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语用修辞层达到翻译等值
翻译等值论主张,当我们无法在译文语言中找到与原文完全对等的表达时,我们只能寻求译文语言中能够起大致相同作用,亦即产生大致对等语用功能的形式传达出源语信息。我们都知道,修辞一般见诸于形式,表现为符号体系,修辞在原文的语言形式上被读者体认,复制的修辞风格自然应该能够为译文读者所体认,而要体认复制的风格,它就必须符合译文语言的表达习惯。这也正是语用修辞层达到翻译等值的具体表述。
比如白如雪(as white as snow) 无法被异域文化中的读者认同和理解时,就出现了奈达所谓的“零位信息”,这时如果还按照字面直译,译文则会变得毫无意义,也就不可能指望译文读者从译文中获得什么信息或者感受了,正所谓“意之不存,味将焉附”。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 或许我们可以求助于译文读者所熟知的形象表达,如‘白如霜’(如果他知道‘霜’为何物的话) ;或者寻求译入语中最为近似的习惯表达,如‘白如白鹭毛’、‘白如蘑菇’等,尽管其来源不一样,但其引申意义和喻义也许是相同或相似的;或者我们还可借助想象,寻求“对等”的表达,如可译成‘白如食盐’、‘白如面粉’等等;如果根本就找不到这类近似的形象化表达,我们或许还可以选择放弃原文中的形象,采用直白的非形象化的说法。这一主张“借鉴了接受美学,强调接受者的主体性、创造性,强调了接受者的需求和审美意识对艺术作品的调节机制”(刘宓庆,1989) ,这样语用修辞层便达到了等值。
辣、结束语
翻译等值是翻译理论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对它的界定、价值和作用译界一直争论不休,莫衷一是。究其原因,因为它涉及到了翻译的本质、评判标准、翻译的实践原则等根本问题。因此,如何正确看待、理解翻译等值的内涵,从而确定科学的翻译标准,对翻译理论的发展和翻译实践的提高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翻译等值是翻译研究的核心概念之一,在翻译过程中遵循等值原则,充分利用直译、意译等方法达到表层深层以及语用修辞层面的翻译等值使译文提供给读者的信息与原文的读者所接受的信息达到最近似的自然等值。[论文网]
〔参考文献〕
〔1〕贝克. 换言之: 翻译教程〔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曹敏祥. 论等值翻译〔J〕. 中国翻译,1998 , (2) :25 - 28.
〔3〕范仲英. 实用翻译教程〔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4〕费道罗夫. 翻译理论概要〔M〕. 中华书局,1955.
〔5〕郭建中. 当代美国翻译理论〔M〕. 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6〕刘宓庆. 论中国翻译理论基本模式〔J 〕. 中国翻译,1989 , (1) :12 -15.
〔7〕刘宓庆. 文体与翻译〔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8〕威尔斯. 翻译学—问题与方法〔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8.
〔9〕张南峰. 从奈达等效原则的接受看中国译论研究中的价值判断〔J〕. 外国语,1999 , (5) :44 -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