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中国体育旅游发展的概况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我国旅游事业的不断发展,体育旅游逐渐受到大众的青睐。但是我国体育旅游产业中还存在大量问题,急需我们加快对体育旅游的发展做出应对策略,对此加大对体育旅游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体育旅游 现状 问题 策略
第一部分体育旅游研究概况
在当代旅游研究中,体育旅游作为一个规范术语的提出,其主要背景一方面是与娱乐性体育健身已发展成为现代旅游潮流中的时尚有关,更重要的则是人们从现代大型体育赛事所牵动的旅游客流规模以及为举办地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收益中,已熟悉到将体育赛事作为一种资源去推动主题或特色旅游的发展,时机已经成熟。据估计,体育以及与此相关的消遣娱乐活动在当今旅游活动中所占的比重至少为25%。体育活动对旅游客流的牵动以及对活动举办地旅游业发展的影响,也因此而表现得愈加明显。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人们开始以不同于过去的视角,重新审阅体育与旅游的关系。“体育旅游”一词也因此而出现,并成为旅游研究和旅游业开发工作中的一项新课题。但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人们对体育与旅游之关系的熟悉,一直局限为将体育视作旅游开展过程中的伴生活动,而未能意识到借助这一吸引性资源开发主题性旅游产品的可能。
一、 国外体育旅游研究的现状
国外体育旅游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逐渐成为旅游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 分支。这对体育旅游及其相关研究的发展奠定了十分有利的理论基础,意义重大。
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国外的体育旅游研究虽然起步较早,但为期也不过四十余年,学科发 展还面临许多问题。首先,在研究对象方面,对主体行为者的研究较多、结合体育赛会进行的实证研究较多、与直接经济活动相关研究较多,但与文化及其他社会属性相关的研究较少;其次,在研究方法方面,更多的借鉴了经济地理学、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的方法,尚未形成具有学科特色、十分适合学科发展的研究方法体系;最后,在研究队伍方面,多数参与者都具有体育管理、体育运动的从业背景,跨学科的专门研究人才不多。
二、 国内体育旅游研究的现状
无论从研究成果的数量还是从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研究队伍上看,我国体育 旅游研究已经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尤其令人可喜的是:学科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经基本形成了体育旅游这一分支学科的理论框架;从事体育旅游研究的专门人才也不断出现。
但是,我国的体育旅游及其相关研究毕竟起步较晚,加之体育旅游在整个旅游行业中的地位 尚未凸现,体育旅游研究自身的发展还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最为明显的是体育旅游研究尚未得到旅游学界、体育学界、经济学界和管理学界的足够重视。另外,从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还基本照搬国外的模式,还没有完全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研究体系。
同时,到目前为止,虽然国外发表和出版的体育旅游研究文献和专著较多,但由于国内从事 体育旅游译著的专门人才不多,在国内能收集到的国外文献资料还较少。这对中国体育旅游研究的发展难免形成一定的障碍。
第二部分中国体育旅游发展现状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复杂的地理环境及多样的气候特征,为我国体育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健康地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体育产业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1世纪初,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市场国家统计局数字显示,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五大旅游国家(前四位分别是法国、西班牙、美国、意大利)其中以休闲、娱乐、健身、康复旅游为目的的旅游人数占48.7%。体育旅游在我国以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市场,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人民消费能力的逐渐提高和我国旅游事业的不断发展,体育旅游逐渐受到大众的青睐。尤其是2001年2月世界旅游组织和国际奥委会联合举办的”世界体育与旅游大会”在西班牙巴塞罗纳市的召开,体育旅游成为旅游界观注的焦点。在我国,体育旅游也逐渐成为人们旅游消费的重要环节。,国际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司长张弛讲:中国某些经济发达地区,比如东部沿海地区,消费水平已经超越整体的水平。这种区域消费水平差异,昭示中国体育产业在局部地区会非常活跃。在“十一五”后期体育产业应该达到GDP比重的1%左右。今后,随着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中部崛起,我国的国民消费能力将得到进一步增长,由此可以预见我国体育旅游业的前景喜人。
从旅游发达的国家看,体育旅游的兴盛是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才出现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体育部门始终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发展竞技体育方面,而忽视了大众体育的发展。政府相关部门也意识到这一问题,开始大力推行“全民健身计划”。近几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民健身活动的推广,我国体育产业明显呈快速扩展之势。1992年至1997年全国居民的文化体育消费指数年平均增长率达5.1% ;1997年全国居民用于体育用品的支出位于13项常用基本生活消费之外重要消费支出的第6位,居于子女、电器、住房、书报、高档服装之后。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良性增长推动了我国体育旅游的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各地因地制宜,开发了多种体育旅游产品,有较著名的青藏高原登山、黄河漂流、东北滑雪、湖北赛龙舟、郑州少林武术、内蒙古看那达慕大会等。国家旅游局将2001年定位“中国体育健身游”年,共推出60项具有地方特色的大型体育健身旅游活动和11大类80个专项体育健身旅游产品和线路,让国内外游客在其中充分感受中国体育旅游产品的魅力。
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体育产业有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规模小、比重低。由于起步晚、不成熟。具体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1)发展不平衡。首先是地域间的不平衡。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各地区的产业发展规模和水平有很大差距。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省市发展迅猛而且达到一定的质量,西部地区发展则比较滞后,个别地区的绝对差距甚至在扩大;其次是各运动项目间的产业开发不平衡。由于各项目的技术水平和在国际上取得的成绩有差别,项目的观赏性也不同,因此其产业资源价值、市场容量和效益有很大差异。(2)规划和管理比较混乱。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体育产业还存在很多非市场经济的思想和做法。出现令出多门,管理混乱的局面。(3)产业结构有缺陷,产业质量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本体产业发展还不够大,没有形成支柱性优势,真正意义上的体育劳务市场和体育技术市场并未形成。发展缺少可持续性活力,市场竞争力不强。(4)市场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程度还不高。目前关于体育市场的管理缺乏高层次立法,保证消费者的权益的力度不够。(5)旅游者消费水平较低。尽管人民生活水平确有很大提高,但还不十分富裕,大多数人还没有能力进行高消费的享受。由于上述缺陷,导致了体育旅游市场存在着旅游形式单一、体育旅游市场基础差、体育旅游理论研究较少、对体育旅游宣传的力度不够等问题。
第三部分我国发展体育旅游存在的问题
1. 体育旅游经营管理方式不健全
体育旅游经营管理的粗放性,使体育旅游的发展缺乏明确的思路和长远的规划,由于体育旅游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形成了以户外俱乐部经营为主、以自组织为辅的特点。这些组织均为自发的民间组织,没有相应的管理机构对其负责,旅行社很少或不参与体育旅游的组织及相关的活动,这种粗放的经营管理使组织者对体育旅游的发展前景缺乏明毕业论文http://www.751com.cn/ 确的认识与思考,没有形成长远的发展规划。在有关部门调查的省份中,体育旅游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管理归属。体育局和旅游局都没有专门的针对体育旅游市场的管理措施。事实上,体育旅游的专业性要求政府要有专门的机构来规范和监督体育旅游的经营,否则,体育旅游的安全性、目的性、专业性等都将得不到保证。
2、 管理体制不完善,经营管理者水平不高,专门人才匮乏
中国的教育水平和人口素质远远不能适应大力开发体育旅游目标的要求,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开发的发展。缺少旅游专门人才,存在多方面的原因,首先,缺乏专门灵活有效的人才机制,在吸引、聘用、培养人才等方面仍保持传统计划经济模式,缺少宽松的环境氛围、优厚的条件来吸引人才,而是采取硬性的制度来管理、约束人才,人才缺乏合理的流动;其次,高教规模普遍偏小,既不能满足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无法满足公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再次,环境差和待遇低下,导致大量旅游人才外流。由于历史和地理和制度等方面的原因,发展体育旅游产业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制约的因素。
3、体育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形式老化、内容多年不变
不少来过中国还想再访的客人往往因为没有合适的、能满足其寻求新经历的产品而作罢。面对国际客流和旅客自主意识的增强,我国体育旅游产品供给目前还处于被动和力不从心的落后状态,长期以来一直实行包价形式的体育旅游产品,不能适应不同年龄的需求。另外,体育旅游产品质量下降也十分突出的问题,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4、体育旅游的设施不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