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课程设计实践报告法律论文英语论文教学论文医学论文农学论文艺术论文行政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安全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 >> 论文 >> 正文

日本生态农业发展状况与发展策略

更新时间:2015-9-25:  来源:毕业论文

日本生态农业发展状况与发展策略
  一、引言

  随着我国农业污染问题的日益显着,国内学术界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的研究成果日趋深入。

  其中,介绍及分析国外先进经验的文献对我国农业发展路径及政策制定方面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鉴于日本在发展生态农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特别是其经营模式也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农户为中心,其农业经营思想与我国也有很多相通之处,学术界积累了较多关于日本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成果。如李晓梅( 2008) 从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科研推广等方面介绍了日本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些经验; 姚万军( 2010) 则从农业增产对生态环境影响方面进行了中日对比分析。方志权( 2002) 分析了日本生态农业发展的部分制约因素,如小规模经营模式等。其他的代表性文献还有焦必方等( 2002) 、胡启兵( 2007) 和 LUO Fang 等( 2009) .另外一些文献是介绍日本生态农业发展的考察报告,如姜达炳( 2002) 和韦铭( 2010) 等。

  还有一些文献则是对某一方面的关注。刘星辰等( 2011) 关注日本稻作生态农业发展途径与模式;孟冬( 2007) 则是对日本生态农业的生产管理方式进行了介绍; 刘新平等( 2004) 研究了日本生态农业的认证制度; 张文胜( 2010) 从经营与产销协作的视点对日本生态农业进行分析; 全斌等( 2010)通过介绍 MIDORI 发展模式提出了对我国华南现代都市生态农业发展的启示。

  本文试图通过介绍日本可持续农业的发展策略来提出对我国的启示。

  二、日本生态农业发展状况

  日本是较早关注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国家,早期的研究以民间的福冈正信所提出的自然农法最为有名。早在 1937 年,他就开始了相关研究并利用在高知县农技中心工作的机会,研究并整理形成了自然农法体系。其主要内容是充分发挥土壤固有力量,避免不必要的施肥而引起土地退化和再生能力的削弱。通过研究和多年实践,福冈正信整理出版了《自然农法: 一根稻草的革命》和《回归自然》等着作。自然农法受到日本以及意大利、菲律宾等的关注,日本政府出台并实施了很多推动性政策并卓有成效。但当时农业污染并未达到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程度。

  二战后,农药和化肥在以欧美日本为首的工业国家的农业生产上得到大面积使用,其直接成果是农产品产量迅速增加,但随之出现的农村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问题日趋严重。日本生态农业运动的发展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Tomida,2001) : 第一阶段为二战后到 20 世纪 80 年代前半期。伴随着公害问题的发生,市民环保运动高涨,消费者开始重视食品安全问题,从而带动了生态农业的形成。

  全国生态农业研究会于 1971 年成立,在此期间《土壤污染防止法》和《农药取缔法》等法律出台。第二阶段是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和 90 年代前半期。

  生态农业不断发展壮大,在流通方面产销合作组织迅速扩大,农林水产省发表《1987 年农业白皮书》;1989 年“生态农业对策室”成立; 随后,伴随“环境保全型农业”政策的出台,“生态农业对策室”改称“环境保全型农业对策室”,财政预算得以增加。

  第三阶段是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至今。生态农业的商业化运营模式不断完善,产品流通渠道多样化; 1997 年日本“生态农业协会”成立; 1999 年《可持续农业法》出台。

  日本生态农业的基本思路是,农作物的栽培不利用化学肥料而用动物粪尿和落叶枯草等有机肥料来提高土壤肥力,藉此来提高土地自身的生产能力; 病虫害防治不喷洒农药而通过生物等方法,尽可能减轻环境污染和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通过多年的努力,农药和化学肥料的单位土地面积使用量逐步减少。表 1 列出的是日本农林水产省公布的最近二十年的数据。农药使用量由 1990 年的9. 5 公斤 / 公顷降低了将近一半,化肥使用量也降低了很多。由此可以反映出日本生态农业得到了较为明显的进步。
  
  三、日本生态农业发展策略

  日本生态农业的萌芽是伴随着消费者对“健康”的诉求而发生的,是市民环保运动发展的结果。消费者对生态农产品的需求通过市场的力量对农业生产者发展生态农业起到了引导的力量,农业生产组织和个人也从文持土壤生产能力和保护环境出发积极发展循环型农业。作为产销媒介的销售部门为生态农产品的流通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通过产销合作到多角化运营推动了生态农业的发展。其中,日本政府在培育生态农业并促使其发展壮大方面起到了主要作用。下面分别从技术和财政支持、法律的确立与完善、资格认证与监督及协助开拓市场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 一) 财政支持与技术推广

  日本政府很重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在农村地区积极实施生态农业推广工程。农林水产省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有机农业的技术指导推广生态农产品的种植。结合各地的气候和土壤等特征,农林水产省在各地设立农业技术中心开展生态农业的科技实验,并向当地的农家和农业组织推广科技成果。与此同时,农业技术中心还举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农业培训班,为各地农协培养生态农业的从业人才。此外,农林水产省设在各地的农业局配置专门的生态农业推广员,在进行推广活动的同时,为农户及组织提供无偿的咨询服务。中央政府还在各地设立了生态农业示范点,2009 年达到了 47个,为此提供 45 亿日元的财政补贴*.

  ( 二) 法律法规的确立与完善

  生态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法律的保驾护航。继20 世纪 70 年代《土壤污染防止法》和《农药取缔法》等法律出台之后,农林水产省在 20 世纪 80 年代发表《1987 年农业白皮书》并成立“生态农业对策室”后改称“环境保全型农业对策室”,《可持续农业法》和《生态农业推广法》也分别于 1999 年和2001 年出台,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将生态农业的推广固定下来。其对生态农业的定义是在不使用化学合成肥料和农药以及转基因技术的前提下,尽量减轻对农业生产环境负荷的农业。详细规定了国家在保障生态农业发展方面的责任和义务,明确规定中央及自治体政府须对生态农业生产者和组织从技术开发、资金等方面进行支援。规定政府须进行调查以促进消费者对于生态农业的理解并听取生产者的反映。规定各县( 相当于中国的省) 制定生态农业推广规划并公示的义务。在此基础上,日本政府又制定和颁布了《生态农业推广基本方针》。基于此,各地方政府也都积极推广和支持本地的可持续农业发展,各都道府县都在基本方针的基础上制定《生态农业推广规划》并组织实施。

  《生态农业推广法》为日本可持续农业发展创造了基本环境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三) 资格认证与监督

  产品认证一方面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另一方面可以形成品牌,成为市场推广的有效手段。日本形成了层次分明的农产品认证体系。JAS 是农林水产省颁发的最严格的生态农产品认证资格,只有在连续 3 年以上未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的农业用地上栽培出来的农作物才能通过该资格认证。具体认证业务由代理机构执行,农林水产省则主要进行审核和监督工作,JAS 认证及监督流程如图 1 所示。农林水产省在日本国内委托 66 家机构、在海外委托 21 家共计 87 家代理机构提供认证服务。
这种代理-监督的认证体制,一方面给申请者提供了更为便捷的认证服务,另一方面达到了节约政府人员编制和提高工作效率的效果。

  鉴于 JAS 认证资格非常严格、不易通过这一事实,日本各地方政府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分别制定了相对宽松的认证资格体系。其中比较有特色的如福井县的“福井县特别栽培农作物”认证制度和“福井县生态农家”认定制度。“特别栽培农作物”

  认证规定,只有那些与通常的栽培方法相比,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使用量削减 50% 以上的农作物才可以通过认证。“生态农家”认证规定,与通常的栽培方法相比,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使用量削减 20%以上的农家可以通过认证。取得认证的农户都在其产品包装上附有记载生产过程中施肥施药等信息的产品履历书及生产者的联系方式甚至照片,极大地增进了消费者的信任。与福井县的特别栽培农业相近似的有“千叶生态农产品”和“千叶生态农家”认证制度。这些地方性认证规定丰富和完善了日本的生态农业认证体系,为有志于和已经致力于发展生态农业的农民和农业组织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同时设定了阶梯性的提高目标。对于致力于发展生态农业的农户及组织来讲,JAS 农产品资格所要求的必须 3 年以上不使用化学肥料、农药和转基因技术这一认证条件充满了风险性,3 年努力后成功与否是一个很大的未知数。

  作为第一阶段目标,他们可以先申请本县的“生态农家”认证,因为 20%的化学肥料和农药的削减使用要简单得多。作为成功后的第二阶段目标,他们可以继而去申请 50% 化肥和农药削减的“特别栽培农产品”认证。在取得两阶段成功的基础上,JAS 认证通过的可能性会大为增加,已经取得的两个认证也会成为他们的“退身步”.在三阶段认证体系当中,“生态农家”和“特别栽培”的申请取得了很大成果。以千叶县为例,“生态农家”和“特别栽培”的申请农家分别从 2002 年的 164 件和 568件上升至 2008 年的 3116 件和 6190 件数,其中“生态农家”由于条件宽松成果最为显着。表 2 是日本2000-2012 年生态农家认证情况,由表中可以看出,全国 12 年间累计认证件数从无到有,最后超出21 万件,发展速度非常迅猛。

  ( 四) 协助开拓市场

  日本政府还重视协助生态农产品的市场开拓工作。因为其价格不同程度地高于普通农产品,以稻米为例,JAS 稻米、特别栽培和生态农家产稻米分别为普通稻米的 2. 1 倍、1. 5 倍和 1. 2 倍。农林水产省积极扩大消费者对生态农产品的理解和认同工作,通过各种手段加大生态农产品的宣传力度。农林水产省于 2007 年的网络调查结果表明,生态农产品的认知度达到 95%,并且近半数消费者想每天购买生态农产品。各地方政府则通过多种手段帮助生态农家拓展消费市场。首先,通过政府采购体系,地方政府确保使各个公立学校、政府机关的食堂成为生态农产品的消费者。其次,政府牵头召开农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和超市等销售企业的见面会,促成生产加工和销售网络的形成。地方政府还在本县内开设多处生态农产品直销市场,为生态农家和组织提供销售场所。此外,各县在政府的主页开辟生态农业宣传栏的同时,派专业人员赴全国各大农产品市场举行产品推介会,加大本县生态农产品的宣传力度。

  四、结论及启示

  以化学肥料和农药的广泛使用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虽然推动了农产品产量的提高,但是由于其对生物和人体以及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的负面影响,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暴露出了其非可持续性的巨大问题。日本等部分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式不失为有效解决途径。近年来,我国生态农业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产品主要依赖出口,销售渠道单一,因此主要集中在部分沿海地区。由于政府财政投入不足、支持力度不大导致生产技术比较落后,限制了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势头。日本生态农业萌芽于消费者的健康诉求,成长于完善的市场环境,政府的大力扶植使其得到发展壮大。日本政府推动发展生态农业的策略对我国有借鉴意义。

  ( 一) 加大对生态农业发展的财政支持力度

  改革开放后,家庭联产承包制度激发了农民内在的生产积极性,一度使农业产量得到大幅度提高。由于中央及地方财政对农业的投资不足,虽然近年来国家重新提高了对农业的投资力度,但是大部分资金用于农业基础建设,对于生态农业的投资和财政支持力度非常小,并且渠道单一。财政投入的不足一方面反映国家的财政实力,更重要的一方面反映的是政府的重视态度。财政投资的不足是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的“瓶颈”之一,将影响生态农业的长期发展能力,中央及各地政府今后应该加大财政投资力度,一方面用来支持农业生产主体功能区的生态环境改善、生态农产品基地建设等项目,另一方面用来对从事生态农业的农民家庭和农业组织进行补贴,藉此来推动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

  ( 二) 积极做好生态农业的科技研发和推广工作

  生态农业发展的最根本主体是农户和农业经营组织本身。然而,生态农业技术研发具有前期投入大的特点,对于分散经营的小规模生态农业来讲存在较高的风险,如果离开政府的科技研发支持,再高的生态意识和生产热情也不可能转化为生产行动。因此,政府应该承担高成本投入生态技术研发任务并将成熟的农业技术向农户推广。我国农业科技机构应该成为生态农业的研发和推广基地,向农户和农业组织提供完善的咨询和服务。

  ( 三) 建立健全生态农业法律体系,完善生态农产品认证制度

  尽管我国也颁布了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和生态农业的认证标准,但食品安全事件频仍曝光,生态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过程中出现造假贩假现象不断,消费者对生态产品的信任度严重受损,影响了国内及国际市场的开拓发展。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生态农业法律体系,特别是加大执法力度。构建分层次、多阶段的生态农产品认证体系,实施从生产、加工、流通直到销售完成的多方位全程监控,恢复和提高生态农产品的消费者信用。使法律保障下的完善市场体制引导和带动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http://www.751com.cn/

  ( 四) 协助生态农产品的市场开拓和推广

  政府应从销售环节入手对生态农家和组织的生产活动进行牵引。随着我国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者日益对食品健康问题的重视,国内生态农产品的市场规模正在逐步扩大。生态农产品的合理高价和逐步扩大的市场规模无疑会提高农户的生产积极性。政府要进行生态农产品宣传推介活动,促成“农超对接”、“公司 + 农户”等各种形式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网络,全力推动我国生态农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日本生态农业发展状况与发展策略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751com.cn 辣文论文网 严禁转载
如果本毕业论文网损害了您的利益或者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一定会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