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课程设计实践报告法律论文英语论文教学论文医学论文农学论文艺术论文行政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安全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 >> 艺术论文 >> 正文

顾城诗中的苍凉和悲哀

更新时间:2010-6-7:  来源:毕业论文

顾城诗中的苍凉和悲哀
 摘要:顾城的诗里充满苍凉和悲哀,到处都是无奈的沉闷。只因为他把梦做得太深,而现实不允许。

  关键词:顾城;诗歌;苍凉;悲哀

  从一开始顾城的诗就给我一种不一样的感觉,像个孩子,而这个孩子却是悲哀的,大家都说他是个童话诗人,而我却从他诗中读出了许多无奈,和无奈心境下的苍凉与悲哀。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泡影》这首诗:两个自由的水泡/从梦海深处升起……/朦朦胧胧的银雾/在微风中本文源自辣文论文网散去/我象孩子一样/紧拉住渐渐模糊的你/徒劳的要把泡影/带回现实的陆地。顾城一生都在做这样的工作,把泡影往现实的陆地带,他明明知道这是徒劳的,而却无法使自己停下。人最大的悲哀不是知道这样做是徒劳的,而是知道这样做是徒劳的却还这样做。顾城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现实,知道现实不会接受他的梦与狂想,而他依然离不开自己的梦离不开他心中时刻渴望着的纯美的天国。正是这种无法把泡影带回现实的陆地的处境,造就了顾城这么一个诗人,他的诗里随处都是苍凉和悲哀。

  顾城有一首很小很出名的诗叫《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首诗或许就可以作为顾城一生的写照,诗人确实在这样做,而他并没有找到光明,结果被黑暗吞噬了。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用它寻找光明,看起来很“阳光”很乐观,诗人随遇而安不怕现实的困扰。事实上不是这样的,那只是诗的表面。我第一次读这首诗时心就隐隐疼痛,这像是无望的挣扎,无望的寻找。在黑夜里只能找到黑暗,又哪里寻得到光明,诗人不是不知道,而是无奈,与其坐等被黑暗吞没,不如主动去寻找,哪怕什么都找不到,至少在生活里“我”主动了,“我”挣扎了,你想奴役“我”不可能,“我”宁可早日破碎。我想这就是诗人的心境,他在与黑暗做斗争,拒绝与现实合作与黑暗合作。顾城在用诗,一种苍凉和悲哀的诗诠释一种生命方式,如他说:“人可生如蚁美如神。”

  顾城是固执的,他执着于那些不可能的梦,沉溺在自己的梦中。他喜欢戴用牛仔裤腿做成的高帽子,他说这样自己才会感到安全,他拒绝被生活同化,他一直坚持认为:“生命与生活无关”“生活只有教义,生命只有感觉”顾城是一个纯粹的人,没有被尘世污染,他从天国来像是一片消失在空中的雪花,只留给人无尽的遐想。这样的一个人在俗人眼里本身就是一个悲哀的人,他来到了一个不该来的世界,一生不被人理解。顾城有一首诗《简历》,诗人在诗的第一句就交代说:“我是一个悲哀的孩子/始终没有长大”作者为什么说自己是一个悲哀的孩子,而且始终没有长大呢?正是因为诗人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别人看“我”怎么看怎么像一个悲哀的孩子,不能融入社会因此不能长大。这个悲哀的孩子在干什么呢?“我在一片淡漠的烟中/继续讲绿色的故事”不知道为什么,读这句诗时我总爱把“淡漠”与“沙漠”联系起来,一个错误的意境产生了:“沙漠里尘土飞扬,远远的看起来像飘动的烟,一个孤独的孩子在对烟讲绿色的故事。”我知道这是错误的遐想,但这诗给我的就是这种感觉,充满了苍凉和悲哀,无论作者最后怎样试图改变这种色调都没用,它始终是灰色的。正如顾城那首《感觉》给我的感觉一样。“天是灰色的/路是灰色的/楼是灰色的/雨是灰色的/在一片死灰中走来两个孩子/一个鲜红/一个淡绿。”“鲜红”是血液指生命,“淡绿”是植物指自然,而它们被灰色包围了,整个世界都是灰色的,鲜红和淡绿更显得无助和苍凉。

  张虹曾在一篇论文中,这样写到过顾城:“就顾城而言,他的童年充满梦幻,而少年时代的他,梦幻被现实击碎,纯真的少年压抑了自己,面对文革中红海洋中的暴行,躁动和血腥味道,他敏感的心变得恐惧,以至有些畸形。他极度渴望纯蓝的天,纯白的云,纯洁的人生和爱情,可现实的污染和残酷愈发导致他内心的苍凉和悲哀,他笔下的世界往往开始是纯美的,是用‘纯银’的声音和色彩去构制的一个‘天国’,而最终却都归于悲哀心情下灰色视线中的一片灰暗的世界。”张虹的这段话可以说把顾城的诗说透了,开始的时候都是纯美的,最后却都归于悲哀心情下灰色视线中的一片灰暗的世界。正是因为诗人梦想的深,所以最后破碎的声音也会很响。

  我们该来说一下顾城的那首很有代表性的长诗了——《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也许/我是被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我希望/每一个时刻/都像彩色蜡笔那样美丽/我希望/能在心爱的白纸上画画/画出笨拙的自由/画下一只永远不会/流泪的眼睛/一片天空/一片属于天空的羽毛和树叶/一个淡绿的夜晚和苹果//我想画下早晨/画下露水/所能看见的微笑/画下所有最年轻的/没有痛苦的爱情/画下想象中/我的爱人/她没有见过阴云/她的眼睛是晴空的颜色/她永远看着我/永远,看着/绝不忽然掉过头去/我想画下遥远的风景/画下清晰的地平线和水波/画下许许多多快乐的小河/画下丘陵/长满淡淡的绒毛/我让它们挨得很近/让它们相爱/让每一个默许/每一阵静静的春天的悸动/都成为一朵小花的生日//我还想画下未来/我没见过她,也不可能/但知道她很美/我画下她秋天的风衣/画下那些燃烧的烛火和枫叶/画下许多因为爱她/而熄灭的心/画下婚礼/画下一个个早早醒来的节日/上面贴着玻璃糖纸/和北方童话的插图//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我想擦去一切不幸/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我想画下风/画下一架比一架更高大的山岭/画下来东方民族的渴望/画下大海/无边无际愉快的声音//最后在纸角上/我还想画下自己/画下一只树熊/他坐在文多利亚深色的丛林里/坐在安安静静的树枝上/发愣/他没有家/没有一颗留在远处的心/他只有,许许多多/浆果一样的梦/和很大很大的眼睛//我在希望/在想/但不知为什么/我没有领到蜡笔/没有得到一个彩色的时刻/我只有我/我的手指和创痛/只有撕碎那一张张/心爱的白纸/让它们去寻找蝴蝶/让它们从今天消失//我是一个孩子/一个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

  这首诗正是顾城的自画像,他那短短的一生是在不停画和涂抹的一生,他任性,任性到极致。他自比孩子是幻想妈妈的孩子。初读这首诗我们都会感到顾城是天真的纯净的,因为在他眼里世界是如此美妙,如果诗人是上帝,那这里绝对是一个天国。“每一个时刻,都像彩色蜡笔那样美丽”而彩色蜡笔在孩子们眼里就是一个多彩的世界,他可以画出任何美丽的事物。诗人正在这样画着,先是画出自由,这个自由是笨拙的,因为它很少出场,所以一开始会对这个社会不习惯,显得有些笨拙。画一只眼睛,而这只眼睛永远不会流泪,不会遇到使它伤心的事,因为这是诗人的家园,这里的一切都是美好的,没有谁会伤害谁。“绿荧荧的星星不会咬人”“在野树叶里/没有谁吃花/蜜蜂都在义务劳动/狼和老树枝的叹息/同样感人”然后有一片天空,天空有属于它的羽毛和树叶,天空在诗人眼里不是空的,有羽毛和树叶,天空有牵挂有爱。诗人什么都想到了,在这幅画里不会有谁是孤独的。诗人要画下没有痛苦的爱情,现实社会里得不到的一个纯美的爱人,这个爱人是纯净的,她甚至没有见过阴云,“她的眼睛是晴空的颜色,她永远看着我,永远看着”我的世界里只她一个人,她的世界只我一人。诗人就是这样幻想着,他让小河快乐,让丘陵穿上衣服,衣服可以相爱,每一阵静静的春天的激动,都会成为一朵小花的生日。诗人还画下了一个长长的未来,他美丽的如同新娘。诗人这样幻想着,仿佛世界真的变得美好了,那一切都是真的。一切不幸都被涂去了,大地上长满窗子,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不,作者清醒的知道这一切仅仅是幻想,“我”的一厢情愿,“我”不是上帝,不可以把一切推倒重建。作者的每一个“想”都像是一把刀插在我心上,这里透出了作者内心的苍凉和悲哀,诗人在幻想着,幻想在破灭着,幻想总把破灭宽恕,破灭却从不把幻想放过,这无休止的重复透着多大的悲哀啊。“重复是路”是路吗?“告别绝望,告别风中的山谷,哭,是一种幸福”这是顾城的仅有的描写绝望的句子。事实上诗人告别不了,因为他一直在幻想,静下来的时候便会感到绝望,因此在诗的结尾处诗人领不到蜡笔,只有撕碎一张张心爱的白纸。诗中的苍凉和悲哀完全显露出来了,更可怕的还是最后一节:“我是一个孩子/一个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这等于说诗人挑明了,无论现实把幻想怎样破灭,我都不会认输,我依然任性。读着这些可爱而又纯净的文字,我们越是感到尘世的荒凉。这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啊,如同北岛呐喊的一样吗?“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顾城没有诅咒黑暗,他只是要“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悲凉又崇高。他总爱做些不可能的梦,让鱼飞翔鸟游泳,沙漠唱歌,洋白菜生娃娃。顾城就这样毫无保留的展示着自己的任性。

  这首写在1981的《在这宽大明亮的世界上》,“在这宽大明亮的世界上/偶尔,也有蒲公英飞舞/没有谁告诉他们/被太阳晒热的所有生命/都不能远去/远离即将来临的黑夜/死亡是位细心的收获者/不会丢下一穗大麦”把生命比作麦子,把死亡比作收获者,很有创意又十分妥帖,看似洒脱之后却隐藏着世人不能逃脱死亡的无奈,而诗人又以“在这宽大明亮的世界上”为题,以此作为生与死的背景,更是匠心独具。这里的苍凉和悲哀已经掺杂了死亡的气味,诗人在诗里毫不忌讳的赞美死亡,所有生命都不能远去,远离即将来临的黑夜,这里面的无奈和悲凉是多么的深啊!顾城并不回避现实,不回避现实给他的重创,他一直在用诗做斗争,用透着苍凉和悲哀的诗做斗争。另一首《春天的死亡》“还有什么要说/还有什么能说/春天死了/她没有悔过/沉没的大地上/漂满花朵”花朵本应在春天开放,现在却沉没在大地上,成了春天的尸体,“还有什么要说/还有什么能说”,是什么事又让诗人如此无奈?心境如此暗淡?诗人写这首诗的背景我们不得而知,所以不能妄加推测,只能看到沉没的大地上,春天死了,只能看到漂满花朵的大地上,有作者的无奈和暗淡的心。

  顾城很多次谈到他小时候有过的一次经验。那时他还小,有一次大人都出去了,他一个人被关在一个亮着灯的屋子里,忽然,他从被灯关照着的墙壁上看到了一双双眼睛象从雾里慢慢浮起来,这些眼睛都是空洞洞的,一种迷茫的无可奈何的感觉。他感到害怕,而且马上知道,人死了就要变成灰烬涂在墙上,他自己迟早也会这样。他说他从那一刻起,对世界的看法就形成了。其实顾城从骨子里就是悲观的,他相信生命是永恒的,可他也相信死亡,相信死亡会夺走一切,他相信纯美的天国也相信残酷的现实。读过顾城的诗后,再去看顾城的结局我们就不难理解了。诗人的诗里早透出了会是这样的结局,“我知道永逝降临/并不悲伤/松林中安放着我的愿望”,诗人此时已到了“我不再有梦,不再有希望,不再有恐惧”的境界,对永逝(也就是死亡)的降临并不悲伤,这是一种麻木还是超脱?“人时已尽/人世很长/我在中间应当休息”,诗人已把死亡看作是生命的一部分,人时虽尽人世却很长,而人时只是漫长的“生”的一个段落,把死亡当作我在中间的“休息”。

  或许我们无法理解诗人,不明白诗人到底在干什么,我曾在一首诗里说顾城他在沙地里垒自己的城堡,城堡再美经不起一阵风。顾城的诗里充满苍凉和悲哀,这不难理解,因为诗人爱这个世界,爱这个让他受伤的世界。最后在《遗念》里顾城这样写道:“我将死去/变成浮动的迷/未来学者的目光/将充满猜疑//留下飞旋的指纹/留下错动的足迹/把语言打碎/把乐曲扭曲//这不是孩子的梦呓/不是老年的游戏/是为了让一段历史/永远停息”。

  【参考文献】 毕业论文http://www.Lwfree.cn/ 论文网http://www.751com.cn/

  [1] 顾城,《顾城的诗顾城的画》,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9年1月

  [2] 顾城,顾城卷,远和近 一代人,中国名家经典诗歌,长江文艺出版社,2008年8月

  [3] 张虹,《浅论顾城诗歌的艺术特色》

  [4] 顾城,无目的的我代序.顾工.顾城诗全编..上海:三联书店,2000.4。

顾城诗中的苍凉和悲哀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751com.cn 辣文论文网 严禁转载
如果本毕业论文网损害了您的利益或者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一定会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