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神精神”作为尼采哲学中的一个基础性的概念,自他的处女作《悲剧的诞生》中华丽登场,而后以酒神涌动的激情和奔腾的血液蛰伏于其庞大的思想体系。尼采在古希腊哲学和艺术中发现了酒神的艺术精神,这种精神在生命的异常艰难之中肯定生命,否定生命的无价值,坦荡的面对生命的苦难,不丧失生存的期待,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其永恒轮回说,建立了强力意志和超人的哲学体系,也将悲剧延伸为一种最为纯粹的生命乐观主义。尼采在《偶像的黄昏》中说:“我,哲学家狄奥尼索斯的最后一个弟子”。同时,在他的最后一部著作《强力意志》的扉页上又有这样一段话:“我是哲学家狄奥尼索斯的弟子”。由此可见,酒神狄奥尼索斯为代表的酒神精神作为尼采哲学思想的根基贯穿了于他的思想之中。
在尼采看来,日神和酒神的和解赋予了其悲剧理论丰富的内涵。日神和酒神可视为生命力表现的两种基本形式,在希腊悲剧的艺术创作中产生了两种完全不同的独立的艺术境界。日神“眼里所发出的光辉使世间万象呈现出美丽的表象,它是一种超现实、美丽的梦幻,人沉湎于这外观的幻觉中,以美的面纱来遮掩现实生存的痛苦,而不再追究世界和人生的本来面目”。日神使个体可以在痛苦不堪的世界中生存下去,获得一种信任和宁静,却不能独立长久地承载生存的苦难。而酒神则使个人化入浑然忘我之境,在生命的欢悦中忘却人生的痛苦。他在《偶像的黄昏》中为这一概念做了明确的界定:“肯定生命,哪怕是在它最异样最艰难的问题上,生命意志在其最高类型的牺牲中,为自身的不可穷竭。
尼采是一个以哲学和艺术的方式生活的着的哲学家。在他的一生孤独之中,也无不散发着酒神精神的气质和光芒。尼采尊狄奥尼索斯为自己的精神导师,在酒神的狂饮和沉醉中,沉醉在查拉斯图拉居所的山峰之上、夕阳之中。与瓦格纳的温暖的友谊到破碎的决裂、一生的危机与康复的伴随与转换、孤独的热望和孤独的逃离、被冷落的激情和不被理解的思想,这一切都使他独居在山上川下,面对如此的人生困境,他依旧发出“最安静的话语能引起暴风雨,用鸽子的脚走来的思想统帅世界”的坚韧的嗓音。生命的乐观在苦难中愈显坚挺,酒神精神的力量在生命中支撑希望。后人用“特立独行”、“离经叛道”诸如此类之词来形容他的散发着酒神精神之芬芳的哲学和人生。
三、生命意义
尼采认为在古希腊悲剧之中,个体之中的日神冲动和酒神冲动这两种艺术冲动被调动起来,藉此人们可以超出个体性的边界进入到悲剧形而上学的世界之中,体会到与本源“生命”融合为一的快乐,从而可以积极地肯定生存。中期尼采放弃了早期的形而上学观点,转而从生存内部寻求超越其有限性的可能。他分析了个体生存的条件和方式,认为生存的本性在于其创造性。“自由精神”在打破各种既定原则或观念的束缚、回归自身创造性本性的过程中,彰显出一种不断超越自身的积极的生存方式。
在对这些不同样态的比较之中,试着出最为积极的生存可能。他后来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讲了精神的三种变形:从骆到狮子再到孩子。首先,精神的最初形态是骆驼。骆驼的特点在于能负重。“许多重负被给予这精神,强大的、能载重的精神。这种精神包含一种令人肃然起敬的东西:它的强大要求重负,甚更大的重负。”因此骆驼象征了一种负重的精神,它从事着承载沉重价值的任务。价值一形成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它居于骆驼精神的背上,给予其某种规定。价值对骆驼发号施“你应该……”骆驼精神作为重负者,它首先是一种伟大的精神。它是各种既定价值的文者和执行者,让各种价值的意义得以实现出来。在这个意义上,它同无所负载的“末人”神区分开来,在现实世界中表现为崇奉上帝的圣者、宣传上帝的牧人和在艺术形而上学世中安身立命的艺术家。然而,骆驼精神却始终是既定价值之下的被规定者,它从不越出既价值的边界,其一切活动都在现有价值的清单约束之下进行。因此,骆驼精神是不自由精神的第二种变形是狮子。“在寂寥的荒漠中发生了第二次变形:精神变成了狮子,要为自己夺得自由,做自己沙漠的主人”。
骆驼所承载的各种价值体系并非确定不变的,有一天,各种价值会显出自己的非确定性,因而自身去值。去值的价值便不再具有规定骆驼终于进入到价值的荒漠之中,价值荒漠的生存体验使它开始反思,从而考察各种价值起源。这种反思和考察表现为一种批判性活动,这样,骆驼精神就转化为狮子精神。中期尼采认为,作为生存本性的“自由精神”对人们是隐而不显的,于是他选择了人的生存作为通达“自由精神”的可能道路。因此,生存对理解中期尼采的“生命”这一语词具有优先性。“自由精神”相关于人们对自身创造性本性的遗忘以及在各种遮蔽的去除中向自身的回归,而这样一种经验的表达就展现于科学的文度。一般科学相关于实验,而尼采在这里的所谓科学也相关于对“自由精神”存在经验的实验性考察。“自由精神”是有其实验性的。关于这一点,芬克指出:“存在的伟大现在被设想为一种恐惧性投身的态度,如同这在没有上帝、道德和形而上学的自由中实验的偶然性的存在。”在这里,科学的批判指向虚无主义,揭示了“存在”作为创造物的本性,让生存重新去经验价值的虚无。“自由精神”重新承担起价值创造者的角色。创造者是积极的虚无主义者,它走向个体生存的无意义性,肯定其虚无性,并勇敢地生存于其中,“自由精神”的回归进一步发展为自身创造性的保持。生生不息的创造性活动是本源“生命”的展开和本真意义上的生存的实现。
四、结语
一位大师这样说:如果说康德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通往古典哲学的桥,那么尼采则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通往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的桥。
尼采说伟人因为被人误解方才成为伟人。尼采的生平及其学说被人歪曲误解要超过尼采本人的想像力:两次世界大战德国士兵经常在战壕里捧读的“圣经”就是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法西斯的元凶希特勒与墨索里尼公开声称是尼采的信徒,希特勒朝拜尼采的妹妹——伊丽莎白·尼采,两次朝拜尼采档案馆并亲自从私囊里拿钱向尼采档案馆捐款;墨索里尼致信给尼采的妹妹称:“尼采是他最喜爱和最崇拜的哲学家”,并为尼采档案馆捐款。1945年苏联红军占领魏玛,查封了尼采档案馆,宣布尼采的思想是“法西斯学说”。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世人对尼采毁誉有加,大起大落。在纳粹眼里,尼采是军国主义者、反犹太主义者;在自由主义者眼里,尼采是个人至上主义者;在固守传统人的眼里,尼采是一个破坏者,他主张用锤子敲碎一切偶像和传统;在虔诚的宗教人士眼里,尼采是一个危险的离经叛道者;存在主义大师海德格尔说:尼采是最后一个形而上学者,传统的形而上学在尼采那里终结了。
谁为尼采学说披上法西斯主义的外衣,谁是制造尼采成为“法西斯圣人”的始作俑者?《尼采兄妹——一场德国悲剧》一书第一次详细揭开了尼采被法西斯主义化的内幕,作者是美国著名尼采思想研究专家彼得斯,他不辞辛苦多次到德国各档案馆查阅尼采的所有档案,经多方努力查阅了当时尚在冰封的尼采档案馆,并走访尼采到过的所有地方,花了20余年的时间才写成此书。彼得斯用报告文学的书写方式生动记述了尼采生平与恋情、写作与发疯,尼采的妹妹伊丽莎白·尼采如何乘尼采发疯之际,利用、窜改、歪曲尼采及其思想,并极力和希特勒靠近,使尼采成为法西斯的“思想圣人”;为此,德国纳粹报纸把伊丽莎白·尼采称为“欧罗巴第一女性”,希特勒亲临她的葬礼并为她献花致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