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亲民化的时政新闻报道,需要媒体转变固定的思文方式,开展业务创新。在报道中灵活多变地使用语言,使语言活泼而不失严肃;报道事实时应列举鲜活的实例进行佐证,如将官方数据和实际情况相比较分析等;应打破图解政策的报道传统,加深对新闻素材的挖掘和探索,增强时政报道的深度;“权威报刊在经营的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受众本位意识,更多地站在受众需要的角度报道新闻,从受众信息需要的角度解读政治事件和方针政策,帮助受众全面清晰的时政新闻的内涵,加深受众对报道的印象。” 《东方今报》和《大河报》在开展时政新闻报道时,已经基本形成了各有其特点的报道思文方式。《东方今报》讲究图文并茂、语言生动,与实际情况结合的比较紧密,报道某一个时政新闻时还会与内容相似的时政新闻进行比较分析,大大拓展了时政新闻的报道范围;而《大河报》则更多地追求时政新闻报道的深度,从多角度多层次对某一政策和某一时政现象进行历史溯源,并特邀评论员进行评论,对时政新闻口语化的解读。无论哪一种报道思文方式,都有利于受众接受和理解时政新闻的内涵,获得更多的参考信息。本文来自辣%文~论.文/网,
毕业论文 www.751com.cn
(三)增强受众意识
对于新闻人来讲,受众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报纸的记者需要深入群众,亲身感受群众生活,才能知道他们对时政的看法,才能在报道时政新闻时站在他们角度进行报道,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满足他们的各种需要。时政新闻的记者要经常探索读者关注的问题,在采写和报道时主动向读者关注的方面靠拢,媒体要用灵活的报道形式和真实的新闻内容去满足受众的需要。只有更多地站在受众角度写作,写出的稿件才不是空话套话,而是用一种平等交流的形式去增强报纸的可读性,激发出受众阅读的兴趣;才能用最简洁明了的语言描述时政事件,解读方针政策,将时政新闻最真实、最本质和最精彩的一面呈现给民众,从而去引导民众接受国家的方针政策,推进国家政策的实施。媒体要更加重视受众的反馈与参与,让受众也成为报道的主角。总之,报纸的记者要加强受众意识的培养,更好的为受众服务。红河日报记者丁莲就是身体力行实践受众意识的典范。丁莲始终将报道目光对准最基层的百姓。她的新闻报道大多着眼于普通民众的生存和生活状态,以最真实的文笔和最生动的语言将国家的政策和措施解读给普通百姓,将老百姓的生存和发展状况的改善作为报道时政新闻的价值取向,将所报道的时政新闻和百姓的利益紧密结合,使自己采写的新闻报道成为了政府和民众相沟通的桥梁,多年以来,均是如此。
亲民化的时政新闻报道有利于增强新闻报道的可读性,扩大报纸在群众中的影响以及推动政策的贯彻落实。当前报纸时政新闻报道亲民化已经是一种趋势,但其在亲民化方面还存在重视领导轻视群众,重视工作而轻视生活以及报道语言呆板等问题。不少报纸,包括党报已经开始站在民众角度报道时政新闻,更加尊重新闻价值规律,不断转变报道思文和调整报道风格;报纸时政新闻的版面安排日趋合理,语言更加灵活多变,在严肃的同时不失通俗等,这些努力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往报纸时政新闻报道过于僵化的状况,使时政新闻日益受到老百姓的欢迎。当然,报纸时政新闻报道的亲民化程度还可以更高,这需要在现有新闻体制下加大改革力度,不断贴近群众、培养受众意识,注重受众反馈和参与。相信经过报纸新闻工作者的不断努力,时政新闻报道会越来越受到民众欢迎,在报道效果上实现政府、媒体与受众的“三赢”。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报纸时政新闻亲民化策略研究+亲民化途径 第8页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