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
摘 要: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部分人音乐欣赏的水平较低,基本上停留在快感的层面上,真正的艺术之美在欣赏中品味不出。文章就何为美感,音乐中如何体会美感进行研究。用以指导人们音乐欣赏的方法,提高音乐欣赏水平。
关键词:音乐欣赏;美感(审美意识);音乐美感;能力
伴随着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音乐艺术事业近年来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各种各类的音乐演出不断,音像制品的更新更是锦上添花,喜欢音乐的朋友越来越多。作为音乐工作者,通过观察了解,发现有许多人听不懂经典音乐,大部分人只是停留在“好听、欢快、悲伤”这些肤浅的层面上,得到的也只是快乐而已,而真正的“艺术之美”在欣赏过程中则品味不出。据此笔者想就音乐中的“艺术之美”及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进行论述。
一、美感
美感———审美活动的主观范畴,即审美意识,是对美的反映,是从感性到理性,由浅入深的对美的认识,它的内涵十分丰富和复杂,是通过每一个审美主体亲自进行审美体验而表现出来的各种精神因素的融汇。审美意识作为一种人类特有的高级情感活动,一种审美心理功能,一种意识状态,从何而来呢?审美感受和审美意识是在物质生产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因而自然是审美意识形成的客观条件。人的审美感受不是一种单纯的生理感受,而是和复杂观念联系在一起,带有普遍性、社会性品行的心理感受,审美感受、审美能力的形成,是审美意识赖以产生的主观条件。审美意识源于社会实践,同时也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地发展变化。一座高山,在山民眼中不过是一座很高的山而已,而在画家的眼中不但是座高山,而且是雄伟、高大、坚强不屈的,象征着……。同是一种事物,而审美意识是因人而异的。同时,审美意识是
具体的历史现象,每一个时代的特定条件、特有的政治制度、哲学和伦理观念等,都给审美意识的发展变化带来巨大的影响。
审美意识的本质: (1)直观性。指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形象和价值的一种不假思索的超越逻辑的把握与领悟能力。(2)审美意识的愉悦性和非功利性。主要指不含有物质的、功利的、实用的个人欲念和目的性,获得的是精神的愉悦和情感的满足。
二、音乐美感
音乐美感和其他艺术美感一样,都是人们对美的情感体验,是对美的意识活动。它是以音乐美的存在为前提的,没有音乐美,也就不会有音乐审美意识的发生。音乐审美意识一直贯穿于整个音乐活动之中。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乐记》的一句话,肯定了音乐是现实世界头脑中的意识反映。作家用自己的审美感受经过选择,提炼各种音响。用旋律、节奏和声、曲、式等诸要素加起来,就形成了表达思想感情的音乐作品。音乐表演作为中介机构,在音乐活动中具有连接作品的创作与接受的重要作用。作曲家的作品包含着审美情感、想象、体验。但无论多详尽的乐谱,都无法非常精确的记录下来,表演具有赋予作品生命的活化机制。正如小提琴家梅纽因所指出的:“演奏家的任务是什么?他处在作曲家和听众之间,把活的因素传给干巴巴的音符,把它的生活脉动恢复起来。”每一次的表演就是一次再创造,它要求表演者用自己对音乐的感知,情感体验与审美评价再次表现音乐。所以,表演者的审美意识对音乐活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音乐审美活动中,人们欣赏音乐,是审美的主体。对音乐作品的欣赏,需要主、客观两方面的统一,才能最终完成,这就是说,一个人要想真正成为一个审美主体,他就必须是一个与音乐艺术相对应的具有相应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人。这就需要通过对音乐艺术的不断学习,建立起对音乐的审美能力。
三、音乐欣赏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音乐活动过程是审美主体与作品、作曲家、表演家多项
交流,相互融合的过程。音乐的审美意识一直贯穿于整个音乐活动之中。根据这种原则,对音乐欣赏就要有新的认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国民的音乐素质普遍偏低。音乐欣赏者,既是音乐艺术的学习者,又可能是音乐美的传播者,因此,培养其审美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而审美能力的培养必须遵循审美的规律。
1.激发音乐审美趣味
音乐的审美趣味就是喜欢和爱好什么音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就如有人喜欢流行音乐,有人喜欢古典音乐一样,这是非常自然的,而且是无可非议的。西方
美学史上流行着一句话:“趣味无争辩。”至于说一个人为什么会喜欢或不喜欢,这和一个人的经历、气质、性格、受教育程度、文化熏陶等各个方面都有关系,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形成一个人的爱好、兴趣。它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对个人趣味的承认与尊重。第二层意思就是它还关系到审美倾向性和审美鉴赏力的问题。音乐欣赏者都是音乐的爱好者,都有一定的音乐审美趣味。但是许多人较低的音乐素质把其限制在较低的层面上。在音乐欣赏时,要根据音乐审美意识的愉悦性原则进行欣赏,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反复多次,动静结合,拉近理
论与实践的差距,激发自己对音乐的热情。培养对新作品的认识能力和主动性,逐步对陌生作品产生趣味。使欣赏者的音乐审美趣味和审美体验越来越多,越来越广。
2.培养音乐审美理解
审美理解是指审美中的理解能力,审美心理经验中的认识性因素。审美意识是以审美理解为前提的。审美理解的功能主要表现为一种自觉秩序,规律在与其他心理功能相互关联,渗透组合之中起着一种统一、规范、限定的作用,是溶解在感知、想象、情感中的理解。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欣赏者对音乐作品的认识往往停留在感知阶段,也就是“美
感”的低级阶段,怎样获得音乐审美的理性认识,这就要求在欣赏时,提前翻阅所要欣赏作品资料,欣赏过程中融入音乐作品的相关内容及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使欣赏者具有审美所需要的前提性的理性认识,并在这种理性认识的指引下,沿着正确的方向去感受和体验乐曲的情感内涵,产生正确的音乐审美理解。
3.美感在音乐欣赏中的运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音乐活动也是如此,音乐的美感产生于音乐的美。反过来又为音乐的学习服务毕业论文http://www.751com.cn/ 论文网http://www.751com.cn/ 。音乐美感是由音乐感知到理性的认识,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包括与音乐的审美鉴赏密切相关的各种音乐的历史文化知识和美学修养,这些对音乐风格的理解以及表现,都是非常重要的。音乐欣赏的过程也是音乐欣赏学习的过程,在音乐欣赏的学习中,如果对作品有一定的美感认识,肯定会事半功倍,获得更多的美的享受。
根据以上几点,我认为音乐欣赏过程中,一定要把“快感”上升为“美感”,把音乐美感的培养贯穿于整个音乐欣赏之中,在欣赏过程中逐渐提高审美能力,让音乐欣赏者具有审美的眼睛、审美的耳朵、审美的心灵。
参考文献:
[1]杜书瀛.文艺美学原理.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
[2]修海林,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9.
[3]金元浦.美学与艺术鉴赏.北京:首都师大出版社, 1999.
[4]王怀通.简明美学原理.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5.
[5]王次沼.音乐美学.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2.
[6]程民生.音乐美纵横谈.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