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消费的内涵
传播学中的媒介消费,泛指获取和享用大众传媒提供的精神产品或服务。日常看电视、听广播、订阅报纸直至点播媒体节目等活动,皆可归入媒介消费的范畴。 从广义来说,媒介消费泛指获取或享用大众媒介的精神产品和传播服务,它主要指受众的消费心理和媒介消费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其主体可分为二部分:一部分为受众和广告主,另一部分为媒介自身。受众为媒介消费最主要的主体,通过媒介消费,不仅能获得外部世界各种各样的信息,知晓外界发生的各种变化,而且更能获得精神上的享受。
在传播过程中,大众媒介对受众的影响却是因人而异的。因为不同的受众成员特点各异,这正如西方的谚语所说: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研究表明,个人在需求、态度、价值观、智力和其他个人因素等方面的差异对个人行为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概括的说,“个人差异”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个体的心理结构是不同的。2.个体的先天条件与后天习性是有差异的。3.认识客观环境时所形成的态度、价值观与信仰是不同的。4.感知与理解客观事物时倾向性是不同的。5.后天习得的固定素质是不同的。 也有学者把受众环境的个性因素分解成自然属性、个性倾向和态度等三个方面来展开分析:
1.受众的自然属性。所谓自然属性是指作为编辑出版物最终的消费者和信息使用者所具有的不可改变的特性,一般包括以下方面:(1)性别不同的受众参与信息活动的深度与广度是不同的,其选择的信息内容也有较大的差异。(2)年龄不同,表明其生活阅历有异,当然兴趣也会不一样。(3)职业、行业不同行业职业的受众对信息的依赖程度和爱好范围也有显著差异。(4)社会地位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受众对信息数量上的充分性和获取的及时性等方面有不同的要求和期望。(5)民族和地域受众所在的民族和地域不同,其行为方式、文化传统、生活习惯等都有差别,而这些都会影响受众的信息活动。(6)受教育程度及知识水平不同,对信息的接受、理解和吸收能力和方式都有差异。
2.受众的个性倾向性因素影响受众信息活动的个性倾向性因素有多种,诸如需要、价值、动机、兴趣、理想、信息、世界观等。
3.态度因素 态度就是个体对人或事物的稳定的心理倾向。一般认为态度有三个层面,即认知、感情和意向。认知是指受众对信息的知觉、理解和评价等,它既包括对信息之所知,又包括对信息的评论。能直接影响受众认知因素的就是受众的信息素养。这里所指的信息素养是指受众对信息和信息活动的认识深度及其掌握程度,对信息源的熟悉程度,以及对接收、整理、组织加工信息方法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所谓的情感是指受众对事物的内心体验。意向是受众对信息的反应倾向,或者说是受众对信息对象发动行为的或能性,即行为的一种准备状态。 大众媒介应该根据受众的不同社会类别、针对特定受众群体的特点来制作和传播信息,以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1.2.2 国外媒介消费研究现状 基于AHP-因子分析法进行人们对服装选择的各种因素的分析
发达国家对媒介消费的状况做了不少调查,为此各个国家也出版了不少相关的著作,但国外没有农民工群体,发达国家基本实现城市化。农民工是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特殊的、阶段性的群体。目前国外对媒介消费情况的调查活动与国内差不多,主要也是根据对不同社会阶层、年龄与性别的居民展开。
在《Boomer Media Consumption: Less TV, Newspapers; More PC, Cell Phones》一文中提到了在1946-1954年期间出生的群体,在媒介消费方面的特点:他们花费在书籍、看电影、阅读报纸的时间大为减少,更多的使用电脑与手机等新媒介;但用收音机听音乐、阅读杂志、看电视这些传统的媒介消费情况基本保持稳定。在《YAHOO! AND CARAT UNVEIL RESEARCH RESULTS SHOWING TEENS ARE TRULY “BORN TO BE WIRED》一文中,各类媒介对各个年龄段的媒介消费者都体现出了存在很深的影响。YAHOO公司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年轻人尤其是青少年花在电脑上的时间要多于对传统媒体电视的消费。
可以看出,国内与国外媒介消费者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发达国家拥有雄厚的经济基础与领先的科学技术水平,整体文化素质水平也比发展中国家要高。目前差距最为突出的是消费者对新媒体的使用。发达国家的消费者们花费在书籍、看电影、阅读报纸的时间大为减少,更多的使用电脑与手机等新媒介,这与电脑的普及率高有密切关系。年轻人尤其是青少年花在电脑上的时间要多于对传统媒体电视的消费。2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