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自由,学派纷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在诸子百家中,有两种政治学说相互对立,令政治家无从选择。第一种学说,是由军事家孙子所注的《孙子兵法》,公开地将政治暴力合法化,主张用军事手段解决政治冲突,充满了暴力与血腥;第二种学说,便是孔子的“仁义学说”,主张统治者施行仁政,来建立世界大同!结果是诸候们首先采取了孙子的学说,中国历史上的内战由此开始,并且愈演愈烈,到了秦始皇一扫辣合,建立大秦,也仍然稳不住,直到汉武帝罢黩百家,独尊儒术,才算找回一点文明的气息。
从孙子开始,中国民族崇尚战争的狂热毒素,开始渗透到了民族的血液之中。面对着中华民族精于内战的这种劣根性,孔子针锋相对地建立了仁义学说,并且以教育为手段,进行国民精神的改造,召唤文明政治的回归。因此,将孔子尊为中国民族的至圣先师,是名至而实归的。
接待方案 孔子除了创立了他的以仁学为主张的政治学说外,最大的贡献,便是创立了教育体制。他的著名的教育主张,之所以能被历史所认可,在于孔子对人性的深度洞察与广度认识。他首先确立了教育的诚实原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其次,他确立了教育的普遍原则: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故而在孔子看来,上至天子诸侯,下至庶民百姓,都是教育的对象。并且倡导全民教育的宏观战略:子不教,父之过;子不学,师之惰!也正是因为他的成功的教育战略,才使得他弟子云集,成果蜚然,他的学说得以源远流长的传播下来,鲁国的历史也得以完整地保留下来,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不但是孔子谦虚的美德真情流露,更是对教育学的无限拓展,他以此告诫人们:不仅要在课堂里学,而且要在大千世界和现实生活中学!
美国汉学家芬格莱特说:
孔子以鲁国为基点的文化征服,其功效不在于当世,更多在于后世。 中国所以为世界邦国中具有个性的统一国家,历史上看,主要力量并不在于政治和军事征服,而在于文化征服。那些从政治军事上征服了中原的异族,最后无不为中原文化所征服,其源头在孔子和孔子儒学。这是中国文化深潜着的秘密。
孔子,以一个保守者的姿态自我型塑为革新者和文化征服者。
所以不管是在古代还是现代,我们!应该对孔子和孔子儒学保持足够的敬意。
上一页 [1] [2]
孔子与儒学国学课结题论文 第2页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