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工业结构竞争力模型,辛立国则从产业间和产业内两个角度对辽宁省工业竞争力水平进行了测度。魏后凯(2002)认为地区工业竞争力是由市场影响力、工业增长力、资源配置力、结构转换力和工业创新力有机构成的综合体。
黄祖辉(2002)从静态竞争力评价、竞争力潜在变动趋势估计以及竞争力影响因素对竞争力变动的贡献分析三个层面对产业竞争力进行测评,张其仔(2003)为剔除某些操纵市场因素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引入效率指标作为补充,运用静态和动态劳动生产率指标分析我国在开放条件下制造业竞争力情况。
赵彦云(2005)和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产业竞争力研究”课题组(2004)均提出了建立在竞争实力、成长竞争力、市场竞争力、成本竞争力、创新竞争力、投资竞争力和管理竞争力七项因素基础上的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 赵彦云等,中国制造业产业竞争力评价和分析,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赵彦云借用此模型对地区制造业产业竞争力水平和趋势进行评价,课题组则运用该指标体系专门对中国地区汽车产业综合竞争力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二、研究空白与不足
前述的研究成果都是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并从不同角度对中国国内产业竞争力现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也得到了很多对政府决策大有裨益的结论。但是,纵观现有的研究成果,仍然有些问题尚未明确。
首先,缺乏基于区域和产业整合视角的把握。将区域经济基础和某一产业竞争力两方面要素合并考虑,探索某一产业如何基于区域优势培育和形成独特竞争力方面的研究还十分缺乏。事实上,区域和产业的整合研究对于发现和培育区域产业竞争力具有极大的操作性意义,尤其是对于辽宁,主导产业类型——国家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和原材料产业基地——比较集中的省份,研判清楚竞争力所在,并战略性培育自身装备制造业的核心能力,是构建和保持装备制造产业持久竞争优势的关键。
校园网络办公系统论文致谢其次,缺乏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有些研究考虑到了区域和产业整合分析的必要性,但是究竟采用何种研究方法,或不甚明了,或缺乏科学指引。某些研究仅仅指出与竞争力相关的一些指标,至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特别是究竟哪些因素对竞争力起决定性作用和影响机制如何未作探讨。另外,某些研究不采用实证数据,仅对问题进行定性分析,并且指标权重也未采用科学方法,仅凭主观进行赋值。显而易见,通过这样的研究方法所得出的结论是不具有可信性的,其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都将遭到质疑。
上一页 [1] [2]
产业竞争力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2页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