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联艺术 第4页 对于充满诗意的优秀作品,任何解读都是多余的,最好的欣赏就是读原作。本文不过是我读《烟台当代楹联作品集》的即兴笔录而已,所见必有不当,又,对于来不及涉及的优秀作品如周茂玄的《题蓬莱仙境》、杨臣五的《题招远罗山班仙洞》、虞俊鹤的《题烟台山》等等,都只心存感动,而未着文字,谅作者及同道能够理解。感谢《烟台当代楹联作品集》让我享受到对联艺术的诗意美,也让我有契机重申关于对联这一文学品类的艺术主张。
对联,又称 楹联或 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 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对联又称楹联,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也要押韵。对联大致可分诗对联,以
春联习俗
及散文对联,严格区分大小词类相对,可见称“对联起源律诗”是根本的错误。传统对联的对仗要比所谓的诗对联工整。
随着唐朝诗歌兴起,散文对联被排斥在外。散文对联一般不拘平仄,不避重字,不过分强调词性相当,又不失对仗。
对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寝门桃符板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见《蜀梼杌》)。这要算我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见《应用写作》1987年第1期《漫话对联》)
下联以异物对之,或和其意,或驳其意。意义及深之对句,散文对联亦不可说不行。
特点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古代汉语的词性分类与现代汉语不同),就是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名词对名词。
三,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浅谈对联艺术 第4页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