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信息传播速度不断加快
“时效性是新闻的第二生命,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将这一特征做到了极限。”[(美)杰夫·贾文斯著,南溪译. 新媒体时代的网络正能量[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2:68.]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毫无征兆,面对其后果的破坏性,公众往往会产生恐慌心理,趋利避害的思想特征使得公众对事态的发生发展、处置、个人影响等方面的信息有强烈的需求。这些都决定了政府应借助媒体快速反应,及时发布官方信息,以缓和公众的恐慌情绪。传统媒体受限于技术水平和条文规章的限制,在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方面存在滞后性,不仅会延缓信息传播速度,甚至会造成更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与传统媒体相比,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因其信息传播不受印刷、发行等时空因素的限制,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在突发事件的信息传播中存在优势.
而且突发事件往往是难以预测的,发生后通常会经历潜伏期、爆发期、消退期等,这期间会带来信息的持续增长,同时也会造成的诸多不确定性和信息的有限性。而新媒体所具有的使用便捷、即时性等优势,使信息发布者能够通过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动态地发布有效信息,保证公众可以了解突发事件最新进展,在预防突发事件和减少次生灾害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二)公众参与丰富信息量
美国学者罗伯特·希斯提出的危机连带效应理论,“当一个危机引发另一个危机时,就可定义为连带效应。”[科塞,石人译.社会冲突的功能[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64.]突发事件发生前后所涉及的因素并非只有单个事件本身那么简单,这其中还包括空间上的蔓延、阴暗面的隐藏和管理中的漏洞等复杂因素,这也是为什么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工作成为社会焦点的原因所在,所以说突发事件需要进行多角度的全面报道。
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以及信息主题多样化,使得人人能够借助互联网这个平台,运用手机等新媒体传播信息,成为突发事件的信源。人民网发布的《2012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表明,“2012年77件社会热点突发事件中,由网民匿名发布的有24件,约占29%,并且呈上升的趋势。2012年第四季度大部分事件的曝光都通过网络媒体,45起事件中,由网络媒体曝光的事件有35件,占78.3%,传统媒体曝光的只有11起,占23.7%。”[祝华新,单学刚,胡江春.2012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R]. .]运用新媒体这个平台公众可以从各个角度展示突发事件的诸多要素,再加上新媒体的海量性特征,这就注定了其信息内容的无止境,从而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信息需求。
(三)公众围观增加舆论压力
突发事件通常为极具敏感性的事件,有些甚至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事件,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而新媒体裂变式的高效传播方式正逐渐构建起更为丰满的信息环境并唤醒民众的公民意识。新媒体突破了传统媒体单调的线性传播模式,利用碎片化、去中心化的非线性传播模式,打造出了信息随机传播式的网状传播新系统,实现了受众与信息的零距离接触。突发事件置于公众视线之下,公众不再是沉默的大多数,他们不再满足于被动的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对信息作出挑选、提出疑问并进行信息的求证,更深入现场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同时借助新媒体提供的平台,如评论栏、微博等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加之新媒体所具备的匿名性,这些都使得公众更为主动地参与进来并最终聚合为利益共同体,以影响政府决策过程。
公众围观增加舆论压力,新媒体技术的快速普及增强了普通公民手中的话语权,这种权利的聚合甚至能够改变突发事件的走势。正是由于公众在这其中所投入的以及所得到的关注是前所未有的,政府也因此逐渐改变过去单向度、自上而下的传播模式,这将是一个博弈的过程,而在这样的环境下,突发事件的处理会更及时有效。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新媒体环境下政府如何做好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 第3页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