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教学中的美感训练
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它的动作来自于生活,是通过加工、提炼和美化了的人体动作,它贴近生活,是对生活最直接的反馈。通过舞蹈可以反映社会、生活及自然现象,说明问题,抒发感情,讴歌我们美丽的祖国,表达了舞蹈创作着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反映生活的审美属性。舞蹈是一种体现人体美的艺术,是提高人们审美兴趣,表达情感的有效途径之一。在舞蹈课的教学中我认为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和提高非舞蹈专业学生对舞蹈艺术美的表现能力。
一、加强基本功训练,提高学生肢体表现能力。
重视基本功训练,提高学生肢体表现能力。基本功是指从事舞蹈艺术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它包括身体的力量、软开能力、控制能力、平衡能力、协调配合能力以及身体快速做出反应的敏捷能力。学生要想跳好舞蹈必须要进行严格系统的基本功训练。就像一个连字都不会写的人,他绝对写不出好的书法,更谈不上创作出好的文学作品。如:我们在观看舞蹈表演时,同样是一个舞蹈作品,前者是专业舞蹈演员表演的群舞《天山姑娘》,后者是普通大学生学演的群舞《天山姑娘》。前者舞者有较好的基本功,良好的表演能力,表演的动作整齐划一,把唯吾尔族那种开朗、奔放、幽默的特征表现的淋漓尽致。它的舞姿挺拔优美,再加上摇身晃头移颈,和流畅的旋转,好像把观众带到了“天山”,令观众心旷神怡,回味无穷。后者舞者因没有进行过舞蹈基本功训练,也没有掌握唯吾尔族舞蹈的风格特点及舞姿,再加上表演能力差,导致表现出的动作僵硬、松懈、呆板和不协调,学演动作差距太大,没能把《天山姑娘》舞蹈创作中的那种意境和美展现给观众。所以作为一个舞蹈老师,要把舞蹈的基本功的训练作为重点来抓,要让学生知道基本功训练是舞蹈成功的基石,是舞蹈必备的条件。要让毕业论文http://www.751com.cn学生克服身体自然体态中的各种毛病,针对身体进行系统的力量、软开能力、控制能力、平衡能力、协调配合能力及敏捷能力的训练,尽量是学生具备舞蹈表演所需要的身体素质能力,熟练自如的应用手、眼、身、步、及各种动作的分格韵律,才能达到展示舞蹈的肢体美;抒发舞蹈的情感;去创造、传播和享受舞蹈带给我们的美。
二、学习各种舞蹈的风格特征,掌握舞蹈的美感体现。
舞蹈根据不同的风格、特点分为古典舞、芭蕾舞、民间舞、现代舞。如:获二十世纪舞蹈经典作品金像奖的舞蹈《金山战鼓》就是一个古典舞蹈作品,舞蹈中扮演梁红玉的演员,具有扎实的舞蹈基本功,掌握了古典舞中圆、曲、拧、倾、收、放、含、仰,以及形神兼备和刚柔相济的风格特征。根据舞蹈角色需要应用和提炼了古典舞舞蹈语汇,并以腰部曲线运动的动律牵动全身,并把古典舞的停与放、静与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古典舞蹈中的美展示给了观众,塑造了英雄形象。再如:我们欣赏过的舞蹈《珠穆朗玛》它是一个藏族民间舞蹈,作品主要以桌和弦子为动作素材,充分发挥藏舞水袖撩摆的作用。演员掌握了藏舞膝关节连绵柔韧的屈伸、和连绵不断小而快有弹性颤动的动律。表现出了藏族舞蹈由于膝关节松弛和手臂柔美摆动表现出的那种美;把藏族人民对圣洁的珠穆崇拜的那种美;通过作品都表现出来了,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还有我们欣赏过的汉族舞蹈《大姑娘美》,演员塑造出的那种泼辣、开朗、大方的东北妮形象。把东北秧歌的那种美劲、俏劲和泼辣劲展现给了观众,是观众对东北姑娘的形象有了具体的认识。
通过对以上舞蹈作品的赏析,我们知道,每一种舞蹈它们的风格特征都是各不相同的,也就决定了舞蹈的表现形式不同。作为一名舞蹈老师要掌握各种舞蹈的风格特征,正确指导学生去学习和领悟,练就扎实的舞蹈基本功,通过系统的学习,掌握每种舞蹈的特征和表现形式,才能展示出各种舞蹈中的美。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用优美的示范,激发学生学习和展示舞蹈美的欲望,变被动为主动学习,全身心的投入到舞蹈美的展示中去,在不断的学习中,来提高舞蹈美感意识的表现能力。
三、舞蹈课和艺术实践相结合来提高学生审美标准。
舞蹈课是知识积累的过程,教师占主导地位,传授舞蹈基础知识。教学方式主要围绕讲解——训练——讲解,周而复始,学生变成了被动接受者,学生对舞蹈课学习的兴趣降低了。
为了提高舞蹈课的教学质量,要鼓励学生多参加各种舞蹈艺术实践活动,把课堂所学知识应用到舞蹈实践中去,注重学生对舞蹈知识的应用,体验、赏析和创造。要强调艺术实践过程中的感性认识,它是教学活动的延伸,也是对舞蹈课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检验,它们是相辅相承的。我院自1992年开设艺术教育舞蹈课以来,就进行了教学创新,注重舞蹈课和艺术实践活动的相结合,为了提高学生艺术实践能力,学校每年定期要组织两次大的文艺演出,再加上两年一次的艺术节,全校艺术教育展演及暑期艺术实践活动等等。所有的活动我们尽量层层推荐,要求参与面广,调动了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经常参加艺术实践活动的学生,同没参加艺术实践的学生通过对比我们发现,他们之间的差距拉大了。参加各种艺术实践活动的同学,在艺术实践活动中,通过欣赏、比较,提高了审美标准,找到了自己的差距,激发了学生掌握舞蹈知识的兴趣和动力,促进了舞蹈课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所以在通过一定的舞蹈知识学习后,要安排和鼓励学生多参加各种艺术实践活动,把理性认识上升为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对舞蹈知识更广泛的学习兴趣,达到展示舞蹈美的目的。
四、运用赏识教育法,激发学生们展示美的欲望。
所谓赏识教育,它的核心就是尊重学生。作为一个教师,尤其是舞蹈老师,首先要做到对学生信任、尊重、理解、鼓励、宽容和关心。舞蹈课是师生面对面的交流,老师的语言、表情和情绪的投入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尤其对舞蹈基础差,接受能力慢的学生要多给予鼓励,在动作完成质量差的情况下,在评价的言语上要注意,不要出现“你咱这么笨”、“这么简单的动作也做不上”、“动作太难看”、“动作同老师差距太大”等挖苦讽刺的语言;甚至去扩大模仿学生的不正确动作,造成学生过早的给自己下结论,认为自己不是学习舞蹈的料,对学习失去信心。如果用“动作好多了,但注意放松手臂,肩下沉”、“身体的感觉不错、再注意脚背用力往前推”、“动作不错,再注意情绪的投入和美感的表现”等先肯定再指出问题的评价语言,就会收到另一种效果。同学们学习的热情高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们就会在轻松愉快中接受舞蹈知识,完成教学任务,同时提高了学生对舞蹈美感的表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