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课程设计实践报告法律论文英语论文教学论文医学论文农学论文艺术论文行政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安全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 >> 行政论文 >> 正文

WTO 框架下中美新能源补贴政策比较分析

更新时间:2016-10-16:  来源:毕业论文
一、 引言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刚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1980年联合国召开的“联合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会议”对新能源的定义为:以新技术和新材料为基础,使传统的可再生能源得到现代化的开发和利用,用取之不尽、周而复始的可再生能源取代资源有限、对环境有污染的化石能源,重点开发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潮汐能、地热能、氢能和核能。
新能源政策主要是为了更好的推广和利用新能源,鼓励对于新能源的开发与使用目前新能源政策可大致分为4种类型:强制性或指令性政策,经济激励政策,研究开发政策,市场开拓策略。(1)强制性或指令性政策是指由政府制定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政府批准的技术政策、法规、条例和其他一些具有指令性的规定。本文来自辣*文#论~文%网,毕业论文 www.751com.cn 加7位QQ324~9114找原文(2)经济激励政策由政府制定或批准执行的各类经济刺激措施。(3)研究开发政策技术在指可再生能源研究开发和试点示范活动中,政府所采取的行动。(4)市场开拓策略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采用某些有利于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技术进步的新的运行机制和方法。
 目前我国已经出台和即将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将为新能源发展注入动力。随着投资新能源产业的资金、企业不断增多,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十二五”期间新能源企业将加速整合,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前景乐观。
(一) 研究目的和意义
1、 研究目的
美国针对中国的贸易战已经延伸到我国的新能源领域。美国针对中国的贸易战已经延伸到我国的新能源领域。2011年10月15日,美国贸易代表(USTR)办公室发布公告,将按照《美国贸易法》第301条款,对中国政府所制定的一系列新能源政策和措施展开调查(以下简称“301 调查”)。调查主要针对中国政府给予新能源企业的高额补贴。为了应对美国的这一举措,本文通过中美二国新能源补贴政策的比较,提出加强中美新能源合作的途径。
2、 研究意义
发展新能源是科学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能源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 为经济发展提供着重要的物质基础。经济发展最终目的是为了构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满足物质乃至精神追求。党的十辣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所谓全面发展就必须着眼于自然、经济、社会复杂系统的全面思考。
3、 理论意义
  人类的三次工业革命都与能源的发展特别是新能源的探索和研究密切相关。进入21 世纪,以应对能源危机和全球气候变化为契机,人类可能迎来第四次工业革命绿色工业革命。由此,世界经济体系将重新走上生态经济之路。基于此,许多国家已经或正在制定发展新能源的规划和相应的法律政策。通过对中美新能源经济制度的设立背景、具体内容和实施效果进行深入研究,找到我国在制度建设方面的不足并学习美国的先进经验,进而更加合理的制定我国的新能源政策,推动我国新能源经济更好的发展。
4、 实践意义
 中美两国是世界能源消耗量最大的两个国家,也是碳排放量最高的两个国家,两国在新能源经济领域变革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了未来世界能源格局2001 年以来,美国能源政策的关注点从单纯地保障能源供给安全逐步发展到节能增效、开发可再生新能源以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多个层面。可以缓解能源危机提高提高生产力同时加强新能源经济,加强中美新能源方面的合作。
5、 时政意义
 针对美国提出的针对中国的301诉讼,将中美两国新能源政策进行对比。同时新能源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国家战略层面的政治问题。世界各国将新能源发展置于民族高度,新能源领域的竞争已不仅是企业间的竞争,更是国家间综合实力的竞争。
(二)研究思路
本文主要针对美国提出的《美国贸易法》第301 条款该条款认为中国政府给予新能源企业的高额补贴违反WTO反补贴条约。从WTO框架中的新能源补贴政策,中国新能源补贴政策,美国新能源补贴政策三个方面指出中国没有违反规定,进一步说明合作才是出路。采用了理论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使本文具有更强的现实意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WTO 框架下中美新能源补贴政策比较分析 第2页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751com.cn 辣文论文网 严禁转载
如果本毕业论文网损害了您的利益或者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一定会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