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来说说沙僧的能力,他的本领与八戒旗鼓相当。在第二十二回“悟能大战流沙河 木叉奉命收悟净”中,他俩算得上是“玉磬对金钟”,后来还是悟空去了一趟南海请观音菩萨,这才收伏了他。他的能力虽不及悟空七十二般变化,制敌次数虽不及八戒多,但是在取经路上他的确是一个好的帮手,配合两位师兄降妖伏魔,照顾师父起居,尤其在协调人际关系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三、沙僧身上体现的优秀美德
(一)勤勤恳恳、默默无闻
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沙僧承担的工作看似琐碎其实也挺繁重的。每遇敌情,不是他不能打,不能战,而是他听从师兄的安排,照看师父,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分工角色的不同,也决定了他的任务不同。比如挑担、牵马、化斋、看守行李、照顾师父等等,他的态度向来都是勤勤恳恳、恭恭敬敬,丝毫不敢有所懈怠。这些事看起来烦琐,然而奋斗在一线的大师兄肯定难以顾及,贪玩偷懒的二师兄能躲则躲,这些任务自然由他承包,并且处理得有条不紊。而一旦投入战斗,他从不会临阵逃脱。也就是说,他担当了挑夫、马夫、伙夫、侍卫、后勤的角色,苦也好,累也好,从不抱怨。他甘居配角,木讷少语,不张扬,不挑拨,不邀功,也不为名利。他像一头老黄牛,任劳任怨,踏踏实实地干好自己该干的事,不计较名利得失,又像一束微弱的光,不耀眼却持久,照亮了取经的路。这也正是沙僧的难能可贵之处,体现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韬光养晦、勤劳本分的传统美德,“比较符合儒家向来所倡导的君子行为风范——敏于事而讷于言”。 [3]
(二)坚定执着、静心虔诚
取经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困难接踵而至,在师徒四人中,唐僧肉眼凡胎,面对妖魔鬼怪和严酷的环境,多次流露出怕妖、路远、思乡的情绪,动辄流泪啼哭;悟空也渴望逍遥自在,惦记着回花果山称王称圣的威风;猪八戒更是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回高老庄探亲,吵吵嚷嚷着要分家。唯独他——沙和尚,面对路途的遥远坎坷和纷纷诱惑,意志始终坚定如一,从未讲过散伙的话。在小说第二十三回“三藏不忘本 四圣试禅心”中,唐僧表示要留他当上门女婿时,他急忙拒绝道:“自从跟着师父,还不到两月,更不曾修得半分功果,怎敢有此贪念!宁死也要朝西天去,决不干此等欺心之事。”[2]如果说,唐僧去取经是为了求得真经普度众生,不负唐王所托,悟空是为了求名,八戒是为了得利,那么沙僧则是不为名利,一心皈依,希望最后修成正果。除此之外,从人到神,他走的是“正经”门路:“皆因学道游天涯,只为寻师荡地旷。常年衣钵紧随身,每日心神不可懈。”[4] 由此可见,沙僧成仙的态度是虔诚的,在取经路上他的信念和他过去的生活保持了一致,一脉相承。困难面前他能够保持本心,不为外物动摇,显示了求经拜佛的耿耿忠心,这是难能可贵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论《西游记》中沙僧形象的独特性+文化意义 第4页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