粘土和低液限粘土,本次控制面积10.8×104m2,勘察储量18.4×104m3,为设计用量的1.6倍;料场低液限粘土含水率稍高,其余各项指标均满足防渗体土料质量指标要求。料场有用层厚度变化不大,开采条件较好,建议开采深度1.8m-2.8m。通过田间小路(约300m)、村级公路(约700m)及双鸭山至桦南公路(约12km)可达坝址,运距稍远。
(2)瓦厂粘土料场
位于坝址下游,安邦河左岸,二站南约1.0km的苗圃西侧,距坝址约直线距离约1.5km,地貌单元为坡积裙。
料场有用层岩性为低液限粘土,黄色,稍湿,可塑-硬塑,揭露层厚度2.7m-4.9m。本次料场控制面积3.2×104m2,勘察储量约10.24×104m3,为设计用量的0.9倍;土料各项指标基本满足防渗体土料质量指标要求,质量较好。料场地形平缓开阔,开采便利,料场经二站至公路可达坝址,运距约3.5km,其中料场至二站段长约1.0km,为田间路,施工时应文修。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七道坝水库工程溢洪道施工组织设计 第7页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