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DPSK调制系统(电路图+框图) 第2页
载波同相;取码元为“0”时,调制后载波与未调载波反相;“1”和“0”时,调制后载波相位差1800。绝对相移如下图所示:
在同步解调的PSK系统中,由于收端载波恢复存在相位含糊的问题,即恢复的载波可能与未调制载波同相,也可能反相,以至使解调后的信码出现“0”、“1”倒置,发送为“1”码,解调后得到“0”码;发送为“0”码,解调后得到“1”码。这是我们所不希望的,为了克服这种现象,人们提出了相对移相方式。相对移相的调制规律是:每一个码元的载波相位不是以固定的未调载波相位作基准的,而是以相邻的前一个码元的载波相位来确定其相位的取值。例如:当某一码元取“1”时,它的载波相位与前一码元的载波同相;码元取“0”时,它的载波相位与前一码元的载波反相。相对移相的波形如下图所示:
一般情况下,相对移相可通过对信码进行变换和绝对移相来实现。将信码经过差分编码变换成新的码组——相对码,再利用相对码对载波进行绝对移相,使输出的已调载波相位满足相对移相的相位关系。
把绝对码变成相对码的方法很多,可以把本时刻的基带码an(绝对码)与本时刻差分码经延迟1bit的bn-1进行模2加或其它逻辑关系运算得到相对码。在TKCS—A型通信系统原理实验装置中,从74LS164(IC3)输出端输出相对码,经74LS04(IC1)辣反相器、74LS86(IC6)四二输入异或门和74LS74双D触发器,进行逻辑运算产生相对码。
具体电路如下:3、 调相的实现:
调相电路可以由模拟相乘器实现,也可以由数字电路实现。在TKCS—A型通信系统原理实验装置中,晶振电路产生10MHZ的正弦波,经过74LS90(IC2)十分频,一路通过74LS74D1触发器产生5MHZ的载波,Q端输出正相载波,另一端产生反相载波,实现载波的两路输出,经过74LS153(IC9)数据选择器,相对码序列对载波进行相位选择。当2脚和14脚同时为高电平时,7脚输出与3脚输入的0相载波相同;当2脚和14脚同时为低电平时,7脚输出与6脚输入的π相载波相同。这样就完成了差分信码对载波的相位调制。具体电路如下图所示:
辣、 各部分定性分析及定量计算:
1、M序列的产生
如下图所示输出为绝对码(即M序列)。M序列是用74LS164移位寄存器实现的。M序列是最常用的一种伪随机序列。它是最长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序列的简称。正如它全名所表达的那样,M序
列是由带线性反馈的移位寄存器产生的本文来自辣文论文网序列,并且具有最长周期。
带线形反馈逻辑的移位设定各级寄存器的初始状态后,在时钟触发下,每次移位后各级寄存器状态发生变化。观察其中一级寄存器的输出,随着移位时钟节拍的推移会产生一个序列。可以发现,移位寄存器系列是一种周期序列,其周期不但与移位寄存器的级数有关,而且与线形反馈逻辑有关。在相同级数的情况下,采用不同的线形反馈逻辑所得到的周期长度不同。此外,周期还与移位寄存器的状态有关。但在产生最长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序列时,初始状态并不影响序列的周期长度,关键在于得到合适得线形反馈逻辑。
其关系如下:
F(x)=ΣCi*Xi
该试为线形反馈移位寄存器的特征多项式
部分本原多项式系数如下表所示
N(级数) 本原多项式系数的八进制表示 代数式
2 7 X2+X+1
3 13 X3+X+1
毕业论文
http://www.751com.cn/6 103 X6+X+1
7 211 X7+X3+1
8 435 X8+X4+X3+X2+1
9 1021 X9+X4+1
10 2011 X10+X3+1
如附录电路所示,组成5级移位寄存器产生M序列。其本原多项式为:
X5+X2+1
由n级移位寄存器产生的M序列,其周期为:2n-1。
除全0状态外,N级移位寄存器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同状态都在M序列的一个周期内出现,而且只出现一次。由此可知,M序列中“1”和“0”的出现概率大致相同,“1”码只比“0”码多一个。TP2的波形如下图所示:
M序列波形
2、相对码到绝对码的转化:
相对码转化为绝对码是通过D触发器和异或门实现的。电路差分编码的逻辑关系是:本时刻的差分码 bn(相对码)等于本时刻的基带码an(绝对码)与本时刻差分码经延迟1bit的bn-1进行模2加;即:
bn=an⊕bn-1
电路中TP3输出相对码。绝对码与相对码波形对比如下
相对码和绝对码
3、 调制的实现:
上述过程产生了调制用的基带信号。要完成调制过程还需要载波信号。如附录图所示10MHZ的晶振和两个非们组成环行震荡器,经过非们整形后输出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2DPSK调制系统(电路图+框图) 第2页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