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课程设计实践报告法律论文英语论文教学论文医学论文农学论文艺术论文行政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安全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 >> 英语论文 >> 正文

分析ESP模式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更新时间:2015-3-24:  来源:毕业论文
分析ESP模式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文章概述了ESP(专门用途英语)的相关理论,分析了将ESP引入高职英语教学的必要性,探讨了ESP模式在高职英语教学应用中的侧重点和改善点。
  关键词:ESP 高职 英语教学 应用
  一、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各领域国际间交往的不断加深,社会对外语能力的需求呈现多元化和专业化,具备专业知识和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备受各行业的青睐。作为培养生产、技术、服务、管理等领域的高等应用型人才的高职教育,客观上要求高职英语教学既要夯实学生语言基础,更要培养学生在涉外交际中使用英语处理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的实际使用语言能力。为此,将英语和专业知识融合并突出英语的工具性和应用性特征的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ESP)应运而生。随着对ESP模式研究和应用的深入,ESP教学对提高高职学生英语应用和实践能力的作用发挥日益巨大,高职英语教学对ESP模式的需求也更加迫切。
  二、ESP理论概述
  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的中文全称是“专门用途英语”或者“特殊用途英语”,是将英语学习与学科、职业和就业等各种需求结合起来,为满足学生的特定目的和特殊需求的英语课程,例如:商务英语、护理英语、旅游英语、科技英语、法律英语等,其目的是培养学生毕业之后在各自工作领域中使用英语开展工作的技能。
  Steven(1988)认为ESP具有四个基本特性:1)教学是基于学生的特殊需求而设计;2)教学内容与具体专业、行业相关;3)所采用的语言风格会围绕这些活动在语法、词汇等方面的不同而做出相应的调整;4)区别于普通英语教学 [1]。ESP属于应用语言学的范畴,具有明显的语言专业内涵,是专业知识与技能训练结合的产物。
  三、将ESP模式引入高职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高等英语和高职英语教学主要采用通用英语教学(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EGP指的是以培养学习者英语语言的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语言技能为目的的英语语言课程。ESP相对于EGP更具目的性、针对性和实用型,具有“以能力为导向,与职业紧密结合”的特点,能更好的应对不同就业领域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一)社会的用人需求倒逼高职英语教学改革。近年来,高职教育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高职英语教学却摆脱不了普通高等教育“备胎”的低层次身份。无论是从教材选择、教学方式还是教学设计上,现行的高职英语教学几乎沿用了本科院校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 偏离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教育观,满足不了市场对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大多数高职院校毕业生既达不到本科英语水平,又没具备将英语与具体岗位实际联系起来的语言运用能力,因此在就业市场中处于十分被动和不利的地位。
  (二)ESP模式符合高职英语教学的培养目标。2000年十一月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提出了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目标是“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应用为目的”,突出对学生职业性和岗位应用英语能力的培养[2]。ESP教学正好为我们实现高职英语教学目标提供了可以借鉴的观念和工具。ESP教学模式的重点不是简单的提供一种由低到高的英语基础知识能力的阶梯式训练,而是以社会需求为目的确定教学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提炼出与特定的职业或学术领域相适应的英语需求,进而将英语中的词汇及语法融入实际工作内容,使学生逐渐具备娴熟的英语应用能力。因此,ESP教学模式与高职英语教育培养目标相一致,适用于高职英语教学。
  (三)ESP模式符合高职英语的教学实际。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和本科的学存活在差距,且高职院校中英语教学时间短,所以不能对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的能力都兼顾,必须突出重点。ESP教学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强调课程设计和授课内容必须和职业活动紧密相关,满足学生的特殊需求;突出“将英语作为一种工具或手段来学习和运用”, “用中学,学中用,学用统一”,符合高职学生的客观实际。ESP教学模式注重语言与专业紧密结合,而非语言知识的简单堆砌,激发学生将英语作为专业学习工具的热情;在教学中有所侧重,而非全面出击,减轻学生的压力和负担;能在学英语的同时开阔专业视野,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四、高职英语ESP教学模式应用探讨
  当前高职院校ESP课程主要存在几种误区:一是在课程定位上“重基础,轻需求”,大多采用以语言为导向的课程开发模式,缺乏职业需求的牵引;二是教学模式上“重主导,轻主体”,沿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片面强调教师的灌输而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三是教学评价上“重应试,轻应用”,将各类等级考试成绩作为评判教学质量和学生英语水平的标准,导致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围绕应试为中心展开,偏离了职业技能培养目标要求,制约着ESP教学质量的提高[3]。笔者认为高职英语ESP教学应该在以下几方面加以侧重和改善:
  (一)完善教学课程设置
  高职英语ESP课程设计最重要的特点是需求分析,将“目标情景”和“职业需求”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以学生的需求为中心,重视学习机理。http://www.751com.cn高职英语要把握高职院校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特点,遵循先基础后专业的客观规律,采用EGP与ESP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将EGP阶段打牢的基础在专业领域中得到应用和提升。积极发挥需求的牵引作用,在教学策略上可采用任务教学法,即语境真实化、课堂社会化,并针对本专业的市场需求设置和适时调整教程内容,使学生所学能紧跟市场和时代需求,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二)培养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当前高职院校中担任ESP教学的师资力量主要是来自EGP教师队伍和专业教师队伍。这两支队伍各自都存在局限性:EGP教师大部分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具有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但由于知识结构理由,基本采用以词汇、语法讲解和翻译为主的基础语言授课方式进行ESP教学,导致学生只是被动的接收者,忽视了学生掌握语言特征和规律的能力培养;而专业教师虽然专业知识丰富,但缺乏系统的英语知识和有效的英语教学策略,往往达不到双语教学的要求。
分析ESP模式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751com.cn 辣文论文网 严禁转载
如果本毕业论文网损害了您的利益或者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一定会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