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的影壁隔断了内外的视线,但是并没有阻断内外的通行关系,既保证了私密性又不像门那样冷漠。例如,门外的影壁在无形中将公共行走的道路纳入了自己住宅的控制领域,虽然并没禁止行人经过,但给人的感觉却是属于建筑内部。有的室外的影壁排成八字形,向外张开,突出了入口,既增加了建筑的气势,又带有欢迎的感觉。室内的影壁则除了有遮挡视线的作用,还作为室内与室外的过渡空间,标志着建筑内部空间的开始。一般一座建筑,只要走入大门看到了影壁和影壁上的装饰风格,基本就能够对建筑内部空间风格和院子的主人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影壁的分隔造就了中国传统院落幽静深远的特征。“庭院深深深几许”是古诗对于中国古典庭院的描述,与西方的一览无余不同,中国庭院讲求步移景异。例如,苏州园林的入口常常设置太湖石、粉墙、花窗用以屏蔽。室内也是同样的。室内的屏风与影壁有着相同的作用。总结说来,影壁对于建筑空间作用有四:
1、 增加了空间的层次感。每多一个影壁,就多了一个层次关系。
2、 形成了空间的明暗变化和抑扬变化,显得更为含蓄。从户外开敞的环境进入后,经过影壁的阻隔,再转入内部院落的开场空间,有明——暗——明的变化,使得原本并不是很大的内部空间在对比之下给游览者一个震撼,分隔与透视的关系相互结合,形成了虚实结合的内部空间。
3、 增强建筑的雕饰性。建筑物立面由于起结构作用,如果在上面进行雕饰会使得建筑装饰与结构混乱,结构不稳。所以中国古建筑的墙面一般都处理得比较简洁,但是会显得有些单调。所以在入口处通过影壁这一非结构部分的雕刻,增加建筑的趣味性,也利于表现建筑主人的品味。
4、 在中轴线上,将人的动线分为左右两股,使得人在参观建筑时沿着中轴线走但是流线加长,利于感受建筑的内部。
5、 曲折的流线,避免一览无余,同时便于与自然很好地融合。
6、 在庭院的各个入口部分形成了一个小的集散空间。在这个小的集散空间中,影壁成为集中性的景观。
影壁调整空间序列
影壁的装饰性
影壁作为一种中国古代小品建筑,它与中国古代建筑必须有共同的元素。影壁,其实就是中国古代建筑物立面的形象。“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14]和“尧之有天下也,堂高三尺” [15],中国古代建筑的三部分:栋、宇、堂,即屋顶部分,主梁部分和台基部分。影壁也可以分为这三个部分。
与建筑相比,影壁虽然没有内部空间,但是它的正立面与建筑很相似。虽然顶很小,但是也有正脊,也有庑殿、悬山、硬山和歇山之分,也覆有瓦片,装饰有鸱尾。有时甚至在檐下设有斗拱,以突出建筑物的气势。底座往往是须弥座,用方和弧的线脚形成丰富的立面,与西方的建筑线脚类似。中间壁身部分是最重要的,中心是影壁盒子,一般有题词或者雕刻,四角的装饰为岔角。上中下三段式构图和整个影壁的仙人走兽装饰与建筑一样,一同构成了统一风格的中国古建筑。
影壁的盒子部位常用水墨青砖,非常细腻。砌砖方向为斜向,有时也会刷白灰。影壁中央会刻植物或动物图案,往往为代表品行的梅兰竹菊或者代表吉祥的松、鹤、鹿,也有直接在影壁上刻诗句或者吉祥的话的。 影壁在现代建筑中的意义与价值
今天,很多乡村的院落继承了影壁这一建筑小品。
这是笔者的老家陕西省合阳县的老宅。这种形制的住宅在当地非常多。三面的建筑和一面的墙体围合出一个长向的院落毕业论文http://www.751com.cn/ 。三面建筑的门均开向内院,整个建筑的大门则开在一角,进入后正对着厢房的侧面,侧面上往往有壁画。在西北地区风沙较大,这样的设计保证了院子里不会有风沙直接吹入,同时保证了建筑的私密性。这种形制的院落在当地非常常见。
笔者的老家的院落模型
巴塞罗那德国馆
上个世纪初,著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提出了流动空间的概念。
流动空间的主旨是不把空间作为一种消极静止地存在,而是把它看做一种生动的力量。在空间设计中,避免孤立静止地体量组合,而追求连续的运动空间。空间在水平和垂直方向都采用象征性地分隔,而保持最大限度的交融和连续,实现通透、交通无阻隔性或极小阻隔性。为了增强流动感,往往借助流畅的极富动态的、极富动态的、有方向引导性的线型。[16]而影壁正是这种象征性的分隔,它对于现代建筑的中庭设计有重要意义。在巴塞罗那德国馆中,多次运用了独立的片墙得到了曲折的流线和丰富的空间变化,通过片墙的遮挡和透视得到了不同的对景,这与影壁的意义是相似的。
在今天,随着城市人口的密集化,越来越多的集中住宅使得庭院建筑越来越少。我们“不能只把看得见的东西作为传统照搬到现代建筑中来,而要注意眼睛看不见的东西”。[17]影壁对应于室内设计中的屏风。在今天外界环境嘈杂,屏风的使用,尤其是在中式建筑的室内设计中起到了同样的作用。今天的建筑应该比古建筑更加注重人的内心世界。屏风的使用,遮与透的变化能够营造出丰富的室内空间和光影效果。甚至通过使用植物盆景、小部件等也可以达到类似的效果。
屏风的分隔作用 屏风的装饰作用
入口屏风的透视与隔断 屏风分隔出前后两个不同性质的空间
参考文献:
1、《中国古代建筑史》 刘敦桢
2、《华夏意匠》 李允鉌
3、《中国小品建筑十讲》 楼庆西
4、《风水与建筑》 亢亮、亢羽
5、《晋商宅院》 介子平
6、《百度百科,影壁》
7、《影壁漫谈》 包明军、李斌
8、《中国影壁艺术探讨》 夏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