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城市环境色彩的现状与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规模的日益扩大,我们现在遇到了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初级阶段都发生过的“通病”,忽略了环境色彩应用的管理和立法。
统一规划,科学管理环境色彩,是关系到国家形象,保护人文景观,美化环境,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和社会文明的大事。改善和规范环境色彩的应用,消除环境色彩垃圾,尽快建立公共环境色彩管理法律法规,是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色彩管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传统
我国幅员广阔,文化丰富,许多地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人文环境,和严格的色彩管理体系。以北京为例,辽、金、元、明、清都在北京建都,几百年来形成了一套严格的色彩管理体系。红墙黄瓦是皇上用的,绿顶红墙是国戚用的,青砖青瓦灰墙是百姓用的;皇上穿黄龙袍,不同级别官员,穿不同色彩的服装。这是一种色彩使用的管制。
这种色彩的管理体制是在统治者利用皇权集中了当时全国最出色的工匠艺人,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艺,并吸取了全国各地区、各民族、建筑艺术之精华,充分发挥了他们艺术才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些艺术工匠聪明地将统治者喜欢的,耀眼的,浓红、浓黄这样强烈对比的色彩,利用檐和梁的面,采用金线将绿、蓝分割成碎色,选择色彩空间调和的手段协调在一起,并将红墙黄瓦的大殿,高高凌驾在层层洁白的石雕围栏基础上,又通过巨大的浅灰砖地广场大面积素色衬托。色彩的色相对比统一,色度的对比统一,色彩面积大小的韵律用得巧妙至极。这种色彩使用的管制宗旨是要表现皇权至高无上,统治阶级的威严,突出皇权的金碧辉煌、荣华富贵,民间只许用素色,以衬托皇城威武、庄严。而民间和谐、统一的灰色调,使百姓沉浸在宁静、安祥、舒适的环境之中。1957年我从上海来到北京,居住在北京传统的四合院里,与当时上海高楼林立、华丽、喧嚣的色彩环境相比,不高的房子,广阔的天空,宁静的环境,感受到古都深厚的文化底蕴。北京古代城市环境色彩运用的神秘,举世无双,达到少一笔黯然失色,多一笔画蛇添足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