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书中,奥斯丁用对比的手法为我们描述了两类四种婚姻,几乎概括了人类婚姻类型的实质。不幸的婚姻是丽迪雅和韦翰、夏绿蒂和柯林斯的结合,代表两种极端的婚姻。他们的婚姻不涉及感情,纯粹是经济问题、生存问题。前者出于性的冲动,完全不顾后果;后者只追求“可靠的储藏室,日后可以不挨冻受饥。”幸福的婚姻是彬格莱和吉英、达西和伊丽莎白的结合,他们的婚姻是以爱为前提的,其实质基础是男女双方的相互尊重和爱慕。两类婚姻形成鲜明的对比。即使达西和伊丽莎白在傲慢与偏见的感情纠结下经历了很多“误会”,但最终还是迎来了幸福的敲门。回过头来看,在这本关于爱情和婚姻的小说中,通过各种情节的设置,反映了一个终身未嫁的女子即作者本人的婚姻爱情观:为了金钱、地位而结婚是错误的,而结婚不考虑上述因素也是愚蠢的。正是通过运用对比手法将作者的主观态度以比较委婉的方式表现出来的。
反讽艺术在这部小说中渗透的淋漓尽致。贯穿于人物刻画、情节发展与小说结构中,这是奥斯丁笔下喜剧性的精髓。书的开头第一句就说:“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总想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奥斯丁将神圣的“真理“与某种俗不可耐的“准则”并置在一起,为的是创造反讽的艺术效果。柯林斯和夏绿蒂的婚姻就是一个典型。柯林斯继承父业并得到咖苔琳的提拔获得教区牧师职位,有房子,也有不错的收入。但从夏绿蒂方面而言,却说:“只要把柯林斯忘掉,其余一切都很舒适融洽。”在这种婚姻关系中,有趣的是,没有财产的妇女的确嫁了一位有财产的单身汉,但在婚姻带给她的乐趣中,恰恰没有丈夫的地位。这不是对“举世公认的真理”一种绝妙的讽刺吗?如此说来:“举世公认的真理”不是“有财产的单身汉需要娶位太太”而是“没有财产的妇女需要嫁有财产的丈夫”。
男女主人公共同演绎的这一幕傲慢与偏见,大多是通过心理活动表现出来的。他们两个人之间激烈的心理活动推动了剧情的发展,也推动了两个人态度的转变。该书描绘的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女性不论在经济、社会还是家庭地位上都依赖于男性,社会等级制度森严。婚姻讲究门当户对,而财富对婚姻的考量当然是不可或缺的。像伊丽莎白这样一个出身普通、财产微薄的女性,要想获得一种体面的生活和地位,唯一的途径就是嫁给一个好男人。尽管她资质聪明,性格开朗,思想活泼,有主见,自身有着对婚姻爱情的真正价值和时代追求。却执着于第一印象,自认为观察力过人而深陷偏见的迷宫,但当她读了达西的信后,内心波澜起伏,反复思量,最终理智战胜了情感,而这一重要过程就是通过心理描写完成的,说明婚姻不应该是感情的冲动而应该是理性思考的结果。
本书在语言方面更是独具特色。奥斯丁遣词造句,精练考究。《傲慢与偏见》中的叙述,像诗似的对仗工整,富有节奏;书中的对话,像剧似的自然流露,妙趣横生。作者字斟句酌,反复推敲。而在这部小说中流露出来的机智与幽默无疑给这部小说增添了不少魅力,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男主人公达西认为:“虚荣是弱点不错,不过对于傲慢就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聪明的人总会是保留有适当的傲慢的。”而玛丽说:“骄傲是一种通病,人们总会轻而易举地犯这种毛病。不过人是可以骄傲的,却不能虚荣。”如此精密的分析,充满了哲学意味,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一粒沙中见世界,小天地反映大主题。罗新斯庄园的一次宴请和饭后的一桌牌就说明了很多问题。咖苔琳凭借自己的财产和地位提拔了柯林斯做教区牧师,因此柯林斯对她非常谦卑,视她为“施主”。柯林斯被她邀请凑一桌牌更是不胜荣幸。“他赢一次要谢她一次,如果赢得更多还得向她道歉。”其实这不是一般的阿谀奉承,他怎好意思赢自己施主的钱呢?毕业论文http://www.751com.cn这一小小的细节,却生动地反映了当时教会对地产的依附。
纵观《傲慢与偏见》,可以说奥斯丁对决定婚姻关系乃至人的一切关系的物质原因,可谓揭露得十分深刻,但这种揭露在这部喜剧性的世态小说中,不是凶狠的,不是感伤的,不是道德义愤的,也不是玩世不恭的,而是嘲讽的,是立体的。总之,观察的深度与才华横溢的反讽在这部小说中凝练为一部闪耀着喜剧光彩的现实主义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