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课程设计实践报告法律论文英语论文教学论文医学论文农学论文艺术论文行政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安全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 >> 艺术论文 >> 正文

孔子观后感 第2页

更新时间:2010-1-24:  来源:毕业论文
电影孔子观后感 第2页
作为两个儒生,好不容易等到一部专门表现先师的片子,无论拍得如何,专门去影院看一看还是应该的——当然,我们去影院冲的既不是导演、编剧,也不是演员,而是孔子这个不朽的名字。
现在刚从影城回来,忍不住就想说几句。
早在电影计划拍摄时,我们就得到消息,说是大投资大制作,心里有那么一点期待。后来听说用陈汗来写剧本,心一下子就凉了。因为我们看过《赤壁》,知道陈汗这支烂笔管子装了多少臭墨水,所以对片子的选材、情节、台词都不再抱什么希望。今天一看,本子果然够烂的。
关于孔子的一生,从严肃的学术和历史角度来说,基本上是有可靠脉络,也有丰富材料的。学者钱穆写过《孔子传》、匡亚明写过《孔子评传》,时人何新也写过《圣》(孔子年谱),这都是比较严谨的的关于孔子生平思想研究的著作,若要拍个名人传记片《孔子》,这些足够其参考取材。而选材无非还是要表现孔子的人格、思想和影响,虽然不能勉强陈汗像写论文一样把孔子一生的事迹写全,但在有限的篇幅中应该尽可能增加信息含量。电影《孔子》的选材基本是为司寇、摄相事、会夹谷、堕三都、因膰去鲁、子见南子、陈蔡绝粮、自卫返鲁这么几件。
是编剧有才华,在有限的篇幅中,总会想办法增加更多的信息含量,但陈汗这个庸才,一是一,二是二,写几件事就几件事,观众看几件事算几件事,信息含量小地可怜、干巴得可怜,其实在孔子周游列国途中,有许多关乎孔子思想表达的重要题材,他都略而不谈。
如果要表现孔子的人格、思想,这几个题材也足够,可惜的是陈汗这样的俗笔,对儒家的思想都未必弄得明白。例如,他平白无故地捏造了这么一句话台词,大意是:夫子告诉我们,我们要努力改变环境,如果改变不了就要适应环境。真不知道陈汗是从哪里挖到这么句孔子语录,这是对儒家思想的极大篡改、极大污蔑,孔子的一生都是“知其不可而为之”,我们儒家也一向信仰改变不了环境也要坚守自我。他这句台词,足见他对儒家思想的一知半解、甚至是曲解妄测,没有一个学者这么解释过孔子的思想。这一句狗屁台词,是这部电影一个致命的硬伤。如果想通过表现孔子附带表现儒家的思想本质,那么陈汗全给它翻了个个儿,思想立意就搞错了!影片的灵魂就搞错了!陈汗说“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孔子”,这可能是他对原始儒家无知的托词吧。正因为他的无知、狂妄,所以他笔下的孔子,给人的感觉总是浮在表面上,说了好多话,做了好多事,对孔子的灵魂深处却总是涉及不到,对他的人格思想表现总是无力,根本不能挖掘出孔子的思想真髓。而“子见南子”一段,故意搞得挺暧昧,就跟南子爱上孔子、是孔子的红颜知己一样,则纯粹是为了商业目的谄媚大众口味的,不仅无聊,而且根本就没有必要写这一段——这关乎孔子的人格和思想么?
对于一些重要史实的篡改,也是编剧的一大毛病。夹谷之会,孔子竟然还上演了一场空城计,让人哭笑不得。其实这一段完全按照史实来写,情节都足够紧张、惊险,足以表现孔子的大智大勇。而编剧好像犹嫌不够,非得搞个空城计,画蛇添足,一下子让整部电影显得极不严肃了。对于颜回的死,他竟然想到是抢救竹简牺牲的,简直是误导那些无知的观众。颜回本是穷病而死的,若按照实际状况来写,恰恰可以表现颜回的“安贫乐道”——儒家的重要品德。儒家一向重视生命、爱惜生命,反对浪死,在这里颜回为抢救竹简牺牲,不是浪死是什么?这又是陈汗这支臭笔的自作聪明了。况且更可笑的是,那竹简何须抢救?竹子做的东西还会跟石头一样掉到水里不出来了?总会漂起来的,在一边等着就是。编剧或许是想表达颜回的殉道,可是”殉道”非得用这种直来直去的“抢救书籍”而死才能表现?只能作这样庸俗的想象,真是黔驴技穷了。类似的地方还不只一处。其实,对于历史类题材的作品,最难的就是史实与艺术创造之间的分寸把握,这点把握不好,一个好题材就有可能写成《隋唐演艺》这类的俗笔。
窃以为,要拍《孔子》,剧本最为关键。剧情直接关乎对孔子人格和思想的表现。窃以为诛少正卯、问礼老聃、西河返驾以及孔子与阳虎一生的恩怨都是不能越过的。尤其是“西河返驾”,孔子对天命的叹息,是绝不能越过的,因为“天命”是儒家最重要的命题之一,就如同一种哲学的世界观。如果没有世界观,何谈什么哲学?而如果不阐明或者表达清楚天命是什么,你写什么《孔子》?你谈什么“儒家”?而陈汗这支俗笔,用了这么多材料情节,对儒家的“天命观”却没有丝毫的表现和阐述,对手头现成的《论语》句子,倒是不分场合地塞了不少。
在我读过的关于孔子的文学作品中,最有深度的莫过于日本人井上靖写的《孔子》。这部作品,不仅仅是表现孔子的事迹,更重要的是用文学的手法,挖掘、解析孔子的精神世界、思想实质。中国人用文学手法(非学术)写的众多孔子题材作品,没有一个比得上这个日本人。看完电影《孔子》,被陈汗恶心一番后,我忽然又找到了一个文学创作的方向,那就是写一部新的《孔子》剧本,就用井上靖的原著改变。作为儒生,从来不敢吹牛,但这次我自信一定会比陈汗这支俗笔写得好!
至于导演,我没什么可说,因为对胡玫以前的作品不太了解。不过看完电影,还觉得她拍得虽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但态度还是很认真的。而她能够拍《孔子》,用新闻联播常说的“通俗易懂的语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让这些懒得读书的市井百姓了解一下孔子,也算是对我们儒家做了点贡献,在此为她记上一功。
不过我也想起了沈好放导演的电视剧《东周列国志》(春秋篇),艺术形式虽是电视剧,却用了不少电影手法,在有关孔子的那一集,就拍得十分不俗。开篇就是孔子父亲叔梁纥的送葬场面,孔子的母亲颜征在被赶出了送葬的队伍,接着听到孩子的哭声,孔母呼唤着“丘儿”奔向同样被剥夺送葬资格的儿子,接着镜头一转,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头顶孝服哀哀而哭,哭得很伤心也很可爱,屏幕角落用隶书落赫然打出两个震硕千古的伟人名字:孔丘。敢于让圣人以婴儿的面貌出场,这样的开篇真是大气磅礴,超凡脱俗,至今都印在我的脑海中。另一幕是壮年的孔子问礼老聃,老子端坐在堂上,孔子带着几分腼腆献礼(一只大雁),然后在老子友好的示意下跪坐在老子身边的席子上。接着镜头一转,两位中华民族的伟大先哲且行且谈,背景是蒹葭苍苍和夕阳的光芒。自始至终没有一句台词,只有幽远的、古朴的、带着春秋味道的音乐轻轻缭绕。这样的导演,才是真正的大手笔,这恐怕不是胡玫的才力能够达到的。
至于演员,周润发虽没有大出彩,也没有大失误,只能以“平平”二字来评价。有两段演得情真意切,十分动人。一段是颜回跳到水里抢救书籍,孔子被搀扶着站在冰窟边上,焦急悲哀地喊着“回,你快出来”,然后是抱着颜回冰冷的尸体,不吃不喝。这一段颜回虽然死得荒诞,但周润发把孔子的感情却表现得很真挚。颜回是孔子最赋予厚望的高足,是他心目中死后的道统传人,一向对颜回的评价甚高,我想当初颜回去世之后,孔子的悲痛之情当与此同;另一段是孔子结束周游列国,自卫返鲁,跪拜在鲁都曲阜的城门前,一声:“鲁国,我的父母之邦”,老泪纵横、百感交集。这一段周润发表演得很到位,当初孔子作为一个周游列国十四年的游子终于回到阔别的故乡,这种感情是真挚的、可以想见的,看到这一幕我这个观众是流下眼泪的。为这个场景、这句话,也得表扬陈汗一下了。另外,电影开篇结尾,都出现孔子白发白须一身素服的晚年形象,感觉很不错,周润发回眸的那一刻,鹤发童颜中颇有哲人风范,透露着智慧和沧桑。

说起演员,最有趣的是剧中也出现了80年代末山东电视台《孔子》的主角王绘春同志,在影片中饰演齐国大夫犁弥。王绘春这个人,相貌堂堂,高大魁梧,额骨高凸,声音浑厚,笑容中透着山东人的憨厚,实在是演孔子的经典角色,其在影片中的戏份虽然不多,但一举一动足可以见他对古人的理解和把握要比任何一个角色都深刻,基础最为牢固,可惜名气没人家周润发大啊。不知这个老版的“孔子”在新版《孔子》中当个配角,是个什么滋味。
字幕也有个笑话,孔鲤被打成了“孔锂”——孔子的儿子成一种化学元素了。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孔子观后感 第2页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751com.cn 辣文论文网 严禁转载
如果本毕业论文网损害了您的利益或者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一定会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