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基本理论和评价方法
2.1 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基本理论
产业竞争力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国家层面,二是国内层面。前者是指特定国家的特定产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即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后者是指一国某区域的特定产业与国内其他地区同产业相比,竞争态势又如何,即区域产业竞争力,又称作地区产业竞争力。本文研究的就是区域产业竞争力,即辽宁省新型装备制造产业与国内先进省市的新型装备制造业相比,竞争力究竟如何。
从本质上看,区域产业竞争力是指在一国内部各区域之间的竞争中,特定地区特定产业在国际国内竞争中优于其他地区所具有的生存和发展并由此获取收益的能力。也可以表述为一个特定地区特定产业在参与国际国内竞争中,相对于其他地区能够更好地进行资源配置,更好地发挥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从而具有更有效地向市场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综合素质。
关于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来源,古典经济学认为,产业竞争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地区生产要素——劳动力、资本和自然资源禀赋的相对优势;劳动力、资本和自然资源禀赋方面具有优势的地区比其他地区具有更大的竞争力。发展经济学则认为,工业化是带动地区发展的主要原因,经济发展将带来经济结构的根本转变,在这个过程中,适应和促进工业化的政府政策对提高产业竞争力至关重要。现代经济学则普遍认为,与自然资源相比,人力资本更能决定地区产业竞争力(舒尔茨,1990)。下面就区域产业竞争力最为核心的三种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和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作进一步探讨。
2.1.1 比较优势理论
一直以来,人们都致力于研究一国或一地区某一产业竞争力存在的基础,比较优势理论是解释这一问题最为经典的理论。亚当·斯密(Adam Smith)是这一学说的创始人,“他在经济学上的地位就在于他提出比较优势的概念。”[ 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亚当·斯密指出:在国际间,一个国家的出口要有竞争力,它就必须有相对最低的生产成本。[ 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不同国家以其拥有的绝对优势基础上的国际分工进行贸易,双方都能得到益处。斯密属于绝对优势学派,他的理论无法解释当一国的所有产品都有较高的生产率,而另一国在所有产品的生产成本上都较高时,两国间贸易仍然会发生的事实。为了更好地解释这个问题,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完善了亚当·斯密绝对优势的概念,提出著名的比较优势学说。李嘉图指出,市场机制会把一个国家的资源配置到那些具有相对较高生产率的产业中去,这就意味着一个国家可能仍会进口一种它在世界上生产成本最低的商品,其原因仅在于它在生产其他产品中更有效率。[ 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他进一步认为,生产成本的差异为区域间分工和贸易创造了条件,区域间贸易的利益来源于每一种最终产品的机会成本差异。
VC的Release模式编译出现内存异常比较优势理论假定生产技术是给定的外在变量,企业的报酬与生产规模无关,仅考虑了劳动这一要素,将生产成本的差异作为分析问题的中心,认为生产成本的差异是源于商品生产中劳动生产率的差异,显然该理论过于简单,不能够很好地解释产业竞争力的来源和区域间贸易的实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新型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研究+评价分析+对策方法+保障措施 第8页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