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研究现状
另一方面,针对装备制造业而言,国内关于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方面的研究涉猎甚少,仅有李相银、韩建安(2003),王玉(2004),吴志红(2005),原毅军(2005)等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李相银和韩建安借鉴魏后凯关于工业竞争力的评价体系,构建了包括市场影响力、工业增长力、工业效益度和工业创新力在内的竞争力评价框架,这种简单照搬工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方法没有将装备制造业产业的独特性考虑进来,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王玉借鉴了产业竞争力分析框架,结合装备制造业的产业特征,建立了包括产业实力、获利能力、市场竞争力、产业效率、外部环境五方面因素在内的指标体系,并对不同地区装备制造业的综合竞争力进行了实证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吴志红在理论上提出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据此建立分析模型,但未引入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因此其结论的科学性值得商榷。原毅军从投入、产出和市场绩效三方面构建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评价模型,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大连市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发展状况进行测评,但其测评的依据仅是数据本身,没有结合装备制造业的行业特点和大连市区域特点系统思考,因此对竞争力缺失的原因未作深层次探讨。
www.751com.cn二、研究空白与不足
已有的关于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研究都是站在产业总体角度,未有细化到装备制造业的7个子产业进行分析,事实上,只有先从更为具体的子产业入手,继而提升到装备制造业总体,这样的研究路径才更容易发现问题,得到的结论也才会更加准确和具有针对性。除此之外,已有成果还在下述两方面存有研究空白与不足。
首先,针对“新型装备制造业”的研究尚属空白。在前面研究背景中已经指出,“十辣大”明确提出中国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是中国工业未来发展的战略取向。为了切实走上新型工业化道路,工业中的支柱——制造业,其新型化的实现成为必需,因此目前理论界对于“新型制造业”的探讨日益激烈。但是,问题深入研究不应该就此止步,我们要继续思考:为了实现新型制造业目标,何者起到至关重要的基础作用?新型制造业实现的必要前提是什么?答案就是作为制造业核心的“新型装备制造业”的实现。但是已有的研究成果在对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分析过程中没有将“新型化”思想作为贯穿全篇的内在逻辑,而在后来政策建议时突兀地提出要用“新型装备制造业”改造传统产业、走“新型化道路”等等,使得前后无法呼应,逻辑线条不畅。事实上,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过程中,新型装备制造业——新型制造业——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三者的关系是,后者以前者的实现为基础和保证,前者的实现又是推进后者不断向前的必要动力和不竭源泉。忽视最为根本的新型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研究,新型制造业和新型工业化的研究就缺乏根基,没有“新型装备制造业”的实现,新型工业化的伟大目标也难以实现。
struts管理系统论文参考文献其次,缺乏专门针对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评价的科学方法。目前国内的研究成果对装备制造业产业竞争力的评价体系尚没有成熟的构建,如何综合行业特点和区域要素分析一个地区某一行业的竞争力水平尚属探索阶段。现有研究的重点也多放在了我国东部地区的装备制造业发展上,对于辽宁地区具有特色的以国有大企业为主导的装备制造业着墨不多。本文的研究正是针对辽宁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方面研究的薄弱之处,从辽宁装备制造业的实际出发,通过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并与国内其他地区同行业进行比较,进而判研辽宁装备制造业的优势和问题,提出提升辽宁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的有效路径和保障措施。同时,本文所构建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还有利于填补相关理论研究的空白,对其他省市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研究也具有较大借鉴价值。
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研究现状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