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人尽其才的干部工作新机制
作为中纪委、中组部县委权利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县,睢宁以严管干部而闻名,也因严管干部而受益。睢宁被省委组织部确立为健全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制度试点县。试点工作以来,睢宁县针对干部管理中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干部队伍中动力不足、活力不强的共性问题,从完善机制入手,积极创新方式方法,大力推进健全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制度试点工作,努力
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在干事创业中打造了一支德才兼备、充满活力、人民满意的干部队伍。
一、主要做法
(一)构建“三项机制”,树立正确导向,科学化推进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工作。坚持把完善机制作为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的关键环节和突破口,通过机制创新,进一步明确“善操作、会落实、能创新”的工作导向,推动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一是构建标杆管理机制。出台《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意见》,构建多层面、全方位、立体化的考核评价体系,注重考核干部的特质以及适应现岗位的综合能力和工作实绩,对不适应现职的干部进行交流轮岗。出台《“干部成长标杆”实施意见》,对全县领导干部建立上行、下行标杆,刻度化衡量干部的工作成效;完成任务的,予以重奖并优先提拔使用;完不成任务的,免职调离,降职使用,班子成员一年内不得提拔重用。二是实施拉练工作机制。出台《拉练工作法的实施意见》,对全县中心工作和不同节点的重点工程,推行拉练工作法,将拉练考核结果作为干部进退流转的重要依据。规定时间内没有完成拉练任务或工作进度较为缓慢的镇(园区)和部门主要负责人,予以调整或免职;不能完成任务的、消极对待拉练工作的副职干部,随时予以调整或免职。拉练工作法实施以来,共调整干部xx名,其中免职调离xxxx名,转岗xxx名。三是建立适岗评价机制。通过自我评价、群众评价和组织评价,围绕“适岗”、“基本适岗”、“不适岗”三个格次,对人岗适应程度进行量化分析。分析结果形成三个区间,即:“适岗区间”:适岗指数在90%以上,对这一区间干部不予调整;“预警区间”:适岗指数在80—90%之间,将这一区间干部列入可调整范围,结合岗位职能的变化和干部本人的潜能,对适岗情况进行动态的可预见性的分析,对发现影响继续担任现职等苗头性问题的干部提前予以调整;“不适岗区间”:适岗指数在80%以下,对这一区间干部及时予以调整。在今年2月份的干部调整中,有4名干部进入预警区间,对2名干部进行了调整。
(二)畅通“三大渠道”,创新监督方式,常态化推进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工作。探索网络时代的社会动员与社会管理,构建多元、立体、开放的干部监督平台和问责惩处机制,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一是创新“四晒”渠道,实绩决定干部去留。坚持重点工作项目化,推行“晒项目、晒责任、晒进度、晒成效”的工作机制。对全县“三重一大”和为民办实事工程的概况、实施进度、完工时限等内容,通过报纸、电视、广场公开栏“专门平台晒”,“一述双评三监督”评议员、群众代表现场“观摩评议晒”和责任单位“自晒”的模式,动态掌握干部工作实绩,提高绩效考核的效率和公信度,进一步发挥绩效考核的导向作用。二是创新民调工作渠道,民意影响干部去留。出台《关于开展民意调查的意见》,引入民调机制,围绕干部形象、工作满意度及任职建议,定期开展民意调查,把民调结果作为干部进退留转的重要依据。开展“万人评议机关”活动,对评议票进行现场统计,常委会对人民群众评选出来的“最不满意单位”现场做出处理决定。制度实施以来,共处理人民不满意的干部5人,其中撤职1人,就地免职3人。三是创新专门监督渠道,作风影响干部去留。针对少数干部责任心不强、作风不实等问题,相继出台《睢宁县领导干部问责办法》、《睢宁县一般公务人员问责办法》、《关于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领导干部的实施意见》、《睢宁县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问责办法》等,大力开展“治庸增才干、治懒提效能、治散正风气”的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教育整顿活动。试点以来,我县共有18名干部因工作不力、不适宜担任现职,被依照有关规定问责调整。同时,在干部选拔任用中,征求征信部门的意见,凡符合干部选拔任用条件的,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社会反响好、信用级别高的干部,凡信用级别低、存在严重失信行为的,原则上不予提拔重用。 艺术欣赏讲座,提高干部面对压力、困难和考验时的自我调适能力。二是坚持谈心谈话,注重教育激励。县委书记与县四套班子成员、县委常委与分管单位班子成员、部门主要负责人与中层干部,每年至少开展两次以上谈心谈话活动。注重同岗位调整的干部,尤其是降职、免职以及“逆向调整”的干部进行谈心谈话,通过谈心谈话,既沟通交流思想,又明确工作要求;既激发
动力,也传递压力。三是出台《被问责干部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让被问责的干部有重头再来的机会。对被问责调整下来的干部,建立培养锻炼、跟踪考察机制。组织他们外出学习,开阔视野,提升理论水平;安排他们参与专项工作,在实践中增长才干,锤炼本领,提高综合能力。对认真吸取教训、工作积极、进步明显的干部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对于符合重新使用条件的干部,按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重新予以任用.
二、取得的成效
通过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及时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激发了干部的内生动力,呈现了人岗相适,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
一是极大地激发了全县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形成了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切实为干部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和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大批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脱颖而出,有力地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20XX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一般预算收入、规模工业增加值、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等7项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加速进位。
二是干部更加敬畏权利、敬畏责任、敬畏民意。广大干部认识到,权力为民赋、责任重如山、民意不可违,正确使用权力得拥戴,奋力履行职责得心安,顺应民意得民心、得理解、得信任、得追随,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得到了大大提高,干部更加关注民生,由被动应付变为主动上前,涉及投诉科级干部的信访量和举报科级干部的短信连续三年下降。
三是干部选拔任用的公信力和满意度不断提升。睢宁县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选人用人的公信力和满意度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干部专业特长得到了充分发挥,干事创业的热情得到极大迸发。
推进健全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制度,是一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的系统工程,更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的长远过程。当前形势下,要在此项工作中开创新局面、取得新突破,就必须立足实际,进一步加大思想教育和舆论引导的力度,进一步解放广大干部的思想,提高认识,让广大干部群众理解、支持和参与此项改革,努力在全社会营造良好氛围。睢宁县将在此基础上,继续探索新的改革措施,围绕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良性机制的建立健全,重点做好完善适岗评价标准和程序、配套相关的硬性制度和措施、畅通调整干部的再安置渠道、加强流转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等,促使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广度扩展。
(三)完善“三项保障”,真心关爱干部,人性化推进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工作。试点工作中,既对干部加压紧逼、严厉问责,又真心对待干部、真意关怀干部、真情温暖干部。一是实施“心力提升工程”,让心理疲劳的干部再生激情。制定《睢宁县领导干部心力提升法实施意见》;建立干部心力提升训练中心,锻炼干部体能,培养令行禁止、雷厉风行的执行力;参加拓展训练,认识自身潜能,激发干部想象力与创造力,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毅力,增强合作意识和责任意识;邀请专家学者做心理辅导,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设音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