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辞格选用的修辞特征
由于公文语言独有的特点和修辞特征,公文中的辞格并不多,不像文学语体那样丰富多样。公文偏重常规辞格的选用,使用率不高,并且有严格限制。公文中的辞格主要作用是厚蓄语势、通晓事理,有对偶、借代、排比、层递、顶针、比喻、拟人、引用等十种左右。对偶和排比具有结构整齐匀称、富于气势的特点,运用在公文中,使阐发的道理条理清晰、步步逼近,增强气势和感染力。层递与顶针则是表现事物之间严密的逻辑关系,更突出地表现公文严谨规范的特点。比喻和拟人都是修辞效果生动的辞格,能够形象生动地变抽象为具体,利于读者理解和公务执行。这些辞格都是可以在公文中运用的,然而公文中也有严禁使用的辞格,比如夸张、象征、反语、双关等辞格是被公文排除在外的。夸张本来就违背了公文规范准确、庄重朴实的写作规范,公文写作就是要客观真实地表现事理,切忌夸大事实。象征、双关和反语就容易引发歧义,使读者难于理解和接受公文信息,这就不符合公文简洁明了的写作要求了。
相对于文学语体,公文语体的修辞表现为隐性的特征。它的辞格谦婉庄重、平实典雅,遣词造句简洁凝练、精确严密。因此,唐建清在研究公文修辞时认为“公文修辞以简明实用为标准,而不像在文学作品中那样可以无限延展。”[5]所以公文应以消极修辞为主,积极修辞为辅,通过调整修饰语言使文章生动有力、音律和谐、感染力强,达到题旨与情境结合的最佳效果。
二、公文写作中的修辞应用
(一)修辞手段在公文写作中的应用
“修辞手段主要是指消极修辞,包括字词的锤炼、句段的调整和篇章的修饰编排,是以明确、通顺、平匀、稳密为标准的修辞方法。主要运用于科技和公文语体、诠释性文字和平时的商谈。”[6] 词语和句式两大板块的修辞是公文写作中的修辞手段的主体,也成为了众多学者们研究的对象。
1.词语的修辞
汉语和其他语种不同,对用字的推敲是文字审美追求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华民族文明实践与创造的伟大成果,因此“炼字”成为修辞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文修辞的炼字又与其他文体不同,文学语体的炼字要达到一种奇崛另类、创新有趣的效果,而公文的炼字要求准确严谨、实用高效,不能天马行空,华丽铺张。随着时代的发展,公文的炼字要求更为准确规范,即内容意旨明确,表现形式生动变化,内容与形式兼顾。公文语言的炼字艺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专用词语。“由于特殊表意的需要,公文中常出现一些频率很高的专用词语,并且这些词的词形和词义都很确定,用在特定的语境里。”[7]此类专用词语种类很多且用途各异,例如“贵”、“该”、“本”等称谓语,用在特殊的隶属关系中;“鉴于”、“遵照”、“兹定于”等起首语,用在总领不同行文方向的公文中;另有“部署”、“审核”、“呈请”等经办语,是表示谦虚恭敬的谦敬语,每一种专用词语都有严格的适用范围。正确地使用公文专用词语可使写者顺手,读者便当,保证表意精当得体,理解精确周严,提高制发和处理公文的质量与效率。
(2)节省。节省就是多音节词语缩减为少音节词语,但这并不意味着任何多音节词语都可以随意减缩,而是经过社会公认了的、约定俗成的词语才可以使用,反之则会破坏公文的写作规范,甚至引起歧义。不难发现,公文中的节缩词语往往要求是四字词语,而且几组四字词语经常联用,形成一种结构匀称、节奏紧凑、韵律和谐的语体风格。因此节省这种修辞手段既节字省辞,又富于节奏美感。
公文的节缩语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种是节缩式,它是把有特定内容的专有名词或者长句缩减为字数较少的词语以便于简洁易记,如常说的“一国两制”其实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节缩形式,同样的还有“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党的十八大”等。一种是统括式,它是把许多拥有共同部分的词语抽出来用一些数词来代替,比如“八荣八耻”。一种是选点式,即以点概面,选取词语中某一成分来代替整个整体。比如“皖南事变”就是选取事变发生的地点皖南来概括这一事变。在公文中要根据语境和行文方向恰当地使用缩略语,切忌滥用乱用。
(3)文言。文言词语本身就言简意赅,运用在规范简练的公文中尤为恰当,能体现公文语言简练庄重的修辞特征。文言与通俗语言的巧妙结合,使公文语言生动活泼,文采斐然。例如:在向别人提出邀请时,常谦恭地用“拟请”;接受别人帮助后心怀感激,便用“承蒙”等。这些文言词语大多是由古代汉语演变而来,经过历史的洗练,得在公文中广泛运用。值得注意的是,文言的运用不可泛滥,毕竟现代人更习惯于阅读通俗语言。如果通篇公文大量使用文言词语,则会增加阅读难度,弄巧成拙。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公文写作中的修辞应用及公文写作中的修辞特征 第3页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