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课程设计实践报告法律论文英语论文教学论文医学论文农学论文艺术论文行政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安全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 >> 艺术论文 >> 正文

赵氏孤儿观后感

更新时间:2011-1-9:  来源:毕业论文

赵氏孤儿观后感
影片归根结底讲的是一个关于复仇的故事。
  显赫了好几代的赵氏家族,父亲赵盾是宰相,儿子赵朔是将军,儿媳是王的姐姐庄姬。这样一个家族却被仇人屠岸贾一天之内斩尽杀绝,三百余人无一幸免。就在丈夫遇难的时候,庄姬恳求民间医生程婴帮她生下了他们唯一的孩子,这个孩子就是赵氏孤儿。庄姬为了保全孩子,自刎而亡。程婴带着赵氏孤儿逃了出去。

  屠岸贾一定要斩草除根。他下令将全城的婴儿收为人质,找不到赵氏孤儿就处死这些孩子。

  程妻在丈夫外出时,把赵氏孤儿交给了前来搜查的士兵,留下了自己的孩子。为救赵氏孤儿,也为救全城那一百多个无辜的孩子,程婴只能承认这个孩子是他自己的儿子。屠岸贾终于找到了藏在夹壁墙里的程妻,程婴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儿子被当做赵氏孤儿摔死在地上,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妻子死在仇人的剑下。

  程婴将真正的赵氏孤儿带进了屠岸贾府中,做了仇人的门客。他发誓要让赵氏孤儿长大以后报仇。为了这个誓言,他在仇人身边生活了十五年,直到屠岸贾发现了一切。。。。。。

  故事很精彩,演员演的也不错。特别是葛优,王学圻和那个演赵氏孤儿幼年的小孩。

  此次,只有在葛优刚出场的时候让人忍俊不禁。有意思的是程婴中老年时期的扮相总是会让我想到李时珍,不知道化妆师是不是参照李时珍的画像做的设计。不得不承认,葛优很好地诠释了程婴这个人物。为了一个与自己毫不相干的婴孩牺牲了自己中年才得的儿子。当他的妻儿替赵氏孤儿死了以后,他把赵氏孤儿带回家中关在屋子里面,自己则在院子里喝酒解愁。此时的他不在是一个英雄,而只是一个可怜人。而当谜底揭晓,他发现他和赵氏孤儿还是杀不了屠岸贾时,好无奈。。。。。。

  屠岸贾,这是一个冷血的人物也是一个纠结的人物。为了权力,他将赵氏三百余口一天内全部杀死,连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也不肯放过。他面目表情的将那个他误以为是赵氏孤儿的孩子摔死在地上的场面至今在我脑海中闪现。后来,程婴带着赵氏孤儿做了他的门客,他喜欢程勃(即赵氏孤儿),他收他为义子教他习武。直至有一天他怀疑程勃其实就是赵氏孤儿,他残酷冷血的一面再次暴露出来。他让程勃上战场,眼看程勃遭敌人围攻,他转身离开。他想赵氏孤儿死!然而当他远远地听到程勃在叫“干爹”时,他毫不犹豫地回身营救了程勃。十几年的感情已让他与程勃有了父子般的亲情。谜底最终还是揭晓了,程勃终于相信自己就是赵氏孤儿,他去找屠岸贾复仇,怎奈还是无法杀掉他。最终就在屠岸贾的剑戳进程婴的腹部时赵氏孤儿的剑刺进了屠岸贾的胸膛。赵氏孤儿终于报了仇,为赵家,也为因为他死去的程婴的妻子和儿子。

  我不知道演赵氏孤儿童年时期的那个小演员叫什么名字。但他的演出很出彩,至少我觉得比那个少年时期的扮演者要好多了。他生长在一个普通人的家庭,所以天真活泼。他喜欢捉弄他的父亲程婴,他崇拜他的干爹屠岸贾。印象很深的场景是程婴不让他去学堂把他所在屋子里面,他直接从窗户跳出去了。真是个小机灵鬼。看这个孩子时,脑海里总会想着YOYO什么时候也这么调皮我可怎么办呀? 论文网http://www.751com.cn

  其他配角的表演也可圈可点。黄晓明很酷,范冰冰确实让人有惊艳的感觉,海青很生活,张丰毅一身正气。

  这部作品是程凯歌近年来难得不会让人唏嘘的片子。


  按东周列国志, 晋国当时为春秋数一数二只强国, 但晋灵公做做到乱七八糟, 宠屠岸贾, 日事饮宴不理政事. 赵盾为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的重要谋士赵衰之子, 亦继承父业并发扬光大, 到此时已经权倾朝野. 赵盾此时已做了很多给邻国为把柄的事, 但总的来说还是比较正直并文持了晋国的强大. 有日晋灵公于桃园与屠岸贾饮酒, 并就用弹叉射百姓为乐, 赵盾力谏扫灵公之兴, 灵公吩咐屠岸贾杀之.

  屠岸贾使出的刺客因服赵盾, 不忍下手, 于是屠岸贾再献策, 建议灵公朝上伏甲兵杀赵盾. 赵盾得猛将提弥明保护, 死战得脱. 赵盾侄子赵穿闻之, 领两百甲兵入城刺杀灵公. 屠岸贾因在郊外搜美女, 得以幸免. 灵公既死, 赵盾归, 太史董狐以刺君之事由赵穿所作, 在史书中记录为赵盾所指使, 至此给屠岸贾留下话柄.

  灵公死后, 成公继位, 后赵盾亡, 大权袭于赵盾之子赵朔. 成公在位三年也因出征而病亡. 然后位传于晋景公, 一个做到好象晋灵公一样的国君, 因此屠岸贾重新得以宠信, 才有了赵氏孤儿的剧情.

  屠岸贾鼓吹于景公, 以刺先公之罪灭赵. 景公同意. 时大夫韩厥与赵氏交好, 密报这件事, 于是怀孕的赵朔妻庄姬有时间出逃, 由于她是诸侯血统, 于是进宫避难. 屠岸贾灭赵氏满门, 并知庄姬进宫, 也去搜, 但幸有宫人支吾, 总算躲过一时.

  东周列国志有这样一段, 描写这个故事牵涉的矛盾, 我把他白话化了:

  时有赵盾门客公孙杵臼及程婴欲报恩于赵氏, 乃商量对策. 公孙杵臼问程婴:“救赵孤与殉赵氏,哪样难?”婴说:“死容易,救难。”杵臼说:“你做难事,我做易事,如何?”婴问:“有什么计策?”杵臼说:“如果有他人婴儿诈称赵孤,我将他抱往首阳山中,你去告发,说孤儿藏匿的地方,屠岸贾得假赵孤,则真孤可以幸免了!”程婴说:“婴儿易得也,必须窃得真孤出宫,方可保全。”杵臼说:“诸将中惟韩厥受赵氏恩最深,可以将窃孤这事托他完成。”程婴曰:“我新生一儿,与赵孤诞期相近,可以代他死,但你有藏孤之罪,一定被杀,你先我而死,我心何忍?”然后大哭,杵臼怒说:“此大事,亦美事,你哭什么!?”婴于是收泪而去。

  程婴把自己孩子送给公孙杵臼后, 知会韩厥, 然后告发公孙杵臼. 厥趁屠岸贾到首阳山抓假赵孤, 差心腹人入宫盗出赵孤, 交给程婴往山中避匿. 而韩厥一直留在政坛.

  十五年后, 晋国明君悼公上位. 韩厥知时机已到, 将赵氏灭门冤案奏之悼公. 悼公以赵氏先臣对晋有大功, 乃于朝上诛杀屠岸贾, 令韩厥偕同赵孤灭屠岸氏一族, 至此赵氏满门之仇方报. 晋悼公嘉程婴之义, 也想使其为军正, 程婴不愿, 并以一死以谢公孙杵臼. 赵武(即赵孤)伏尸大哭, 穿孝服三年报其德. 程婴与公孙杵臼共葬, 后人谓之"二义冢".

  试想下, 如果无韩厥及晋悼公支持, 即使赵孤杀掉屠岸贾, 也不能复兴, 在晋国三分时也不会再有赵国. 之前晋国辣卿当权, 也没有韩氏. 如果韩厥如这部电影所说的一样落泊潦倒, 晋国三分时又如何有韩国呢? 我希望这些拍电影的人不要老是乱编历史.

  更重要的是. 为什么现在把这些义事说成于不可能发生的事, 而将程婴送子殉赵氏说成是自己不情愿的事情? 人们是不是正如某部电影所讲, 已经丧失了骄傲与尊严? 于是我想起一首诗的某段, 用来做结尾. 苏东坡诗曰:

  古人感一饭, 尚能杀其身. 今人不复见此等, 乃以所见疑古人. 古人不可望, 今人益可伤!
在看赵氏孤儿时,心情相对《让子弹飞》沉重一点,虽然有人说在看赵氏孤儿时,因为葛优这位搞笑影帝的存在,这么严肃的史记电影,也不免笑场了。那可能是个人看法的不同,就好比同样一轮明月,有人描述出忧伤的心情,也有人会描述出愉悦的心情。

  赵氏孤儿与让子弹飞,都是在贺岁档推出的大片,都是由名导执导,而且都是背负比较重要的使命(赵氏孤儿要为无极平冤,而让子弹飞也是想为鬼子来了雪耻。)且都是票房收入过亿的国内大片。这就难免拿两大片比较一番,赵氏孤儿让人带着沉重(相对沉重,因为有人还是笑场,个人看法,无法认定。)的心情看古代世袭制的悲凉和残忍。而让子弹飞是让人在笑的背后深思,电影的内涵远没有大笑这么简单。

  看这部电影之前,我已经看到过很多涉及剧透的影评,比如说葛优和那个谁有断背嫌疑,比如别人批评如此严肃的电影因为葛优的存在而致使笑场等等。但真正看过之后会有另一番自己的体会,比如说断背那一段,真有嫌疑,虽说两个人都是为了报自身的深仇大恨而聚集在一起达几十年,但是隔三差五的晚上“约会”,不免让人怀疑。貌似这不是观众无事生非的看法,而是他导演有意往这方面引导。至于笑场那一段就有点牵强,如果真是用头脑在看的话,我认为是不会笑出来的,如果只是用眼睛在看的话,什么样的电影笑不出?

  葛优又演绎一个完整的人,为何这样说呢,因为电影中他有大志,也有私欲,这就是完整的人。程婴(葛优)在经历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还是选择拯救100位婴儿的生命。这是他的君子情怀,而后又因为自己的仇恨,而不惜牺牲程勃(赵氏最后的孤儿)的童年而培育他成为自己的报仇工具,这是他程婴的小人情怀。而他屠岸险恶的形象就在这些事件交替中深刻展现出来,但不得不承认屠岸在看待儿童时,又露出了自己天性仁慈的一面。屠岸整个人物的刻画貌似在说明一件事情,人之初,性本善。而屠岸现在的阴毒险恶,只是经过多年的宫廷斗争培育出来的,屠岸顶多算是古代官方制度的牺牲品。

赵氏孤儿起源于元代的戏剧,故事叙述晋灵公武将屠岸贾仅因其与忠臣赵盾不和与嫉妒赵盾之子赵朔身为驸马,竟杀灭赵盾家300人,仅剩遗孤被程婴所救出。屠岸贾下令将全国一月至半岁的婴儿全部杀尽,以绝后患。20年后,孤儿赵武长成,程婴绘图告之国仇家恨,武终报前仇。作品描写了忠正与奸邪的矛盾冲突,揭露了权奸的凶残本质,歌颂了为文护正义、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气势悲壮,感人肺腑。

  在陈凯歌版《赵氏孤儿》中,程婴并不是原来故事范本中赵盾的门客,而是一个平民草泽医生。在机缘巧合中卷入了赵氏的灭门事件,并用药箱将赵氏孤儿带出,免遭毒手。面对大奸臣屠岸贾的步步紧逼,程婴告发公孙杵臼私藏赵氏孤儿,并且用自己的亲生儿子替代赵氏孤儿被屠岸贾杀死。而程婴因为告发有功成为屠岸贾的门客,在最危险的地方忍辱负重地把赵氏孤儿抚养成人,最终报仇雪恨。

  看了这个片子后,之所以有人说看不懂,可能是角度不一样,不能把这个片子当成是复仇片来看,你干了我一顿,我的后代再干挺你,呵呵,这样看当然觉得片子不怎么好。我觉得陈凯歌更多的是从人性的角度看待这个故事,这个故事毕竟是个悲剧,一开始赵氏的飞扬跋扈引来灭门之祸,但是赵盾身边的护卫力战而死表现的国人追寻已久的忠,程婴的见死伸出援手,从一开始的不经意而为,到后来的刻意而为,包括孙杵臼都是为了体现一个义字,并且为此牺牲了自己的儿子,更体现出义字后面的代价。本来片子拍到这就已经完成主题了。至于后面赵氏怎么复仇,他的仇人怎么个惨死法,完全可以拍成好莱坞式的商业片。但是陈凯歌没有这么拍,他把程婴变成一个正常人,让他因为丧子之痛,把复仇的希望和压力集中于赵氏孤儿身上,是他把一个孩子放在仇人身边15年,虽然他想让屠岸贾最终体会到生不如死的感觉,但是他这种怨恨还是败在了人和人感情上,15年的时间足够改变一个人,当然也能化解仇恨。最后赵氏孤儿舍不得杀屠岸贾,拍成这样的结果,虽然没有大块人心,但是确实合情合理。

赵氏孤儿观后感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751com.cn 辣文论文网 严禁转载
如果本毕业论文网损害了您的利益或者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一定会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