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课程设计实践报告法律论文英语论文教学论文医学论文农学论文艺术论文行政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安全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 >> 艺术论文 >> 正文

建筑艺术欣赏论文

更新时间:2010-6-11:  来源:毕业论文

建筑艺术欣赏论文
  从小就知道载遥远的西方有一片神秘的土地,曾有发达的文明,却又突然湮灭,曾有动人的童话,也有令人毛骨悚然的恶咒。罗马——西方文明的策源地。

  对罗马的感情几乎可以说是一种信仰,一直想去亲身体验罗马风情,领会一下欧洲人用石块堆砌出来的大气,以及用凿子雕琢出来的精细。

  最喜欢的,还是那断壁残垣的竞技场,男人,也许都爱那个地方。从浩浩荡荡4万奴隶大兴土木,到凄凄凉凉无人问津被当作石料来源拆得断壁残垣,他---依然站在那里......

  竞技场,见证了太多的汗、血、泪、死亡、升华、繁荣抑或是凋零,也有太多人热衷于去回忆去发掘甚至去想象当年的残忍与壮烈。

  二、概述

  科洛塞奥(Colosseo)语出意大利文,意即竞技场或斗兽场,它建于古罗马的佛拉文奥皇朝时代,公元72年,由文斯巴西安皇帝开始修建,公元80年其子蒂托斯皇帝隆重揭幕,并特意举行了为期100天的庆祝典礼。古罗马竞技场的遗址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市中心,威尼斯广场南面,古罗马市场附近。它是迄今遗存的古罗马建筑工程中最卓越的代表,也是古罗马论文网http://www.751com.cn/帝国国威的象征。从外观上看,它成正圆形,象是一座庞大的碉堡;俯瞰时,它是椭圆形的。它的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大直径为188米,小直径为156米,圆周长527米,围墙高57米,相当于一座19层楼的高度,可以容纳10.7万人数的观众,场中间为竞技台,即角斗士们流血牺牲之处,长76米,宽46米,差不多有足球场大小。竞技场上下共分4层,其中下面3层均有80个拱形门洞,第四层则是开有许多小窗的墙壁。近两千年的历史中,这座竞技场饱经沧桑,遭过雷击,遇到地震,一度还成了市内最方便的采石场,很多基石被拉去建造宫殿和教堂,直到18世纪,这种人为的破坏才被禁止。以后又进行过几次较大的修复,这座宏伟的建筑才得以保留至今。

  三、建筑特色

  1、建筑结构

  从外部来看,围墙共分四层,前三层均有柱式装饰,依次为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值得注意的事,在这三层中,每两根半露圆柱之间有一长方形拱门,三层共计80个拱门,每个拱门相连一个通道。第四层装饰比较简单,仅有长方形的窗户和长方形半露方柱构成,上方有天蓬,可以用来遮阳。  

  竞技场的内部呈阶梯状。第一层是为皇室、贵族和骑士阶层设立的座位;第二层是市民席;第三层为平民区;它上面还有一层是专门为妇女准备的座位;再往上,有一个可供观众随意观看表演的平台。看台前都有防护栏,与表演区隔开,以保护观众。

  竞技场中央是一个椭圆形的角斗场,大约86米长,63米宽。斗兽、竞技、赛马、歌舞、阅兵和演戏都在这里进行。

  由于年深日久,原来的竞技台已不复存在,台下纵横交错的雨道和小室则暴露了出来。这些小室主要是用来关押角斗士和野兽的,也有一些是演员的化妆室。竞技台周围的看台分为3个区。底层的第一区是皇帝和贵族的座席,第二层为罗马高阶层市民席,第三层则为一般平民的座位区,再上面还有一个较大的阳台,供观众站着观看表演。底层地面有80个出入口,能在15分钟到半小时内、把8万观众全部疏散离场。

  2、经典建筑元素

  1)立柱

  采用多种柱式搭配,前三层依次为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

  *多立克柱式(Doric Order)是古典建筑的三种柱式中出现最早的一种(公元前7世纪),源于古希腊。特点是比较粗大雄壮,没有柱础,柱身有20条凹槽,柱头没有装饰,多立克柱又被称为男性柱。著名的雅典卫城(Athen Acropolis)的帕提农神庙(Parthenon)即采用的是多立克柱式。

  爱奥尼柱式(Ionic Order)源于古希腊。特点是比较纤细秀美,柱身有24条凹槽,柱头有一对向下的涡卷装饰,爱奥尼柱又被称为女性柱。爱奥尼柱由于其优雅高贵的气质,广泛出现在古希腊的大量建筑中,如雅典卫城的胜利女神神庙(Temple of Athena Nike)和伊瑞克提翁神庙(Erechtheum)。

  科斯林柱式(Corinthian Order)源于古希腊。它的比例比爱奥尼柱式更为纤细,柱头是用毛莨叶(Acanthus)作装饰,形似盛满花草的花篮。

  相对于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的装饰性更强,但是在古希腊的应用并不广泛,雅典的宙斯神庙(Temple of Zeus)采用的是克林斯柱式。(*——专有名词定义这三种柱子的搭配首先符合了工程力学的需要,在最需要承重的最底层,采用了最粗的多立克柱式,同时,最低层也是离人群最近的一层,粗壮的多立克柱式搭配底层最厚重的围墙,很好地烘托了角斗场的庄严气氛,给人心灵上的震撼。随着高度的上升,系统承受多立克柱式已经颇显累赘,设计者采用了稍显轻盈爱奥尼柱式,最后是科斯林柱式。这种设计既符合了工程原理,同时也给人感官上的舒适。

  2)拱门

  喜欢新潮的罗马人并不止步于立柱的灵活运用,他们在两根柱子的顶端用一个石拱将他们联系起来,这样,改变了人们印象中死板的石柱搭配平顶的套路,做到了直线和曲线的有机结合,再加之竞技场本身的形状是大圆型,大小曲线遥相呼应,相得益彰。

  3)外墙上的洞

  罗马竞技场的表面全是洞。建造竞技场表面的石块最初是用铁钳固定在一起的,后来把铁钳抽去,于是就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洞。多少世纪以来,关于这些洞有数不清的解释。其中,有一种说法是:公元5世纪的时候,西哥特人和汪达尔人企图毁掉整个建筑,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这片颇具考古意义的地区遭到轰炸。虽然如此,竞技场今天仍屹立在那里,固守着那个神圣的信念:罗马会和竞技场一样永远耸立不朽 。

  四、建筑与文化

  要讲罗马的任何东西,不得不讲文化。建筑艺术的发展是被社会的发展、文明的发展所带动的,建筑的风格,建筑的感情是被当朝当世所左右的。竞技场的美,不仅仅在于它本身作为建筑的美,更美在它象征了一个伟大的朝代,并且见证了在这个朝代中发生的一切戏剧冲突,也就是所谓看点。

  1、 文化对建筑的影响

  两千年前,人的享乐欲望与今人并没有本质的不同。无比强盛的罗马帝国似乎有能力满足下至平民,上至王公贵族的娱乐需求。罗马城内有数以百计的公共浴场、剧院、广场和竞技场,还有每年多达90天的假期,这使得所有人都有时间去享受可以被用来消遣的生活。罗马圆形竞技场的开工兴建,就是在帝国政治风雨飘摇中开始的。公元68年,当一代暴君尼禄在众叛亲离后自杀身亡,紧接着就是长达一年的内讧,政权四易其手,直到韦伯芗当上皇帝,罗马才变得风和日丽些。当时,人与人、人与动物的竞技在民间已经风行多时,却始终没有一个给观众提供安全保障的大竞技场来显示帝国的强盛。于是,他想建造4层高(相当于19层现代公寓)的圆形竞技场,用来容纳5万名以上观众的激情。

  也许正是这大气磅礴的想法,造就了大气磅礴的建筑。

  2、 建筑对文化的反影响

  竞技场的兴建可否被认为是政权对奢逸生活一种官方许可?看历史,恺撒大帝积聚国力出征之时曾经禁止角斗运动,而恺撒二世宣布恢复角斗则象征着国家衰落的开始。哥特人真的打败了古罗马?也许,只有罗马才能打败自己。幸好在此之前,罗马建造出了拥有本民族气质的文明。从建筑上说,有两个代表:大路和拱门。而由此展开的罗马风更是影响深远,对西方建筑,尤其是教堂建筑作用巨大。  

  建筑艺术欣赏论文

  摘要:

  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在历史的不断发展当中,形成了独特美妙的风格,从整体到单体,从外部空间到内部空间,从屋顶到屋檐,从雕刻到彩绘,从山西应县木塔到开封山陕甘会馆都独巨匠心,无与伦比,不仅为中国也为世界建筑之精华。

  关键字:

  建筑艺术雕刻 彩绘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古国,劳动人民创造了十分丰富的人文景观,而建筑艺术就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在封建社会中发展成熟,它以汉族木结构建筑为主体,也包括各少数民族的优秀建筑,是世界上延续历史最长、分布地域最广、风格非常显明的一个独特的艺术体系。中国古代建筑对于日本、朝鲜和越南的古代建筑有直接影响,17世纪以后,也对欧洲产生过影响。而今无论我们去那里旅游,首先让我们眼前为之一亮的是那些异地风光,那些独特的建筑构造样式。

  建筑是一个很久远的话题,是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是伴随着人类发展史而逐步完善的。从人们开始在地上直立行走,就开始了他们几千年的营造,由最初的穴居,到地上的各式建筑,每一样东西都凝聚了一代代人的心血和智慧,对我们今天的人来说,它不仅是一种财富,而且是一种艺术。

  建筑到今天作为一门独立的文化现象,是有其历史渊源的。

  人类最原始的建筑很简单,几乎没有什么创造,都是群居在天然的洞穴里,有着动物的特性。但是人类毕竟是最高等的动物群体,有发明创造的天性,在洞穴里也有他们创造的文明。如现在发现的北京人遗址,有他们所绘制的动物图象,是建筑绘画的开端。此外在世界的其他地方也发现了与此相类似的情况,可见当时的人们就已经有了审美观念和创作形象画的能力,知道作为自己的房屋需要一些装饰来人为的美化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这都是生活在洞穴里原始人类的创造发明,对人类的发展是一个不朽的开端。他们的后代们在其基础上所创作建筑文化要丰富的多,美观的多,并且达到了实用和装饰的完美结合。

  如果要说原始人的建筑都是无意识的,那么从春秋战国开始,中国就有了建筑环境整体经营的观念。。《管子·乘马》主张,“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说明城市选址必须考虑环境关系。中国的堪舆学说起源很早,除去迷信的外衣,绝大多数是讲求环境与建筑的关系。尤其是古代城市都注重将城市本体与周围环境统一经营。秦咸阳北包北坂,中贯渭水,南抵南山,最盛时东西达到二三百里,是一个超级尺度的城市环境。长安(今陕西西安)、洛阳(北魏)、建康(今江苏南京)、北京(明清)等著名都城,其经营范围也都远远超过城墙以内。重要的风景名胜,如五岳五镇、佛道名山、邑郊园林等,也都把环境经营放在首位;帝王陵区,更是着重风水地理;。“借景”就是造园技法中巧妙地运用环境的一种表现手法。明计成《园冶》一书中专门有“借景”一章。他说:“园林巧于因借……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把园外远处的山峰冈峦、楼阁塔影以至山林树木、海山景色都可借入园内成景。景与景之间,也相互为借,隔院楼台,出墙红杏都可相互借用,构成一个大的环境空间。就是一般的农家也很讲究风水,要求背靠山、面临水。这些地方的建筑大多是靠环境来显示其艺术的魅力。这些都是从建筑群体和整体视角上来显示其艺术效果的。那么建筑是由各个单体组成的,中国古代的单体建筑形式比较简单,大部分是定型化的式样,孤立的单体建筑不构成完整的艺术形象,建筑的艺术效果主要依靠群体序列来取得。一座殿宇,在序列中作为陪衬时,形体不会太大,形象也可能比较平淡,但若作为主体,则可能很高大。例如明清北京宫殿中单体建筑的式样并不多,但通过不同的空间序列转换,各个单体建筑才显示了自身在整体中的独立性,单体形象融于群体序列是人们审美观念发展的一大跳跃。在单体形象设计中主要注重外观美和内部的装潢雕刻,以及整个结构的统一、协调、美观。这些都是通过木结构来实现的。构造技术与艺术形象统一中国古代建筑的木结构体系适应性很强。这个体系以四柱二梁二枋构成一个称为间的基本框架,间可以左右相连,也可以前后相接,又可以上下相叠,还可以错落组合,或加以变通而成八角、辣角、圆形、扇形或其他形状。屋顶构架有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无论哪一种,都可以不改变构架体系而将屋面作出曲线,并在屋角作出翘角飞檐,还可以作出重檐、勾连、穿插、披搭等式样。单体建筑的艺术造型,主要依靠间的灵活搭配和式样众多的曲线屋顶表现出来。此外,木结构的构件便于雕刻彩绘,以增强建筑的艺术表现力。因此,中国古代建筑的造型美,很大程度上也表现为结构美。

  中国古代建筑屋顶构架式样 。

  层顶大多数是定型的式样,主要有硬山、悬山、歇山、庑殿、攒尖5种,硬山等级最低,庑殿最高,都用在皇宫建筑上或者重要的陵寝建筑上,攒尖主要用在亭上廊更简单,基本上是一间的连续重复。形象突出的曲线屋顶屋顶在单座建筑中占的比例很大,一般可达到立面高度的一半左右。古代木结构的梁架组合形式,很自然地可以使坡顶形成曲线,不仅坡面是曲线,正脊和檐端也可以是曲线,在屋檐转折的角上,还可以做出翘起的飞檐。巨大的体量和柔和的曲线,使屋顶成为中国建筑中最突出的形象。屋顶的基本形式虽然很简单,但却可以有许多变化。例如屋脊可以增加华丽的吻兽和雕饰;屋瓦可以用灰色陶土瓦、彩色琉璃瓦以至镏金铜瓦;曲线可以有陡有缓,出檐可以有短有长,更可以做出2层檐、3层檐;也可以运用穿插、勾连和披搭方式组合出许多种式样;还可以增加天窗、封火山墙,上下、左右、前后形式也可以不同。建筑的等级、性格和风格,很大程度上就是从屋顶的体量、形式、色彩、装饰、质地上表现出来的。

  室内空间的组合特征。

  灵活多变的室内空间使简单规格的单座建筑富有不同的个性,在室内主要是依靠灵活多变的空间处理。例如一座普通的三五间小殿堂,通过不同的处理手法,可以成为府邸的大门,寺观的主殿,衙署的正堂,园林的轩馆,住宅的居室,兵士的值房等内容完全不同的建筑。室内空间处理主要依靠灵活的空间分隔,即在整齐的柱网中间用板壁、□扇(碧沙橱)、帐幔和各种形式的花罩、飞罩、博古架隔出大小不一的空间,有的还在室内部分上空增加阁楼、回廊,把空间竖向分隔为多层。再加以不同的装饰和家具陈设,就使得建筑的性格更加鲜明。另外,天花、藻井、彩画、匾联、佛龛、壁藏、栅栏、字画、灯具、幡幢、炉鼎等,在创造室内空间艺术中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巧妙而科学的框架式结构

  中国古代建筑主要是木构架结构,即采用木柱、木梁构成房屋的框架,屋顶与房檐的重量通过梁架传递到立柱上,墙壁只起隔断的作用,而不是承担房屋重量的结构部分。“墙倒屋不塌”这句古老的谚语,概括地指出了中国建筑这种框架结构最重要的特点。这种结构,可以使房屋在不同气候条件下,满足生活和生产所提出的千变万化的功能要求。同时,由于房屋的墙壁不负荷重量,门窗设置有极大的灵活性。此外,由这种框架式木结构形成了过去宫殿、寺庙及其它高级建筑才有的一种独特构件,即屋檐下的一束束的“斗拱”。它是由斗形木块和弓形的横木组成,纵横交错,逐层向外挑出,形成上大下小的托座。这种构件既有支承荷载梁架的作用,又有装饰作用。只是到了明清以后,由于结构简化,将梁直接放在柱上,致使斗拱的结构作用几乎完全消失,变成了几乎是纯粹的装饰品。这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不断发展和进化的表证,它的结构之精巧,不得不使人惊叹。但是在感叹古人智慧的同时也有那么一点遗憾,那就是木结构很不容易保存,到现在为止,能够存在的已经寥寥无几了,所幸还有,在山西应县辽代木塔。

  在建筑艺术当中,非常精彩的一部分就是各种雕刻,其中很特别的是砖雕、木雕和石雕。在开封山陕甘会馆中这些雕刻可谓精美绝伦,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三绝。木雕--几乎全都是用细腻的椴木、杨木、梨木等,一般构图都以圆木周边宽度为限,十分讲究刀法和风格,以及用材本身的自燃特点去寻找其内在的表现力,在表面的色泽、纹理、结构等微妙变化中相形度势、因材施艺、量形取材,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韵味。会馆的木雕艺术成就最高、规模最大、数量最多、题材最丰富。砖雕--会馆的砖雕主要集中在照壁上,散见于其它墙体。照壁的檐桁以下全部为砖雕。随桁枋为回字边饰,由斗拱承托的四个"寿"字纹梁头,把上部分成五个空间,每间两攒斗拱,斗拱之间的雕刻全部按照会馆主人的趣味而设计,几乎每个间隔的雕饰都与"瓶"有关,可能是因为晋商客寓汴城而祈求异地平安之故吧。此外,各种吉祥花卉、熏炉、书函、画卷、乐器置放其间,有趣的是,连他们的宝物计算器--算盘,也雕刻其间。这些雕刻以透雕、浮雕为主,做工精湛,画面层次分明,构图严谨得体。石雕--石雕装饰大多用于柱础、栏杆、抱鼓、壁芯、香案和墙基等处。照壁里侧壁芯中央雕刻有一外为长方形、内为椭圆形的高浮雕"二龙戏珠",构图严谨丰满、华贵典雅,造型上下翻飞、刚健威武,技法细腻精湛,充满了超人的神秘力量,为清代石雕佳作。照壁四周雕刻镶嵌有四条夔龙捧寿,须弥座束腰部分雕刻有行龙,工丽严谨,气韵生动。中轴线上"大义参天"牌坊的中间两柱各有三块抱鼓石,从三个方向把柱子固定。分别采用浮雕技法雕刻着"苍龙行云"、"丹凤朝阳"、"辈辈封侯"……花卉和人物故事。东侧一幅戏曲故事《井台会》,咬脐郎骑在高头大马上,身着甲胄,一手挽缰,一手执弓,背后一面大旗迎风招展,两个士兵护卫,显得英姿焕发;李三娘头梳高髻,穿圆领长衫,立于井台边,一手提桶,一手执杆,身躯略向前倾,神情恬淡,一个含辛茹苦、操劳过度的妇女形象跃然其上。整个画面细致具体,母怜子状,溢于画面,感人至深。西侧一幅《狄仁杰登山望母》石雕,四个人物表情不一,狄仁杰身着官服,面向天空,望着几朵白云,右手抬起掩面哭泣。画面简洁流畅,极富感染力。

  此外,彩绘也叫彩画是中国古建筑中重要的艺术部分。。彩绘具有装饰、标志、保护、象征等多方面的作用。油漆颜料中含有铜,不仅可以防潮、防风化剥蚀,而且还可以防虫蚁。色彩的使用是有限制的,明清时期规定朱、黄为至尊至贵之色。彩画多出现于内外檐的梁枋、斗拱及室内天花、藻井和柱头上,构图与构件形状密切结合,绘制精巧,色彩丰富。明清的梁枋彩画最为瞩目。清代彩画可分为三类,即和玺彩画、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

  可以这样说建筑的发展史,反映的是一个历史阶段文化和经济的现状,从某种程度上代表着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从原始洞穴到草垛房屋,又到木造建筑,由自然到人工,由粗陋到豪华,由低矮到高大的发展历程,在这中间不断实现着跨越式的发展,实现着从实用与装饰的完美结合,中国建筑从一开始就讲究天人合一,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今天我们在赞叹欣赏这些宝贵文化时,也要不断地吸收和发展它们,因为现在有很多的历史建筑古人可以建造出来,而我们却只能欣赏。综合上述,中国古建筑有着很高的欣赏价值。它给我们以审美享受,为研究历史和科学提供实证,为新建筑设计和新艺术创作提供借鉴。它是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历史见证。

建筑艺术欣赏论文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751com.cn 辣文论文网 严禁转载
如果本毕业论文网损害了您的利益或者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一定会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