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投资风险的成因与控制措施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的日益深化,企业面临外部环境也越来越来复杂,企业只有不断的通过投资扩大经营规模,才能立足于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一般认为,有效的投资行为是推动企业不断成长和发展的内在动力。从企业的投资行为来讲,风险是永远伴随而来的,外至金融环境、国家政策、市场竞争等,内至企业的决策水平、内部治理、项目后续管理等都会对企业的投资风险产生巨大影响,进而影响投资的效率及效果。因此,研究企业面临的投资风险形成的各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对于提升企业的投资效率,促进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二、企业投资风险的成因
(一)金融环境变化
在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外界因素中,金融环境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前几年国家货币政策的影响,我国出现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大宗商品价格暴涨,人工、材料等成本费用也不断上升,给企业造成了较大的经营压力。政府为了控制通货膨胀而采取提高利率和准备金率等措施,进一步增大了企业的财务压力;不少投资项目也因为融资渠道减少等问题而出现资金供给困难,甚至造成危机。另外,近年来人民币的升值造成的汇率波动也影响了不少出口企业的日常经营投资,造成了大批出口型企业生产停滞甚至破产的例子也屡见不鲜。
(二)国家政策调控
根据分析企业外部环境的 PEST 模型,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是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因素。同时,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也走的是以产业政策带动经济的路线。因此,国家的宏观政策也是引起企业投资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通常来讲,企业的投资项目如果符合国家的政策引导方向,则会在收税、财政补贴等方面得到政府的支持,进而有利于项目的成功。如果企业投资项目属于国家不鼓励甚至禁止领域,则面临着成本上升甚至被叫停取缔的风险,投资项目的前景可见一斑。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提倡鼓励节能减排,因此企业投资新能源等项目会在政策上得到政府的支持,未来的不可预期的风险也较小。而过去的某些重消耗、重污染的产业会被相关部门要求整改或者取缔,未来生产经营的压力也较大。再如前几年房地产行业的火爆吸引了不少“门外汉”涉足甚至转型房地产开发,在经营初期可能受惠于行业红利赚取了部分利润。但随后国家对地产业的宏观调控造成了行业的寒冬期,房地产业的萧条反而拖累了企业的整体业绩。因此,企业必须随时关注并尊重国家的宏观政策,尽量将投资项目的国家政策风险降到最低。
(三)投资决策失误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企业管理层相对于股东、债权人等具有更多的不对称优势,而他们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更加倾向于进行长期投资,扩大企业规模。同时,由于不少企业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问责制度,从而进一步加深了这种非效率的投资问题。
很多企业管理层在进行长期投资决策时仅仅基于当前市场状况或者企业的短期效益,并未充分考虑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企业的长期投资项目往往缺乏事前合理的分析论证,投资决策仅仅取决于领导的个人意愿,“一言堂”现象严重。项目的可行性分析、申报、审批等工作环节往往都是流于形式,这样必然导致了不少长期投资的投入产出比不尽人意。国家审计署发布的国有企业审计公告显示,不少国有企业都存在着管理层投资决策盲目低效、投资项目前期论证不充分、对项目环境考察不足等问题,从而造成了企业承担较高的投资风险。对于规模较大,抗风险能力更强的国有企业尚且如此,广大的非国有企业的投资决策失误造成的投资风险更要引起决策层的重视。
(四)投资项目后续管理不足
企业从前期投资到取得回报并不是一蹴而就,这是一个资金不断循环增值的过程。因此对投资项目的日常经营管理也是关系到项目成败,影响投资风险的重要因素。投资项目在前期经过科学论证并通过审批之后,对其后期的分析管理也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缺乏相关的制度监督项目的正常运行,事前也没有预测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种可能出现的不利情况并缺乏相关的解决措施,则投资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就会出现太多不可控的因素,甚至影响到项目本身的成败,极大的增大了项目投资风险。在实际中不少企业在经营规模增大,手中闲置资金较多之后就大肆的进行多元化投资,进入一些当时行情不错的陌生领域,但由于企业缺乏相关领域的知识积淀和专业的人才,从而导致投资项目的后期运营管理严重不足,其结果可想而知,企业业绩必然因项目的亏损而下滑。
三、企业投资风险的控制措施
(一)科学预测金融环境的变化
当经济出现通货膨胀时,投资形成的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所占用投资额的实际购买力下降,使投资收益大打折扣,投资回报相对减少。企业规避市场价格风险应当以事前科学的预测和判断未来价格走势,在项目预算中充分考虑未来价格变动的因素,并保持一定可调整空间。另外,企业在融资渠道上可以采用债务融资来应对通货膨胀的风险,在投资方向上则可以偏向于实业投资而非债券等贬值较快的资产。在人民币汇率波动的情况下,出口导向型企业的投资则更应该谨慎。海外投资的资产可能会因外币的贬值而出现贬值,因而造成亏损。当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之时,企业的海外投资风险相对较小。
(二)把握国家政策走向
由于企业的投资项目往往具有投资周期长、投资金额大等特点,很多时间跨度较长的项目通常会受到国家政策调控的影响。
对于国家政策明确打压的领域,企业应当在投资前谨慎考虑并尽量回避。而对于一些周期性的行业,企业可以在国家抑制、市场冷清时开展投资建设,这时资产价格、投入成本都较低。当国家放松调控、市场回暖时投资项目已经可以开始运营,或者直接转让给其他买方。此时无论是从转让价格或者转让难度来讲,都很可能会是一笔成功的交易。因此,把握宏观的经济走势,尊重市场规律,选择合理的投资窗口期是企业应对经济周期波动的重要措施。
(三)提高投资决策水平
要提高企业投资决策水平首先在设计更为有效的企业激励机制,将管理层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企业的长期战略目标上来,从企业的契约制度上解决企业管理层片面追求企业规模、盲目投资的问题根源。由于企业的投资行为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具有重大影响,因此应当保证企业的决策权适当的集权,并赋予中低层员工一定的参与权。其次,应当在企业内部设计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机制。企业进行投资行为时首先要初步选择可投资的范围,然后进行全面合理的市场调查分析,在取得相关资料之后梳理预测各种潜在的影响因素。综合考虑相关因素的影响之后进行科学严密的可行性分析,只有通过科学论证之后的项目才可以进行投资。
为了将企业的投资项目分析误差降到最低,还应将企业的决策人员和分析论证人员的职责明确划分开来。同时,企业应当建立合理有效的事后问责制度。明确投资决策责任,在明确投资决策主体权限的同时,就应当把投资决策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个人,使得投资决策真正受到风险责任的约束。对于投资决策失误造成的企业利益损失,要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从而使企业管理层更加谨慎合理的选择投资决策。
(四)加强投资项目后续管理
一个项目的成功不仅需要前期的分析论证,还需要后期的经营管理。企业需要在投资项目实施之前就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分配项目开展中的人员、资金及其他资源的分配。现代企业投资通常都是同时投资多项目以分散风险,这样更要协调好各个项目之间的分配计划,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投资管理人员应当在事前分析预测各种可能对项目运营造成负面影响的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预案处理机制。在相应的情况发生之后及时采取措施,将其对项目的影响降到最低。在投资项目的进行过程中对项目的监控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要注意项目的财务状况,保障项目充足的流动性是保证项目正常运转的关键。二是要关注项目运营的投入状况,因为投资成本的多少是影响项目投资收益的重要因素,其往往能够决定项目的整体竞争力。同时,投资项目建成之后以及一些关键时点的全面分析评估也是必不可少的。对项目进行后续评估,梳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不利因素,分析项目运行与计划预测之间的偏差,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解决项目中出现的新情况,以降低投资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为项目的成功实施提供保障。http://www.751com.cn/
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的投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因此,企业根据具体情况以及对投资的风险分析和决策管理,采取相应的规避和控制措施,使风险损失降到最低,防患于未然,推动企业健康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金海。中国企业投资风险管理与控制[J],经济研究导论,2012(04)。
[2]赵严伟。企业投资风险管控问题研究[J],人民论坛,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