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中卡西莫多的形象
《巴黎圣母院》是15世纪法国著名小说家雨果的一部极具讽刺意味的小说,它以其丰富曲折的故事情节、生动饱满的人物形象至今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尤其是主人公卡西莫多,他因为有丑陋的外表而受到社会的排斥、人们的嘲弄。在副主教克洛德的收养下、在圣母院的高墙中他形成了惟命是从和孤僻粗暴的性格。但是美女埃斯梅拉达的出现唤醒了他的善良,让他从一个近乎自然的人回归到了社会,并在他丑陋的外表下显示出人性的真、善、美。作者借助这一形象不仅揭露了资本主义伪善外衣下隐藏的丑恶,而且向世人展示着丑陋外表下闪烁着的人性的美。
一、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发展
卡西莫多注定就是一个命运悲惨的人。因为长相奇丑,他刚一出生就被父母遗弃。就在他幼小的生命即将被扼杀的时候,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收养了他,供他吃,供他穿,还给他找了一份敲钟的工作。但是丑陋的外表让他只能在圣母院的高墙内孤独的生活。没有知识的滋润、没有社会的认可再加上外表的丑陋使他永远得不到尊重,永远是别人嘲弄的对象。当"胡闹节"上,他被推举为"胡闹王",穿着节日的盛装,坐在国王的宝座上游行时,他的心情有多么的复杂我们可想而知,或许"痛并快乐着"就是他最真实的写照。此时的他可以说是一个还没有"进化"过来的自然人,在他的心里除了人生存所需要的必然因素外,其情感因素少之又少,若说有也许就是他对克洛德的感恩和愚忠了吧。
如果说住在"奇迹王朝"的那些人属于社会的底层阶级的话,卡西莫多就是最最底层的一个阶级。在这个世界上唯一可以接受他的可能只有收养他的克洛德了吧,但是他在克洛德的眼里并不是被重视的对象,而是人家的工具或者说是满足他丑恶欲望的帮凶。当克洛德因为爱慕埃斯梅拉达想把她赶出广场时,卡西莫多就扮演了刽子手的角色;当克洛德要抓埃斯梅拉达时,他又扮演了强盗的角色。然而,我想这并不是卡西莫多的过错。因为他开始懂得了效忠,懂得了感恩。他极想让自己被人重视,极想把自己融入这个社会大家庭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说,卡西莫多进步了,他开始从一个自然人向社会人发展了。
卡西莫多的社会性的充分体现应该是在埃斯梅拉达的出现之后。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卡西莫多也不会例外。埃斯梅拉达的美丽不仅让克洛德魂不守舍,而且唤醒了卡西莫多的审美需求。第一次和她正面接触后埃斯梅拉达的美貌就印在了卡西莫多的脑海中,而当埃斯梅拉达为卡西莫多送来第一滴水时,他情不自禁地喊出了"美……美……",这也许是卡西莫多压在心中多年的感情洪流第一次宣泄吧。为了报埃斯梅拉达的滴水之恩,卡西莫多开始关注他的恩人,并且默默地保护着她,在这个过程中对她产生了爱慕之情。卡西莫多对埃斯梅拉达的爱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圣洁的爱了。他知道自己很丑,所以小心地躲开埃斯梅拉达的视线,生怕吓着她,让她产生厌恶感。最使人感动的一句话就是:"我很丑,是吗?可别看着我,听我说话就行了"。他为心爱的人送来水,送来水果,并冒着生命危险为她采花,甚至为了保护她不惜与收养他的克洛德反目。他爱她,但是决不去亵渎她,这样的爱难道不能被我们赞美吗?卡西莫多外表很丑,可他却有一颗真挚的心,在这颗心的感染下,他的奇丑外表已经升华为一种至善和至美。
二、在社会中不断完善自我
卡西莫多之所以最初是克洛德的工具或帮凶,是因为克洛德给了他第二次生存的机会,他要报答。同时,由于他一直生活在圣母院的高墙之中,又没有知识。这种与世隔绝的蒙昧生活让他失去了判断是非的能力,主人(克洛德)说是对的就是对的,主人说不对就不对。但是,埃斯梅拉达的闯入,让他的生活得到了改变。在他的意识了开始有了美的概念,他开始尝到了爱情的滋味(纵然这只是他的单相思)。卡西莫多不再成为克洛德唯命是从的奴隶,不再因为别人的嘲弄和被歧视而郁郁寡欢,他有了自己的生活,有了只属于他的快乐。
因为喜欢埃斯梅拉达的美貌,他关注着她的一切;因为对埃斯梅拉达的爱慕,他把心爱的人从断头台上抢了回来;又因为他的善良,他深爱着埃斯梅拉达却不去亵渎这份圣洁的爱。为了爱情他可以牺牲一切,甚至自己的生命。在爱情的滋润下,他开始了完善自我的艰难历程。
卡西莫多不再关注民众的看法,他开始尝试着自己思考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为了爱人,他甚至可以忍着心灵的痛苦前去请卫队长菲比斯赴心上人的约会;为了保护埃斯梅拉达,他甚至和克洛德反目成仇;为了阻止"奇迹王朝"进攻,他甚至不顾自己的生命,到最后他竟然把克洛德扔下了楼。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他自己思考的结果。而克洛德被扔下楼则是卡西莫多人性美发挥到极致的表现。到这里,他真正完成了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化,并且得到了完善,他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社会的人。
三、形成独特的性格特征
由于卡西莫多有着曲折的人生经历,因此形成了他复杂的性格特征。如果我们以"埃斯梅拉达的出现"为标志来划分卡西莫多的性格形成过程,那么它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主要是报恩和愚忠。那时的卡西莫多只知道听从克洛德的命令,按他人的意志行事,以客观命令为行动的指南。他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自己的愿望,没有自己的感情需求。好像他只是为别人而存在在这个世界上。而后一个阶段表现为另一个极端。他心底的善良终于被唤醒,他可以按自己的意志行事,以主观判断为行动的指南。"是与非,错与对"不再是别人的一句话,他有了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前期完全生活在克洛德的阴影下,受邪恶思想的影响;后期得到埃斯梅拉达明媚阳光的照拂,受美善的影响,他的性格得到美善的引导逐渐升华。
当卡西莫多把克洛德推下钟楼时,他美善的人性达到极致。而他选择与埃斯梅拉达死在一起则是善与美的完美结合。卡西莫多性格的复杂性正是人们对他产生同情的根本所在。善良,是在他奇丑的外貌掩盖下长期潜伏并逐步表现出来的,是他埋藏在内心最深处的最隐秘的性格,这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中国传统中"人之初,性本善"的思想。对美的追求则是社会对他不断影响的产物。
四、卡西莫多形象的现实意义
雨果塑造卡西莫多这个人物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从古至今,人们对事物的评价都是只注重外表,对人也是一样,很少有人会从一个人的内心去了解。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小说家雨果就为我们塑造了卡西莫多这样一个形象。他独眼、驼背、罗圈腿,而且还是个聋子,可说是奇丑无比。这样一个人不管是谁看了除了害怕恐怕就是厌恶了。孰不知他却有着一颗善良的心灵,他的心灵美已完完全全地掩盖了他外表的缺陷,成了人们心目中善良的楷模,然而这一点却是很少被人发现的。与此相反的是克洛德虽然有迷人的外表,但是他的内心却龌龊不堪。作者把这两个人物形象始终安排在一起,就是为了让读者清晰地作出判断,是美是丑,是善是恶,一眼便知。他对我们以往的审美角度发出了挑战,迫使我们应该从新的视角审视事物。
其次,"人之初,性本善"、"勿以善小而不为"这些所谓的名言警句我们耳熟能详,但是真正要做到至善至美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卡西莫多的心底一直埋藏的善良因为巴黎圣母院的森严和社会的无情而被压抑,使得他变得粗暴凶狠,成了邪恶的帮凶,不过善良的本性终究被唤醒。克洛德被他摔到了楼下,这是他善的本性达到了极致的表现,同时也说明在这场善恶斗争中,善性最终取得了胜利。
再次,卡西莫多的形象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作者用一个现实社会中也许并不存在的丑陋怪物来表现出人性的真、善、美,使那些沉迷于资产阶级的伪善的世界里,对一切的美、善都产生了畸形的理解人心灵从最深出发出恐惧的颤抖。他用最直接的方式向人们虚伪的本性和宗教的伪善宣战。
总之,卡西莫多这一人物形象蕴含着无尽的意义,其一生都伴随着痛苦的快乐。在他的身上所体现的丑和美都是达到了极致,然而这种真实的美丑结合正是人性真、善、美的闪光点。《巴黎圣母院》看完了,它留给我们的东西很多,但是我想卡西莫多这一人物形象我们不会忘记,在他奇丑外表下闪烁着的人性美我们更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