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课程设计实践报告法律论文英语论文教学论文医学论文农学论文艺术论文行政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安全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 >> 论文 >> 正文

新媒体时代记者新闻敏感性的培养策略及重要性 第3页

更新时间:2016-9-27:  来源:毕业论文
三、记者新闻敏感性钝化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新闻敏感不是一个人生来就有的,更不是一旦形成就会一直拥有并且固定不变的,它有可能随着新闻工作者不断地知识积累和经验的增加而得到强化,同理,它也有可能由于个人疏于对知识的积累或对经验教训的总结而使新闻敏感性出现倒退减弱的现象。我们把这种新闻敏感性倒退或减弱的现象称之为“新闻敏感的钝化”。在新媒体时代下一部分新闻工作者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新闻敏感钝化的现象。
新闻传者的新闻敏感性是在长期的工作实践和实际锻炼中得以培养和强化的。因此,很多人想当然的认为,如果新闻实践的时间越长,新闻经验就应该更丰富,新闻敏感性也应该越来越强。可是在新闻实践中往往有反常的情况发生:一些刚参加新闻工作不久的新闻记者,新闻嗅觉很是敏锐,观察事物的角度比较新,挖掘事件新闻价值的能力比较强,往往能不时写出新闻价值很高的新闻作品。然而随着“新闻龄”的不断增加,工作经验的不断丰富,一些参加新闻工作很多年的老记者对于采访范围内各类对象、 事件都己非常熟悉,新闻传者很容易产生疲惫、厌烦、应付了事的心理,这将逐渐磨钝一些新闻传者的新闻敏感,新闻嗅觉逐渐变得越来越迟钝,经常觉得自己的身边缺少有价值的新闻素材,对于可以发掘成新闻报道的新闻事实往往熟视无睹,过耳即忘,写出的东西自然没有任何新意,平庸、呆板自是不用说的了。新闻敏感性钝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职业新鲜感的丧失
随着新闻工作时间的增长,新闻传者的工作经验不断增加,他们对于采访范围内的各类事物都已经很熟悉,毫无新鲜感可言,无法激起自己的热情,因此逐渐感到每次工作都像是对以前工作的不断重复,在这样的心境下去写新闻作品,要想有新意,要想打动受众,当然是不可能的。在心理学中有一个原理,就是如果刺激物长时间持续作用的话,受者感觉会完全消失。正是这日复一日看似相同的工作,逐渐磨钝了部分记者的新闻敏感性,使他们面对周围丰富多彩的生活往往显得麻木和茫然,常常苦于捕捉不到有价值的新闻。 
职业新鲜感的丧失还会明显拉低新闻记者的写作创新水平。在参加工作后,由于经常运用各种题材写作,并且每种体裁都会尝试各种写法,所以每次写作都觉得自己是在创造新的写法;加上经常有作品在刊物发表,便时时觉得很有创新感、成就感。这样,采写新闻的热情就会得到进一步的激发,感知、捕捉新闻的能力也会得到持续的提高。过了一段时间,对新闻的各种体裁的各种写法都试过无数遍了,对形式上来说已经掌握得非常熟练了,但是随之而来的便是写作创新感的缺失。在体裁的形式和写法上很难再找到突破口,写新闻也每次都跳不出原来的框框,写作的激情也消失无踪,每次都像是例行公事地填充“八股”。至于创新感和成就感更是根本无从谈起。新闻写作创新感的消失,将导致新闻采写的热情明显减退;而新闻采写热情的减退,肯定会影响新闻传者对新闻事件敏锐的感知和准确的把握。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新闻传者自然很难写出富有新鲜感和吸引力的作品。
    (二)敬业精神的减退本文来自辣)文!论(文@网,毕业论文 www.751com.cn
刚刚从学校毕业参加工作的年轻传者对新闻工作常有一种神秘感、敬畏感。为了在工作岗位上立足,年轻传者往往会努力工作。在这个时间,年轻传者会对工作保持一段时间的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在这一段时间里,年轻传者往往会具有非常敏锐的新闻敏感。然而随着新闻工作时间的增长,一些老新闻工作者对工作的神秘感、畏惧感、激情会逐步消失,慢慢的发现原来神圣的新闻工作也是那么一回事。长此以往造成的后果就是一部分“老新闻人”敬业精神的缺失,抱着“混日子”这样的心态也就不会再去追求发现新闻的价值,就不再追求采写新闻精品。这就将直接导致新闻嗅觉的丧失。
    (三)新闻炒作导致新闻敏感性钝化
什么叫做新闻炒作呢?简单来说就是指“在新闻发生和传播过程中﹐新闻提供者或新闻传播者有意识地介入其中﹐引导﹑强化部分新闻要素﹐以达到吸引受众注意﹑获取直接或间接商业利益的一种新闻运作手段。它的基本特点是预谋性﹑轰动性和商业化。”[陈力丹.透析新闻炒作[OL].http,2012-6-5]
进入新媒体时代后,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各种新式传播工具的应用,传媒界迎来了一次前所未有的信息大爆炸。一时间各种各样的信息通过各种不同的传播渠道以指数级的疯狂增长井喷在受众眼前,然而受众在众多的选择面前往往会显得不知所措,不知道该去阅读哪方面的信息。这时,为了吸引受众注意,一些不良媒体和新闻传者为了吸引眼球、争取受众不惜采取新闻炒作和策划新闻等违背新闻传播规律和新闻职业道德的做法。
由于新媒体时代各路媒体的激烈竞争,新闻炒作等不正之风大有愈演愈烈的意思。在电视、报刊、网络等主流传统媒体以及新兴媒体中,新闻炒作屡见不鲜:远的有“木子美性爱日记”、“芙蓉姐姐”、“凤姐征婚”等低俗炒作,近的有“中日军舰钓鱼岛交火”、“宁波大学女生死亡”、“国家组建女子钢管舞体操队”等各种策划的假新闻。在长时间受到这种不正之风的影响下,一部分新闻人经不住现实的打击或是诱惑,对于这些现象由最初的惊异、不满,逐步发展到见怪不怪,进而演化到被这些风气所浸染,当初那股激情便逐步消退,有些人甚至发展到将追求金钱和个人利益作为开展工作的主要目的。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新闻嗅觉就会遭到铜臭的侵害,这时就算再有价值的新闻线索放到鼻子底下也不会发现它的价值。相反的,在需要发表新闻或是发现初步的新闻线索时,一些新闻人首先想到的并不是去寻找或是进一步发掘有价值的新闻事件,而是首先去想怎样炒作新闻或是怎样去造新闻。抱着这样的态度,新闻敏感则更是无从谈起了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新媒体时代记者新闻敏感性的培养策略及重要性 第3页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751com.cn 辣文论文网 严禁转载
如果本毕业论文网损害了您的利益或者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一定会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