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读后感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界,从马斯洛需求层次论、X理论、Y理论、超Y理论,到彼得?德鲁克的著作《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和杰克?韦尔奇在GE推行的"活力曲线",一直以来都在不断地寻找着真正有效的激励之道。然而在人力资源的实际操作上,事实却是很多企业饱受着绩效考核之痛、之伤,其大者如"绩效主义毁了索尼",小者如"绩效推行不如不推行"。究其根本,我想是未能切身体会到企业的切肤之痛,未能真正弄明白为什么要激励和怎样才能有效激励。
《大秦帝国》剧中,卫鞅正是缘于对激励原由的深刻感悟,兼之深悟法治管理之精要,所以在变革初期,将所有法治体系建设的焦点和目标都放在了激赏耕战文化的营造上,才为下一步实施周密细致的法治体系打下良好的推进基础。
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中,激励机制和文化氛围的营造,甚至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推进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如果没有激励机制,可能绝大部分员工会"吃大锅饭",从工作量和少惹麻烦的立场出发,尽量少做事或不做事。如果没有文化氛围,可能绝大部分员工到了点就下班,回到家就看电视或磋麻将,平日里呼三喝四一醉方休,关键时临阵脱逃改投他主,他们心里不会有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追求。在这样的情况下,人力资源管理者在推行工作时,可能会发现困难重重,来自各个部门、各级员工的抵制与拖延原来竟是如此能量巨大。工作如果没有跟进,不可能会有结果;如果没有要求,便不可能有配合,所有人都在看笑话,所有人都巴不得人力资源部的各项主张"无病夭折"。试想,在这样的情况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效率从何而来?
总之,"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人力资源管理者应一开始即注重对企业实际情况的深入了解和科学分析,在洞察企业真正关键问题点的基础上,加强对企业激励机制的建设和文化氛围的营造。惟此,才可以保证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工作能顺利推进和卓有成效。
四、人力资源管理的信任与支持,来源于人力资源管理者自身对信誉的无比珍重和"极心无二虑、尽公不顾私"的高尚职业情操。
《大秦帝国》剧中,有一个著名的案例:徙木立信。情节大概是这样:为了在诚信严重缺失的秦国推行变法,真正树立法令的权威,卫鞅在国都市场南门立下一根三丈长的木杆,招募百姓有能够搬到北门的就赏给十两黄金。百姓对此感到惊讶,没有人敢去搬木杆。剧中,百姓纷纷扰扰,有的说"不要信呀,骗人的",有的说"傻子才会去搬呀",看到此种情况,卫鞅就又宣布命令说"有能够搬过去的就赏给五十两黄金",还是没有人相信,最后卫鞅宣布命令"有能够搬过去的就赏给一百两黄金"。终于,一位老父病重的年轻人,无奈之下,为救病父,便抱着侥幸试试的态度,终于将木杆搬到了北门,卫鞅立即赏给他一百两黄金,以示没有欺诈。至此,信誉方才树立,(变法)法令才得以顺畅颁行。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大秦帝国读后感 第5页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