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爱情进行到底看后感
我想到金庸写的天龙八部就是这种结构,第一册讲段誉,第二册讲乔峰,第三册好像两个人都讲,第四册讲虚竹,第五册全讲。小样儿的编导,后来被我说中了。和天龙八部有关的,还有两点,一是我觉得王学兵是演虚竹的梦幻人选,二是他演的乐言和谢雨欣演的小艾的故事,就象虚竹的部分一样,天龙八部第四册我整个跳过去没看。但这几集电视我都看了,可能谢雨欣演得挺好,她没演这个的时候,我们觉得她是大陆梁咏琪,但她演这部电视剧以后,我觉得不能这么说了,我对她这个变化很好奇,想多观察一下。然后我觉得她别唱歌了,不如就演戏。小艾的那个高旗演的小春,也有点意思,这是我和他们又一个不同的地方,他们觉得这些客串的歌星确实很业余,就陈明演得低调一点,所以也就顺眼一点,但我觉得全都演得很好。
杨铮历经田震演的那谁、文慧,又来了蓓蓓,还是没轮到若彤。但是若彤的重要性慢慢显露了出来。他们这几个人,眼看要象世界上其他的年轻朋友之间一样星散,失去彼此的手,沉入各自的泥潭或者蜜罐里,只有若彤是高瞻远瞩的,用自己的努力使这团友谊不绝如缕。她有点象流星花园F4中的花泽类,是一种先知的感觉,理性水平在其他人之上,是攻破他们这个圈子的什么魔鬼要过的最后一关。但若彤发酒疯发得很性感,使她从高空回到人间,显得很亲切。这段时间若彤的优异表现,开始回报我起初就定下了的对她的好感。
电视上出现了若彤拿起他们几个当年的照片拭了一下又放回原处的情景,这个像框只出现在若彤的桌上,这样的镜头,编导只给了若彤,没给其他人,他们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了:他们象我一样爱这个角色。这种时候,我感到如遇知音,心有灵犀,非常神奇。有时候我总结若彤才是这部电视剧的第一主人公,比杨铮还要重要,从头到尾只有她的故事是完整的,她通过永不休止的努力,终于实现了她的梦想,将爱情进行到底这句话,好像讲的就是她。而我当初一眼就把这个第一主人公认了出来,哪怕编导这么沉得住气。她对他们圈子不绝如缕的文护,冥冥中也是有上帝会把杨铮赐给她这个目标在牵引她?
若彤居然姓李,也许由于我对她的关注,我是最先发现这一点的。这回我感激编导的,不是知遇之恩,而是成全之德。我喜欢这种叫作奇迹或者佳话的东西,你听到若彤这个名字,就会想到李若彤,结果他们就让人在一些不引人注意的场合,叫了一下若彤的全名李若彤。他们是怎么想的?这也不是幽默片,他把角色名字和真人名字整在一起,对他有什么好处?只能说他是想到了我们这个小趣味,然后不辞辛劳来满足我们一下,或者说在这一瞬间,他们露出了他的眼睛,向我们眨了眨眼。有一次我等到片尾,把编导和主要演员的名字在一个本子上记了下来,这个本子现在不见了,记得有一个张一白。
杨铮终于走投无路了,开始较多在若彤周遭出现。大概是那段时间,我不时地说这些话:我怎么就没碰见一个这么好的人呢;就算我自己碰不到,但我在周围其他人的生活中,也没有看到;不要我自己有,只要让我看到有这么一个人,我就满足了。她在和杨铮的网络关系上的表现,超出了我对女性的美好之处的想像。我说过,冥冥之中有得到杨铮这个目标在牵引她,但她的一切表现又不象是在经营这个目标。她的网名叫跑,这使我在探寻自己对她的崇拜之情之究竟的道路上得到一点启示,有点豁然开朗。四个男的是接力组,她和文慧是啦啦队,也参与训练,后来他们各经沧桑后还在上海的某一处建筑上跑过一次,现在杨铮消沉下去象一摊烂泥,若彤给他的办法也是,为他买了运动鞋和运动衣让他每天早晨起来跑,她在做这些事的时候非常快乐,而且这种快乐不能由为杨铮做饭或者为杨铮找工作代替。
不能多说了,言多必失,说不清楚。比如我说了上面这段,可能使人误会我是在说若彤是在迷恋大学里那个会跑的杨铮。但不完全是这样。是不是可以这么写:她对扬铮的感情,是超出雌性动物吸引雄性动物以获取优秀基因的生物本能的,而一般恋爱的人不超出这个,尽管是以社会形式体现的。当若彤哭的时候,在我看来象一个小女孩失去玩具后的伤心,你说她会恨这个玩具吗?这么一说又有问题了,她把场铮当玩具?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她的伤心是很诗意的,是向内的不是向外的,和一般失恋的伤心不同,她没恨任何人,也不哭给任何人看,哭完后不改变她对世界的看法。所以你看到片尾曲画面中她掀起桌布把桌上的东西都掀在地上,不应该把她和那些常见的发疯的女人等同起来。我这篇的草稿在论坛里发后,有人说若彤爱得太辛苦,太累,我正好可以在这里加一句:若彤偏又是不累的,我恰好感觉到她是不累的,在这个一般人一定会累的爱法下,她这不是那种苦恋,她是快乐的,我主要欣赏她的,并不是她对杨铮怎么好,而是她在这件事的过程中,每时每刻的那些表情动作说话本身。
但这种感情,也有荡气回肠的时候,我觉得它的力度也不应该比文慧和杨铮的那一种弱,但我这是站在若彤的立场上想的,对杨铮来说这是第二波了,不可能再有和文慧时的力度,因此音乐才有这样的处理,听不到陈明的金嗓子了,只有几根吉它弦在那里拨。我明白编导的意思。
这部片子除了名称里有爱情,对白据我回忆,没有一个爱字。我早就觉得中国男女说这个爱字,有点装模作样,象是洋腔洋调的外行人。剧中出现的表达感情的词,是喜欢,我们初中的时候,常常用这个词给男女同学造谣,后来我以为,喜欢只是初中生整事儿说着玩的,大人动真格的就得说爱,没想到在这部讲爱情的重要作品里,看到了久违的喜欢这个词名正言顺的登场了。这可能也是我深信编导绝非俗流的神秘感的来由之一。这个片名,我当时也觉得象李若彤一样,有点兵行险着,不知道这个玩笑开得过不过分,将革命进行到底,是周恩来还是孙中山说的?这个原版好像也没有完全作古,还有它的尊严,冒犯它要不要紧?没想到没人理这事,反而一拥而上解构个彻底,到外都是将什么什么进行到底,这样原版才真的回天乏术了。
如果有人要我说出最经典的一句台词,我就会利用这机会,告诉他是若彤那句“杨铮,我喜欢你。”我对别人模仿过这句话,不过,我的卖点是我学台湾口音很象,而不是我忘了自己是男是女。其次经典的是杨铮的,“我要和你过一辈子。”这话说的,里面没有爱,象农民的口吻所以可信度很高。我在网上查过台湾演员王渝文,只查到了她在台湾的几个绯闻。我发现我对若彤的崇拜,没有转移多少给王渝文。后来一部杨家将里好像她演了一个女将,那部电视剧不怎么的。为什么没有人找王渝文给她一些好片好剧演呢,难道她在将爱情进行到底中的表演,还不够引人注意吗,用你们的话讲出彩,难道还不够出彩吗?难道刘若英就很出彩吗,就能那么得势不饶人?难道真关演技什么事吗?看来确实有人是这么认为的,我对若彤的强感觉,不具有普遍性,是一个个别现象。
故事的结尾是若彤的梦想,也是我的愿望。但我又说过这样的话:杨铮象是没有路走了才走到若彤这里的,不是说外在有什么压力,而是在感情的逻辑上,他可能觉得非喜欢若彤不可了。今后一旦有什么机会,他还会离开若彤的。所以,拍续集的时候,估计一开头就要安排杨铮和若彤分开,我先放个话在这里,等着这个奇迹能发生:编导真的这么按排。然后我提一个希望:续集再结尾的时候,给我们一个对得起若彤的处理,让我们看出杨铮不是没有路走了。或者干脆说,让杨铮追一下若彤,成熟的爱情设置应该是这样的,如果是女的喜欢男的,象美国电影诺丁山,最后就应该让女的退回一步,给男的一个机会上前。使这个爱情成立。象诺丁山就有那个开汽车追,而杨铮知道跑就是若彤以后,他的表现太不明确了。或者也可以这样,续集就全部用来写若彤不理扬铮,杨铮补偿他在前一部里不在状态的表现……
我觉得若彤不管多老,对杨铮的感情也是那样的。我能想像一个李老太太在生病快死但并非她丈夫的杨老头身边流泪,而她自己的丈夫也并没有死,或者从很远的地方来看他,哪怕已经三十年没见过面了。我们这些人,常常被时间的河流冲得东倒西歪,就象剧中其他那些人一样,不管你怎么坚持,以前觉得重要的东西,现在你就觉得不重要了,这一点让我对人这个东西很失望,但若彤是编导给我看的一个合理的可以不让我失望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