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意义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 会计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物价稳定这一假设不再成立, 资产和负接待方案 债的价值随时间和市场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而且变化的幅度性也越来越大,历史成本信息的相关性逐渐降低, 对决策的有用性也大打折扣。公允价值计量是面向市场的, 它强调公平交易和市场完善, 并且能够客观地反映当前经济环境下资产和负债的真实价值, 决策的相关性很高。
在历史成本会计下, 会计核算是以收入与费用的配比来决定收益的。历史成本使这些现金流量所代表的收入与费用在一个长期持续的期间内得到均衡的计量。人们可能喜欢阅读这种财务报表, 但是, 企业的收益变动是客观存在的, 要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最根本的做法就是在收益计量中推行公允价值, 使财务报表反映这种变动。而且比如商标、智力资本、专利、研发支出、人力资源等无形资产为企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 但传统财务报表无法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的无形资产价值, 导致报表信息的相关性下降。无形资产的计量要考虑它们提供未来经济效益的能力, 这就要依靠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三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分析
(一)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和相关性本文来自辣.文,论-文·网原文请找腾讯32,49114
会计信息最重要的特征是相关性和可靠性。由于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基础是交易双方对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预期,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入是资产的本质特征,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入是资产的本质特征,未来经济利益流入的现值计量是最能恰当反映资产本质定义,是对资产价值的最恰当计量。因而从资产本质上讲,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符合价值决策有用观的要求,能够提供与决策相关的信息,所以公允价值计量具有相关性,有的人认为公允价值具有非确定性和计量过程的主观随意性等特征,所以可靠性较差,这是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概念的误解。其一,是将特定个体用现值技术对资产的计量等同于公允价值计量了,这两者是不同的概念,因为特定个体用现值技术对资产的计量难免有主观随意性。而公允价值计量不是单纯的某个个体对资产的现值计量,公允价值是站在市场参与者的角度看问题,是在自愿进行交易的买卖各方按各自的预计某项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金额的基础上,经过博弈最后达成一致的共同承认和接受的交易价格,公允价值至少是经过交易另一方核实、认可的某个体对资产的现值计量,说明公允价值的可稽核性和中立性,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允价值巨头可靠性,其二,公允价值应该说是一种理想的、不易操作的观念上的价值属性,正因为此,往往是用其他计量方法去计量、逼进公允价值计量,所以偏离公允价值的计量,有可能丧失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