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及我国应采取的对策
摘 要:随着全球贸易自由化,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深,在国际贸易中数量限制和关税壁垒已经逐渐成为历史。但有时单个国家或经济组织会以本位利益为基础,以阻挡外国产品进入本地区市场,会采用非关税壁垒。其多样化的形式和苛刻的技术标准阻碍了很大部分国际贸易的进行,影响了个贸易出口国的利益。本文从介绍技术性贸易壁垒及其表现形式出发,分析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关键词:国际贸易 技术壁垒 对策
一、技术壁垒
1.技术壁垒的定义。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一国以文护国家安全、保障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为由,采取一些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技术措施。
2.技术壁垒的主要形式。
(1)苛刻的技术标准。随着人们食品卫生、环境保护等意识的增强,许多国家纷纷制定或修改食品卫生和环保标准等技术规定。由于各国经济环境和科技水平的不同,而导致技术标准的基本依据、指标水平、检测程序、评价方法等方面的不同,这有可能对外国商品的市场进入构成贸易壁垒或被贸易保护主义者利用,冲击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
(2)制定严格的产品认证制度。产品认证是政策相关部门办理相当于质量证书的证明。例如,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体系之一ISO9001:2000标准要求涉及人力资源管理、基础设施管理、工作环境、采购管理、设计开发、监视与测量装置的控制等
(3)繁琐的检验程序。一是发达国家颁布繁琐的技术、调查、取证、辩护、裁定等程序,并强制出口商执行,从而费时费力,增加了出口难度;二是许多国家不认可效力同等的出口国检验方法和检验程序,要再搞一套方法与程序,让出口商强制执行;三是将检验要求广泛延伸。
二、技术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1)影响我国的外贸出口额,甚至导致国内供求关系的失衡,影响我国经济稳定。由于技术性壁垒涉及的行业广、品种多、要求苛刻,而我国出口的商品由于技术水平、环保意识等方面的不足,导致了产品出口受阻。如果这些产品能够转销第三国,则会增加成本,降低我国外汇收入,影响出口额;而如果这些本打算出口的产品,由于受到阻碍而被迫转入国内,则会导致国内产品供大于求,该商品价格必然降低,甚至亏本卖出,从而是部分企业盈利减低,甚至亏损而导致破产。无形中给我国正常的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商品的出口市场主要是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以及东盟韩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出口额占我国出口总额的80%左右这些国家更愿意采用技术壁垒这种隐蔽性高的贸易保护措施来限制我国的产品出口我国出口的产品如果达不到他们制定的标准,就会遭淘汰,失去一大片市场有数据表明,2005年,浙江共有33.6%的出口企业遭遇国际技术壁垒,造成的经济损失从2004年的25.5亿美元上升到58.5亿美元,增幅超过一倍
(2)使我国出口企业的产品成本增加我国的出口商品受阻,一是由于许多国家制定的技术标准苛刻,而我国的许多出口企业在技术水平、生产工艺、质量管理、社会责任等诸方面都需要改进提高才能满足对方的要求,这势必对企业出口造成严重影响;二是我国许多企业的产品出口受阻是因为对发达国家的许多标准要求知之不多,信息不到位,而在交易时贻误时机,增加成本。
3.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下降。首先,在技术标准上,由于我国的标准内容、体制还存在一定缺陷,以致出口产品难以在短期内达到发达国家的进口产品的技术质量标准。并且,我国的包装材料落后,不易处理,对环境的污染严重。其次,我国出口产品主要集中于纺织、轻工、农副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由于生产条件较差,技术水平落后,致使出口产品质量不高。另外,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企业出口产品还缺乏完整的检测体系,检测水平不高,使得许多产品达不到国际统一标准,竞争力较低。
三·国际贸易中技术性壁垒对我国造成影响的原因
(1)外部原因
第一 外国经济持续低迷发展,失业率一直较高,甚至陷入“滞涨”阶段,为了克服经济问题,许多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制定苛刻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来保护本国经济。
第二 关税壁垒作用下降。WTO的规则限制削弱了关税壁垒的作用,各签约国不能随意提高关税税率,只能寻找其他手段以达到保护本国经济的目的,这样技术壁垒成为其采取的主要手段方式。
第三 外国国内利益集团的压力。由于进口对本国行业造成损害或受到潜在威胁时,利益集团就会对本国政府施加压力,要求政府采取相关措施,保护他们及国家经济利益,而政府出于保护本国经济、稳定社会秩序的目的就会同意他们的要求,设置非关税壁垒。
第四 政治原因。某些国家,主要是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为了政治或外交目的,经常采用禁运、制裁等措施来威逼另一国家。资本主义这样今天禁运,明天制裁的做法必然会殃及池鱼,影响我国的正常对外贸易关系。
(2)内部原因
第一 本身整体经济、科技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强,受他国影响比较大。我国出口的许多产品在技术水平、环抱意识等多方面跟不上发达国家的进度,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对他人技术的依赖性明显,受到技术壁垒带来的影响是在预料之中的。
第二 政府服务平台不够健全。政府有关机构设置、配套政策服务都没有能统一协调来管理,甚至到现在也没有见到一个专业的权威的国际普遍认可的产品检验检疫部门。例如,最近的“饺子事件”,日本有小女孩食用中国企业出口到日本的袋装饺子后,出现轻微食物中毒现象。在经河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的情况,独自向中外媒体介绍,随后国家质检总局抽验,但日本方面仍没有就此打住,在随后的两国共同调查中结果显示为库存、消毒不当,而中方该企业已经全面召回所生产商品,并停产数十日[8]。其间从侧面暴露出政府服务平台的不健全。
第三 对国际贸易规则了解不多,不深刻,面对纠纷如何解决,不知所措。由于许多国际标准都是由那些在多边贸易中占主导地位,并且科技领先的国家制定的,面对不断由技术壁垒引发的争端,在达不到标准一愁莫展时又惹的一身骚,有些公司企业自认倒霉。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不但政府要采取相关措施,企业也应当采取对策来发展对外贸易,实现企业和国家的双赢。
四、我国应对技术壁垒的对策
尽管我国在技术性贸易措施领域已经开展了不少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对技术性贸易措施这一非关税壁垒的制定和实施正在不断强化。而我国产业技术水平不高,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标准落后,国家技术性贸易措施法规体系不完善,制定程序和管理工作不规范,这些都很难满足进出口贸易发展的要求,致使外贸受到巨大损失。我国政府、行业和企业都应对此给予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努力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降到最低点,确保我国外贸可持续发展。
(一)建立实时高效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
建立和完善技术壁垒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是防范和化解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有效措施之一。成功应对技术壁垒的关键在于能否获得并利用相关的信息。我国于2002年初建立了进出境检验检疫预警与快速反应机制,目前,上海、广州、深圳、浙江、山东等省市的相关机构开展了不同程度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服务,取得了一定效果。今后应将此机制尽快扩大到全国性的技术性措施系统,要将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以制度形式加以规范,使工作更加科学、有序和高效。
首先,各省市要建立动态的、完备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数据库和信息传递平台,准确作出危机的早期识别和诊断。及时发布相关产业和重要出口产品可能遭遇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动态预警预告,向有关企业提供风险预警及市场准入信息,使我国的出口商品适应国际标准或进口国的要求,避免陷入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陷阱。预警体系是个动态适应的过程,要随时空变化调整各类参数及相关措施等内容。各类数据、指标要准确、及时、全面,尤其是预警指标体系要分类科学、层次清晰、可以量化。各类预警信号产生的标准要具有客观性,应能结合经济数学模型和神经智能网络系统等进行定量化处理。要本着从简单到复杂的逻辑,提高系统运行的适用性和可靠性。
其次,依据WTO的有关规则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进行评议,协助企业行使正当权力。WTO成员国提出TBT和SPS通报或修订通报时有至少60天的评议期,此时这些法案只是草案,还处于立法阶段。我国可以在这期间会同相关企业、政府有关部门、中介组织,组织广大外贸出口企业对可能影响产品出口的国外发布的最新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进行评议,建立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评估、技术标准国内外评估、协调和解决渠道及政府协调工作机制,为政府提供前瞻性解决方案。对国外不合理的要求,提出抗辩理由,文护企业的正当权益。
第三,通过对典型案例的研毕业论文http://www.751com.cn究和积累,建立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对策库,为企业提供突破壁垒的可行性方案。建立处于不同状态的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紧急措施,如反指控策略、谈判、应诉以及紧急救助等。通过沟通企业与各管理部门、行业协会、咨询服务机构、检验认证机构等的联系,建立咨询平台,组织专家解答企业有关技术性贸易壁垒方面的问题,组织相关方面的培训。我国企业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时,能及时快速调用标准数据库和专家库的资源,得到具体指导和帮助,并为政府和企业的决策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将所受到的影响或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最后,针对目前技术壁垒与专利壁垒交叉使用的情况,应该加快和推动政府层面的专利预警与应急机制建设步伐。目前,国家和一些地方政府虽然开始重视专利预警机制建设,但依然处于起步阶段,很多省市对专利预警与应急方面的工作还没有足够的重视。 建立专利预警与应急体系一定要目的明确,一是要对产业和企业或者产品可能出现的与专利有关的威胁开展预先研究,在产业或企业可能遭遇的风险和侵权诉讼时发出前瞻性警示信号;二是对可能出现的专利危害与风险做出快速反应;三是通过具体的对策措施增强相关机构或企业抵御专利风险的能力。
(二)建立或采用与国际接轨的技术标准
国际标准是世界各国协调的产物,它反映了国际上普遍认同并达到的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是国际贸易的主要条件和处理国际纠纷的重要基础。从长远看,推广和使用国际标准,是跨越技术壁垒的重要途径。我国科技水平落后,产品质量、档次低,国际标准化程度也比较低。我国出台的能够和国际接轨的法规只有60%,而国外的技术法规和标准体系在不断进步。因此,应积极推动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及时制定和调整国家标准,使出口产品适应和满足国际标准或进口国的要求。(1)我国政府应大力推行国际标准化发展战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标准体系和认证体系,抓紧制定我国有优势、有特色、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标准,尤其要加快涉及安全、卫生、健康、环保等标准的制定。(2)要积极参加国际标准化机构或体系,主动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将我国的合理要求,包括我国先进的、具有优势的技术标准纳入到国际标准的制定、修订和协调工作中去,促使企业把生产和出口的各个环节纳入国际标准化管理,不断提高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这样不仅能跟踪国际标准动态,使国际标准反映我国的利益和要求,还有利于我国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陷阱。
(三)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根源是国家间的技术差异,应对技术壁垒的关键是消除技术差异,不断技术创新。通过技术创新来提升产品的质量,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是冲破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根本途径。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企业竞争力的高低越来越取决于企业的创新能力。因此,我国应坚持以技术创新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加大科技投入,把发展高新技术、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研究和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主导产品,发展环保经济和节能经济作为技术创新的重要内容,创造新的比较优势。不能把产业结构自愿锁定在低端环节,走依附型、加工型工业发展道路,要创造动态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带动高科技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完善环境标志制度,对出口商品实行强制认证制度,树立中国产品优质价廉环保的新形象。要制定我国的环境成本内在化的标准,建立环境总量控制机制,实行污染排放惩罚制度,通过立法扶持绿色产业,走保护生态环境与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四)加快构建我国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
我国应在建立并采用与国际接轨的技术法规、标准及合格评定程序的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构筑我国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这样,一是可以加强我国企业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认识,改进生产以适应各种先进标准。二是可以防止某些发达国家利用加工贸易和投资向我国转移高污染产业,也可使他国减少歧视性的技术规定,保护国内市场。三是可以强制使不符合国家技术标准的产品不能进口或出口,这样更有利于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宏观经济调控,更有效地文护国家安全和人民的健康。
目前,我国在这方面已取得初步成效,如国家环保总局颁布的新化学品法规,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海外废弃材料出口商申请登记规定,国家认监委发布的中国强制性认证(CCC)标志,国家标准委发布的强制性无线加密WAPI标准和电信设备、化妆品、医药品、医疗设备的重复检测标准,农业部发布的生物技术安全、检测和标签的法规及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等,这些措施对我国市场起到了较好的保护作用。但是,这些措施还未形成体系,缺乏系统性、内在联系性和连续性,今后我国应参照国际通用做法,抓紧建立科学合理的、符合我国实际的、规范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有效地保护国内市场和有潜在竞争优势的民族工业。
(五)充分利用WTO的特殊条款和非歧视原则
我国要充分利用世贸组织《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及《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议》的“特殊条款”,把遵守规则与运用规则有机结合起来。世贸组织许多规则是各成员国在谈判中相互妥协的产物,存在不少灵活性。在所有的世贸组织各项协议中,都有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和优惠待遇条款。《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第12条规定;各成员国在制定和实施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时,须考虑到各发展中国家成员的特殊发展、资金、和贸易上的需要,以保证这些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不对发展中国家成员的出口造成不必要的障碍。《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议》规定对发展中国家给与特殊的差别待遇,发展中成员方有权延期执行该协定。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可以根据有关协议条款,在一定时期内暂缓履行某些义务,为我国改进管理和提高技术赢得时间。
《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与世贸组织其他协议一样,均遵循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非歧视原则。该协议第2条第1款规定:“在技术法规方面,从任何成员方境内进口的产品应给与的优惠不得低于给与国产相同产品和产于任何其它国家相同产品的待遇。”此规定即包括国民待遇又包括最惠国待遇的要求。依据该协议的规定,在产品的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和检疫制度等方面应实行非歧视的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原则。如果在我国的出口贸易受到不公正的歧视待遇时,我国要充分利用世贸组织《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关于组织机构、磋商和争端解决的条款,进行磋商和裁决,为我国出口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的国际环境。
参考文献
[1] 【美】N.Gregorg 曼昆 梁小民译《经济学原理》 [2] 保罗.萨缪尔森 威廉.诺德豪斯 萧琛译 《宏观经济学》(第十辣版) 扬圣明 著 《博导文丛:中国经济开放理论创新――外贸 外资 WTO》[C]
]《技术壁垒发展动态与对策研究》 [D]
邱立成 《技术垄断与跨国公司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