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课程设计实践报告法律论文英语论文教学论文医学论文农学论文艺术论文行政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安全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 >> 艺术论文 >> 正文

梁山伯与祝英台观后感

更新时间:2009-6-2:  来源:毕业论文

梁山伯与祝英台

曾记得小时候就一直梦想着有一分梁山伯与祝英台般的爱情,想着能有许仙与白娘子般的浪漫相遇,想着能够如同司马相如与卓文君一样的情感,想着会如同《射雕英雄传》里的黄蓉与郭靖一样美好。我一直以来总是生活在梦里,希望梦里会出现她们那美妙的相遇,司马相如一曲《凤求凰》博得卓文君的青睐,想着能够如同梁山伯与祝英台一样的不期而遇,然后就能相爱相知,至死不渝;想着能够即便只能如牛郎织女一样只能七夕一遇,也是会心中十分欢喜,想着……

慢慢地我知道那些或许都是梦而已,有些东西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于是我开始读书,因为我喜欢那些有学问的人,喜欢她们的温文尔雅,喜欢她们的谈笑间便能够左右世间风云,喜欢他们那处乱不惊的气魄,喜欢她们运筹帷幄之中就能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才学,更喜欢她们为天下苍生而舍生取义的博大胸怀……。我无法尽数我的喜欢与倾慕,只是用心的学着,希望能够有一天也会如他们一样的有翻天覆地的能力。然而当我真的快要做到还算是学识比较渊博的时候,我发现,自己所做的一切又是有些不合时宜了,更主要的说不合当今这物欲横流,为名为利的社会了。在才与财的问题上,或许财势更有杀伤力!

梁山伯和祝英台的爱情,是纯洁和忠贞的完美体现。批判封建社会对婚姻自由的束缚,赞颂年轻人对自由爱情的追求,忠贞不渝的深刻内涵而得以世代相传。不管你喜不喜欢,这个民间传说也会随着各种传播途径而相传下去。这是很多接受采访和调查的青年男女所认同的,这主要是上世纪70年代以前出生的群体基本认同的。流传这么多年,至少有她存在和传诵的理由。这是目前理解这个故事的基本模式,或者说是“梁祝”爱情故事的基本定位,这是一种传统的解读方式。

端午节回家没什么事情可做,读书又有些烦,正好赶上有一个台正在播放《梁山伯与祝英台》电视剧,便当做消遣看了下来。本来我是有怀旧情绪的,不喜欢看经过改编的东西的,不过因为确实无事可做,我还是看了下去。 没有用心努力的去看,可是还是看了一些情节,并知道了祝英台是由董洁演的。

由于董洁饰演的祝英台有几分我梦中的絮儿的感觉,所以慢慢开始喜欢看了。很多次泪水在眼里打转,要掉下来的样子,最后还是忍住了。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是独自一个人过着悠闲自在的日子,总是一个人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天马行空的美妙世界里。慢慢地我以为自己已经做到了没有什么欲望了,可是如今我发现,或许自己什么关都逃的过去,却逃不过感情这一关吧!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流传千年,是我国最为经典的爱情故事之一。随 着来自这个故事的小提琴协奏曲《粱祝》的传播,更是让这个故事和余音绕粱的曲子蔓延到全球, 让更多的世人了解,知者、听者为之动容,为之称赞。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堪称世界经典爱情故事并不为过。可以与世界上不同时期的爱情故 事媲美:英国的《牛虻》、美国人的《飘》、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俄罗斯人车尔尼雪 夫斯基的《怎么办》和托尔斯泰的《安娜房心崮取罚有大、小仲马写过的《基度山伯爵?和《茶花女》。可见“梁祝”爱情故事在世人心中的份量,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对于梁山泊和祝英台的爱情故事,很多时代青年男女认为有如下几点不可理喻,甚至感到非常可笑。

  一,认为梁山泊傻得可爱。“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两人在杭州读书三年,居 然不知道每天照面、一同学习、一块生活的女扮男装的祝英台是女儿身,岂不是滑稽至极,傻到无 法形容。即使衣装遮挡了女儿身,帽子盖住了长发;即便古时候的衣服齐脖子,包住了喉结这些视觉上可以鉴别的女性特征,但女孩子讲话的声音再怎么隐藏也是会露馅的,与男人讲话是有根本区别的。再退一步,即使梁山泊成天礼仪诗书,与祝英台以君子之交保持着友善的距离,那女性的身 材特征也应该与自己有明显的区别,何况是近距离相处,难道就没有发现?女性生活当中的一些特殊时期,难道祝英台就没有暴露一点蛛丝马迹?退一万步讲,可能梁山泊天性就这么愚钝,但是跟随他的书童四九也未必没发现?另一个疑点是祝英台的书童是个女孩子,这不得不让人起疑,在那个时代,读书的书童一般都与自己是同性。

  “祝英台嫁人嘛就嫁人好了,天下又不是就她一个姑娘。祝英台嫁给马文才他应该感到高兴才对,自己不能提供良好的生活保障,与其跟着自己受苦,还不如让她跟马文才过得更好。”这是一拨青年的看法。正应了那句“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他竟会好端端的县令不去当,就这么糊里糊涂就这么糊里糊涂地郁郁寡欢而终。大家想想,一个七品县令,堂堂的县长呢,还会找不到漂亮姑娘吗,真是的!”很多人认为他应该好好当好县令 ,以图他日发达,官运亨通以后,有钱了,升官了再来娶祝英台不是顺理成章。可能超过了马文才的条件岂不更好。“哎!丧失了大好的事业和爱情机会!真是笨。”为情所困,郁郁寡欢,不珍惜自己倒也就罢了,还弄得祝英台为之徇情。“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有事业有钱了 还怕找不到称心如意的老婆。

二、认为祝英台也比较傻。很多人认为梁山泊与祝英台这个爱情故事中出现的另一个进行衬托 、对比的人物,阔少爷马文才后来狂追祝英台,可这祝英台却偏偏看不上他,非要嫁给那个梁山伯

  “嫁给马文才怎么啦?”多数的人的质问。

  “你想想,这马文才的爸爸可是杭州市的市长,而且马文才自己长得相貌堂堂,文武双全,像这样的高官子弟,想找还不一定能找到!而那个梁山伯,傻头傻脑的,书呆子一个,家里又穷得叮当响,有什么好!”

 在如今,很多适龄女青年却愿意在梁山泊和马文才之间,选择后者,说马公子不但有外貌,还有经济基础,将来的事业发展也有资源环境,是最佳恋爱对象。光有感情有什么用,又不能当饭吃 。要是马文才也有一番真感情,像梁山泊一样痴情不渝,那他才是祝英台应该选择的一号对象。很可惜,祝英台丧失了一次很好的机会,自己误入了一个怪圈,认为富人就没有感情的谬论。

祝英台应该要马公子的感情达到梁山泊的标准,还要故意把梁山泊喜欢她的事情告诉马文才, 让他知道梁是怎样爱她的,给马文才造成竞争压力。恋爱也要策划,多安排些事情全方位地考验马 文才的感情,在这其中,祝英台要敢于突破传统女性的被动变为主动。从这个传说来看,显然祝英台受到了传统思想的束缚,未能冲破封建思想的枷锁,最终陷入感情的旋涡。

 三、这个故事本身并不是宏扬真挚的爱情,而是带有嘲讽的意味。梁(两)山(三)伯(八) ,四九,方言谐音角度都是数字。梁山伯:两+三+八=十三;四九:四+九=十三,两个男人的名字从方言数字角度一加原来都是十三点。“十三点”这个俗语,词义等同于痴头怪脑,愚昧无知 。是沪语中使用率最高的词之一,用以形容那些傻里傻气或言行不合常理的人,有时也用来作为取 笑、嗅怪或不伤感情的骂人话。而这个故事是与上海相临的浙江人编的,浙江人对“十三点”的解 释也跟上海话的解释差不多。很多人怀疑编这个故事的最初用意,是否一开始就对梁山伯带有嘲笑 的口吻。真有意思,两人的名字竟然都暗含着傻瓜的意思。

我们无法知道古人编这个故事当初究竟是何用意,是否有多种解读?而目前我们总是喜欢用一个模式去理解,是否有失偏颇?

我想,在如今年轻这一代人的心中,爱情,再不是至高无上的了,而我辈曾经奉为人生至宝的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的那种传统爱情观,在如今时代青年人的心中,恐怕已经被金钱和权力的务实性所替代了。我该怎样来解释这个爱情故事呢?

这本身就是一个创作,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没有必要殊途同归, 这仅仅是一个美丽的传说罢了。

从唯心主义的角度讲,世界只是现实在人的脑海里的镜像,人们只能反映现实,而永远不能完全的掌握现实世界,就先象数学中的某些曲线,只能无休止地接近而永远不能相交,后是微积分的原理,只能无数次地划小分割单位,但永远不是原来的曲线面积。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也算是个有意思的插曲。这样想,故事的真实性已经显得不怎么重要了。

    无数次的我为她们遗憾,为他们流泪。真希望那个时候我会是皇帝,我会为梁山伯与祝英台赐婚,看他们那个敢阻拦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婚事;真希望那个死去的梁山伯会是我,然后真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便可以长相思守,永远幸福美满的在一起。多希望……。

或许我的希望太多了,可是不管怎么样,她们已经不再可能过上现实里的幸福生活了。可我想在心里她们一定一直过着世界上最幸福的日子。因为虽然不能生在一起,死后她们化蝶而能比翼双飞,这对他们自己来说已经足矣。能够跟自己最爱的人在一起或许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吧!不知道那份幸福里面是否会幸运的有我!

看着电视剧,我感慨颇多。我对于权势钱财方面的感慨已经几乎消失殆尽了,可是仍然被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感情所左右。我好像已经是他们俩了,随着他们俩相好而好高兴,随着他们的出现误会而担心,随着他们的痛苦遭遇而内心流泪。我这时候才发现,我仍然不能断情欲,内心里我还仍然是那个多愁善感的我!
梁山伯与祝英台观后感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751com.cn 辣文论文网 严禁转载
如果本毕业论文网损害了您的利益或者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一定会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