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书法特点
张文的书法采千古之遗韵,熔百家于一炉,龙蛇飞舞,俏俊飘逸,大气磅礴,豪放酣畅。 张文出生于甘肃省镇原县太平镇一个知识分子家庭。6岁进太平小学,对毛笔字的书写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自此与翰墨结下不解之缘而成为当代书法巨匠。早期的书法艺术即得力于钟王,在汉魏、隋碑、章草、晋唐楷书等前人碑帖的基础上下了较深的功夫,为他的书法风格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张文在各个阶段工作之余,一直不忘他的书法实践,时常披览碑帖,从镇原到庆阳,从庆阳到克拉玛依,从克拉玛依到吐鲁番、哈密,从善善到延安,从甘泉到礼泉、从礼泉到西安,张文身边别无长物,却一直把晋唐大小楷等他阅读临写过的法帖带在身边。他的书法成就在于行草,来源于张旭、怀素、王铎、于右任。 中年以后,形成了独到的个人风格:汪洋恣肆,跌宕起伏,具有强烈的视觉美感。他的字,既充满激情,又有理性。看他的草书,视线不由自主地受到牵引,随着他草书的线条、用笔,时紧时密,时快时慢。笼罩在他草书制造的“气场”中,就像在现实生活中被他豪爽风范所吸引一样。
骨神兼备成一家。张文的阅读广泛,惟对书法艺术的见解,却只有断断续续的论述,因而无法窥其见解的全貌。但从一些片言只语中,还是可以归纳出如下几点:
一、书法里充满了辩证法。张文说:“字的结构有大小、疏密,笔划有长短、粗细、曲直、交叉,笔势上又有虚与实,动与静,布局上有行与行间的关系、黑白之间的关系。你看,这一对对的矛盾都是对立的统一啊!既有矛盾,又有协调统一。中国的书法里充满了辩证法呀!”
二、字要骨神兼备。张文指出:“人有像貌、筋骨、精神,字也有像貌、筋骨、神韵。”因此,临帖,“最初要照原样写,以后练多了,要仿其形,取其神。”他说,“字和人一样,也有筋骨和灵魂。练久了,就会找到筋骨,写出神韵。”所谓筋骨,是字的形貌、气势和力量;所谓灵魂,是字的内质、神韵。古人的字,一般地说,北碑尚骨,南帖尚神。张文则主张骨神兼备。
三、既广采博取,又独具风格。张文说:“学字要有帖,学好后要发挥。习字要有体,但不一定受一种体的限制,要兼学并蓄,广采博取,有自己的创新,自己的风格,才能引人入胜。”
这些书法理论,是张文从借鉴古人的经验和总结自己的实践中提炼出来的。
张文书法的演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974年1984年,青少年时代可谓第一阶段。这一阶段多为楷书,字体工而有力,有些写得特别工整。
----1985年到1997年,可谓第二阶段。在新疆克拉玛依吐鲁番、哈密初期,特别是在石油大会战的环境中,他情绪沸腾,感情激越,九十年代初代字体清秀,字形略长。
----1998年到2009年,可谓第三阶段。这时,书写的条件变了,条件好了,从中可以看到张文的字越写越好,越写越草。然而,他的书法作品是视对象而别的,给知识分子、老先生、科学家、教授等的书法多为草书,有些写得非常之草;反之,对文化程度低的人,字都写得比较清楚工整。
张文的书体,从学生时代到九十年代有很大变化,这和笔有关系。新笔写的字笔锋更明显更突出。但主要还是他的功力和字体有变化。要观察张文字体的变化,除从总体上看,还有一个办法,就是看他的书法作品选集。
90年代后期,张文的字变得非常之好看,这和他那时的练字有关系。 到西安工作以后,张文的工作虽仍然十分繁忙,但客观条件比以前好多了,可以看到历代书法家的碑帖,购买书籍、收集字帖,收有各种碑帖数百部。90年代张文时书写了数百首古诗词,一首诗往往书写五辣次,辣七次,甚至几十次。张文的都非常之美。有一位朋友对我说,看张文书法是一种享受,看过后还是想看,每看一遍都受启发。张文成了深受读者喜爱的现代书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