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课程设计实践报告法律论文英语论文教学论文医学论文农学论文艺术论文行政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安全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 >> 行政论文 >> 正文

选调生从大学生村官中招考的思考与建议

更新时间:2009-12-20:  来源:毕业论文
选调生从大学生村官中招考的思考与建议
摘要 中组部等12部委《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规定,选调生主要从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大学生“村官”及其他到基层工作的高校毕业生中招考。这一政策彰显了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的用人导向、大学生“村官”进入公务员序列的向上流向以及大学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往下去向。结合实地调研,本文认为,从大学生“村官”中招考选调生工作需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建议在确定指标时要统筹兼顾,坚持竞争择优原则,同时要使招考形式更具有针对性。
关键词 选调生 招考 大学生“村官” 建议
中图分类号:D262.3文献标识码:A
选调生是各省区市党委组织部门有计划地从高等院校选调的品学兼优的应届大学本科及其以上学历毕业生的简称。这项工作自1980年开展,在近30年的发展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一大批优秀选调生陆续成长起来。进入2009年,随着中共中央组织部等12部委《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出台,选调生政策作了重要调整,将由原来的清一色从高校应届毕业生中招考,转变为“主要从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大学生‘村官’及其他到基层工作的高校毕业生中招考。”选调生招考政策的变化彰显了中央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的用人导向,同时也释放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用人单位从基层一线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将逐步建立和完善。
一、从大学生“村官”中招考选调生的积极意义
(一)从干部选拔来看,这是一个重要的用人导向。
“不历州县,不拟台省”,“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古人的话,在今天仍有积极意义。基层作为社会的缩影,那里的事务虽然繁琐,但桩桩件件都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那里的工作虽然细微,但事事处处都关系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在基层,直接面对群众,直接面对各种矛盾和问题,各项工作都要亲力亲为。胡锦涛同志强调:“凡是在各种领导岗位上有所作为、成绩突出的干部,都是注重实践锻炼特别是基层实践锻炼,在丰富生动的实践中成长起来的。”从1980年以来,我国选调生总数已达10万多人,目前担任县级以上领导职务的5800多人。这也充分说明,从基层和生产一线培养锻炼干部,从他们中选调的干部进入党政机关,在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时候,能够更了解实情,更符合实际。也正因此,中组部今年印发《关于注重从基层和生产一线选拔党政领导机关干部的意见》,大力推进从基层一线选拔招录的力度。
当初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出发点之一就是让党政干部培养链深深扎根于基层人民群众之中,扎根到农民这个中国最大的社会群体之中。现如今,选调生主要从大学生“村官”及其他到基层工作的高校毕业生中招考,就更加确立了在基层、在一线培养干部的正确导向,可以说这是加强党政干部队伍建设、培养造就大批传承党的事业接班人的创新之举。
(二)从大学生“村官”的出路来看,这是一个重要的流动方向。
2008年4月,中央组织部、教育部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试行)》,计划从2008年开始到2012年,选聘10万名大学生“村官”。而在此之前,已经有不少省市地区开展了大学生“村官” 的选聘工作。“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是中央对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总体要求,这其中的“流得动”更是构建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的重要环节,是激发大学生“村官”队伍整体活力的根本动力。《意见》明确了大学生“村官”期满后5条出路,包括“留任当村干部”、“推荐参加公务员考试”、“自主创业”、“另行择业”、“继续学习深造”等五种选择。
选调生招考政策的调整,有利于打通基层向机关的上升通道,实现大学生“村官”既“下得去”同时又“上得来”的良性对流。从“家门”到“校门”再进“机关门”,是不少新公务员的成长路线图,这样的干部被称之为“三门干部”。“三门干部”因为缺少历练,不太了解国情,不大熟悉基层,也基本不懂群众,这样的精神面貌,难免影响行政水平。现今,拓宽大学生“村官”上升路径,无疑有助于干部队伍良性对流,给有志于从政的大学生“村官”吃了一颗“定心丸”。它意味着只要在基层一线干出成绩,就能够获得进入党政机关工作的机会,这让大学生“村官”们看到了留在基层的前途和希望。与此同时,这项政策也打通了大学生“村官”跻身公务员队伍的通道,还可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会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从而将极大的激发大学生“村官”群体的整体活力。
(三)从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来看,这是一个重要的就业去向。
对青年学生来说,基层一线是了解国情、增长本领的最好课堂,是磨炼意志、汲取力量的火热熔炉,是施展才华、开拓创业的广阔天地。这里讲的“基层”既包括广大农村,也包括城市街道社区;既涵盖县级以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也包括社会团体、非公有制组织和中小企业;既包含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也包括艰苦行业和艰苦岗位。国家近几年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市社区建设和应征入伍。不少毕业生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号召,主动到基层工作,做出了显著成绩,加快了成长成才步伐。但是到基层就业尚未蔚然成风。
选调生招考政策的调整,以及规定乡镇公务员原则上都要面向优秀村干部和到村工作的大学生,县以上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要逐年加大从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中招录公务员和工作人员的比例,并将大学生“村官”的培养与后备干部培养渠道链接,从而有利于形成人才到基层锻炼、干部从基层选拔的导向,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价值观,鼓励学生到基层和农村创业就业。
二、从大学生“村官”中招考选调生的几点建议
如何从大学生“村官”中招考选调生?《意见》只是原则性地作了规定: “选调生主要从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大学生‘村官’及其他到基层工作的高校毕业生中招考。从大学生‘村官’中招考公务员和选调生,要坚持竞争择优、好中选优。报考公务员和选调生的大学生‘村官’,须在聘期内表现优秀、考核称职,并经县级组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推荐同意。”笔者以为,这些规定不具有操作性,中组部应该尽快制定与《公务员法》等政策相配套的新的选调生工作办法,统一明确选调的政策、方式,防止地方各自为政,以选拔选调生为由回避《公务员法》,把选调生当作进入公务员队伍的特殊通道。下面结合调研,浅谈几点建议。
(一)招考工作要积极慎重。
选调生招考工作的调整态度既要积极,又要慎重稳妥,这是保证选调质量的两个基点。“积极”是进取精神的集中反映,指顺应时代发展,使选调生招考工作真正做到与时俱进。“积极”是因为招考对象可选择余地大。根据中央有关部署,各地5年内将选聘10万名应届大学生到村任职。据中国农业大学胡跃高教授发布的《2009年度大学生村官发展调研报告》中的不完全统计,到2008年年底,全国在任大学生“村官”总人数达到13万人。
“慎重”强调的是严肃认真的科学精神和民主作风。“慎重”是因为政策性强、社会关注度高。大学生村官网有一项关于2009年到期的北京大学生“村官”去向的在线调查,共有1437人参与调查,其中选择考公务员的占46%,续签、继续留在农村工作的占12.87%,政府推荐工作的占16.7%,自谋职业占到10.51%,考研占到4.18%。从这项调查可以看出,当公务员仍是大学生“村官”的首选。此项工作操作不慎会带来诸多不良影响,如果仅仅因为是大学生“村官”,而使进入公务员队伍的方式不同就采取特殊、优惠的政策,就会导致身份绝对化、待遇特殊化,就难免会让社会各界对此产生诸多的争议。
(二)确定指标要统筹兼顾。
大学生“村官”是村级组织特设岗位人员,系非公务员身份。大学生“村官”要进入公务员队伍,必须经过公务员考试。根据以往实践经验,选调生招考指标都是单列的,即采取应届毕业生本人自愿报名、院校党组织推荐、组织(人事)部门考试考核相结合的办法选调。而现在主要从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大学生“村官”及其他到基层工作的高校毕业生中招考。
这就存在一个指标划分的问题。除了大学生“村官”,还应该考虑其他到基层就业的大学毕业生。特别是到“西部”志愿者、“苏北计划”志愿者、“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毕业生,他们都是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团中央等部门推动,并有相关的就业服务及优惠政策,因此,在确定选调生指标过程中,需要通盘考虑,不能因为大学生“村官”是组织部门牵头,而忽视了其他志愿者。另外,在从基层招考选调生的同时,不能搞一刀切,还应该继续从大学毕业生中选调优秀学生干部充实基层公务员岗位。
(三)招考对象要竞争择优。
选调生工作,事关全局、事关长远。早在2000年,中组部就要求,选调要符合领导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这是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加强领导班子及其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从源头抓起,培养造就大批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领导人才的一项战略性措施。选调生工作“重点是培养党政领导干部的后备人选,同时为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培养高素质的工作人员。”这就明确指出了选调生的培养方向,符合干部工作和选调生工作的实际,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重要的指导意义,必须一以贯之地坚持。
从大学生“村官”中招考选调生要体现“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在选调生招考环节上,要进一步引入竞争机制,在报考者之间展开公开、平等的竞争,实行优胜劣汰,优升劣降,好中选优,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从整体上不断提高公务员的素质。招考工作实行阳光操作,及时公布招考条件、办法、程序和结果,接受全社会监督。建议在制定选调计划、发布选调公告时应明确选调后的去向(具体到某单位,尽可能具体到某岗位),并详细介绍当地的情况,而不像以往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考选调生那样,统一录用后不分专业、不管需求,也不顾选调生个人实际搞硬性分配,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双向选择,让选调生到工作岗位后能够服气、安心。
(四)考核形式要具针对性。
学校好、学历高不一定就更适合基层工作,而那些有充分思想准备,对基层环境适应能力强,在基层接受磨练并作出成绩的大学生“村官”才是最理想的人选。现实生活中,一些大学生“村官”经常被“借调”在镇办公室里做着打字员、记录员,甚至是书记、村长的“秘书”等,对农村发展的实际效果并不如预期那样大。而另一些大学生“村官”到了农村,成天看书忙着考公务员,找进城的“出路”,对农民不闻不问、不做实事,浮在上面。所以选调生如果只是通过单纯的考试成绩从大学生“村官”中选拔,那么对于那些踏实做事而没时间准备应试的大学生“村官”来说就会有失公平。
招考大学生“村官”要发挥县级组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推荐把关作用,结合绩效考核,把那些坚持在村工作、工作责任心强、与农民群众打成一片的,或利用所学专长立足农村农业实际干事创业、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且业绩突出的大学生“村官”选调出来。建议在大学生“村官”中招考选调生时着重完善推荐、公示等程序,考察其工作实绩和群众公认。改进笔试方法,在笔试内容中可增加基层工作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增加党的基本知识、政策法律常识等新的内容。
本文系2009年度江苏省教育厅2009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09SJB880126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社会学院)
参考文献:
[1]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编.2009中国大学生“村官”发展报告.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年.
[2]王有年等.大学生“村官”培训教程.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年.
[3]关于进一步做好选调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工作的通知(组通字[2000]3号).
[4]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课题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选调生工作的调查与思考.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25卷第1期(2008).
[5]董宏君.中组部负责人就制定下发《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答记者问. 人民日报2009-5-6.
[6]调查显示大学生村官首选公务员当出路.第一财经日报.2009-5-8.
[7]胡锦涛. 在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09-5-3.
选调生从大学生村官中招考的思考与建议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751com.cn 辣文论文网 严禁转载
如果本毕业论文网损害了您的利益或者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一定会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