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家的小说基本都是以解密破译密码为题材的特情小说,从《解密》到《暗算》再到《风声》,现在又出一套《风语》(才推出了一、二两卷)都是如此,这跟他的职业经历有关,他有17年的从军经历,学的无线电专业,做过技术侦察员,电子侦听是他的专业,熟悉的生活经历成为他小说的核心内容。听风者是监听密电者,需要的是超人的听觉,像《暗算》里的瞎子阿炳;看风者是搞密码破译的,这需要天才的数学能力,像《暗算》里的黄依依《风语》里的陈家鹄;捕风者是搞谍报工作的,也就是特务,像《风声》里的钱之江《风语》里的陆从骏。
这部《风语》是以数学天才陈家鹄为主角的破译密码题材的作品,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的陪都重庆,国共日三方为了陈家鹄展开你死我活的斗争,国民党对其志在必得,共产党想要争取人才为我所用,日伪则想要置之于死地而后快。各方都在施展阴谋诡计,没有什么所谓“世界上最干净的权谋”。
国民党军统中国黑室为了把陈家鹄弄到黑室不惜栽赃陷害、挖坑下药、拆散鸳鸯、杀人不倦,日特为了解除心头大患不惜金钱、美女、人命,步步杀机,共产党方面则暗中保护伺机而动。陈家鹄的价值一个王牌师根本没法和他相比,陈家鹄的天才往小了说可以救千百将士性命,往大了说可以决定战争的胜负。现代战争从部队动向、战略部署、外交密令基本都是通过电报传送,如果能够侦听到对方的密电信号,破译对方的密码,就掌握了对方的生命线,所以密码是双方核心绝密中的核心,破解密码工作毋庸置疑是重中之重。
之前看推理小说碰到过这样的问题:是出题困难还是解题困难?换种说法就是:是作案难还是破案难?当然是解题困难。但作案者并不一定都是高智商(可以说大部分都是普通人),而破案者则必须专业而且高智商,所以大部分犯罪者都会落网,破不了的案子是少数。但是破译密码则绝对是破译难度比设置密码难度高出很多,可以说一个普通智商的人设置的密码也会让专业人士费尽心血,就像一个人藏起一个物品很多人找也未必能找到。常见西方小说中以西方几乎人手一本的《圣经》作为密电码,也看过一本间谍小说里的间谍用哥特小说《吕蓓卡》(中文也译作<蝴蝶梦>,有同名电影,希区柯克导演,劳伦斯.奥利弗与琼.芳登主演)做密码,算当时的通俗女性文学畅销作品,因为司空见惯所以反而不会惹人怀疑。如果说这是一本很普通的畅销书被破解的可能性大一些,那如果有意挑一本很冷僻的书,甚至连书名听说的人都没几个人的书做密码,问世上谁能破解?十多年前吴宇森拍过一部电影《风语者》就是与密码有关的,二战中美军的密码屡屡被日军破译,所以美军从美国印第安部落纳瓦霍人招人做密电员,纳瓦霍人没有文字,而且语法、声调等十分复杂,这种语言对他们民族以外的人无异于鸟语,无人能懂,这样的密码无异于天书,自然没人能破解。
破解密码被称为“倾听死人的心跳声”的职业,死人哪有心跳?自然是不可能的事。陈家鹄正是了解破译工作“是葬送天才的坟墓,密码破不了是正常的、必然的,破译了才是不正常的、偶然的”,所以才宁死不从,不愿接受这个至高无上的美差。当然最后在经历重重灾难,死而复生之后陈家鹄还是加入了黒室,凭着他的毕业论文http://www.751com.cn天才和专业、灵感,为国家立下功勋。
小说人物众多故事曲折精彩,完全是照电视连续剧的格局写的,听说电视剧已经在春节后就推出了(郭晓冬演陈家鹄,胡军演陆从骏),但书才出到第二本,陈家鹄刚正式进黑室,那电视剧应该还的边写边拍吧。我预计这部书最起码要四、五本才能结束,第三本应该写到抗日战争结束,可能会提到中国人帮助破译日本计划轰炸珍珠港的密电;第四本陈家鹄应该偶然知道了当初军统的人为了把他拖进黑室而对他及其妻子惠子所做的伤天害理的坏事,加上对国民党政府战后所为大失所望转而加入共产党,留在国民党做卧底,为解放战争建功立业;如果有第五本,就要写到解放后他的命运了。 《风语》讲述的正是中国黑室的故事。主人公是一个惊世骇俗的数学奇人,天才破译家。他手无缚鸡之力,却能扭转乾坤,令人谈之色变;他不识枪炮,却是那场战争中最大的战斗英雄;他在纸上谈兵,却歼敌于千里之外;他孤身一人,但起的作用却抵得过一个野战军团;他门外有重兵把守,抽屉里有各种保健良药,却依然生死有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