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形势下广播文学节目的生存对策
摘要 文学的衰落,使广播文学节目也有所式微。要让广播文学节目在新时期重振视听,除了加强节目的互动策划、眼光朝下和得到决策部门的支持和投入外,节目主持人的苦练内功、具备较好的艺术感悟和清雅语言也至关重要。广播文学节目必须既不离下里巴人之亲爱、又具阳春白雪之高雅,做到雅俗共赏,给人们的精神生活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呼应。
关键词 广播文学;生存对策;平民KTV;主持人内功;清雅语言
文学的美常常在朗读中得到最好的表达,所以我们对19世纪的西方上层社会生活总有着这样的印象:贵族小姐们在花园里一边读着小说或吟着诗歌,一边为爱的心思烦恼着;要么就是年迈的英国老爷对着暖暖的壁炉,听家庭教师用带着乡音的伦敦腔念诵刚刚出版的培根诗集。而后来随着广播在20世纪的普及,收听与欣赏无线电波中的文学节目成为了几代人的习惯与享受。怀想上个世纪80年代,江苏人民广播电台《文艺天地》中那首男女对播的著名的《四月的纪念》,如今30岁以上的过来人一定难忘当时广播文学曾经的辉煌。
然而,曾几何时,文学衰落了,与文学休戚相关的广播文学自然也受到影响。广播的听众已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而广播文学与听众的关系更是发生了历史性的位移。过去的文学听众,听广播文学节目不仅讲究播音演绎的意境韵味,还要寻找深刻的思想意义,为的是能陶冶性灵。现在,这种听众越来越少了,充斥众多频率的是各种流行音乐、娱乐恶搞节目,这个时代的主体听众们似乎认为这种情感宣泄的方式远比那些舒缓的文学来得更直接、更便捷,文学尤其是广播文学已经退守为广播媒体的一种似乎有些勉为其难的责任和自觉行为,退守为少数主持人坚守的一块精神净土。
虽然,很多的听众离开了广播文学,并不代表留下的广播受众就无所谓于广播文学节目的有无与好坏,相反,他们对广播文学的钟爱与专一,更应该激发起广播媒体工作者思考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广播文学节目,让这些品位受众享受同样有品味的节目。《今日有约http://www.751com.cn》是扬州新闻台创办了12年的广播文学专栏,曾被评为江苏省广播电视“优秀栏目”,节目多次在全国及全省评比中获奖,该栏目的生存与发展折射出中国广播文学节目的共同命运,本文主要将以此为例,分析与探讨基于广播文学主持人自身及外部的生存对策。
一、强化互动,定位平民,让广播文学成为受众的精神KTV
1、多形式的互动是网络时代传媒文学生存的“吸氧机”
广播文学要继续生存发展,首先必须改变自身传统的存在方式。广播文学不能自暴自弃,它的兴旺与否不能完全取决于其他介质文学的影响,而是要多从自身寻找原因。以往的文学节目大多采用播音加朗诵的形式,但在文学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广播文学应该用更加新颖的播出形式来吸引听众。广播文学节目的播出形式不应该仅仅限于过去呆板的那种“你播我听”,它像其他文艺节目一样,同样大有潜力可挖。比如,如果是网络抢走了你的风头,你照样可以利用网络;既然音乐娱乐节目能够通过短信、热线进行互动,你不妨也引进这种现代资讯工具。扬州新闻台的《今日有约》便是当地相当有影响的文学专栏,赏析的都是听众的原创作品,其中不乏高质量的美文,该栏目每周都要选出一位“文友之星”,并从每周评出的听众中再遴选出一位“月度之星”。在每月的月结节目中,主持人会邀请上月获奖听众共同主持,回顾精彩文稿、采访作者及专家,作者交待写作背景、讲述遗憾与得意之笔。因此,专家点评到位,听众参与积极,他们的作品不仅可以在这里发表,更可以通过网络跟帖投票的方式支持他们喜爱的作品。正因为如此,该节目始终集聚着一批固定听众。
《今日有约》专设的网站,最初考虑只是希望能给听众提供新的与主持人和嘉宾交流的平台,增强参与性,但是主持人很快发现,这个平台不仅仅是传者与受者之间的交流平台,论坛、链接作者博客还成为了受者与受者之间直接交流的途径,这些文学爱好者在参与节目后,相互之间构建了更紧密的联系,举行小型聚会,甚而成了推心置腹的朋友、执子之手的夫妻。
2、平民的情感、平民的天地。是当下广播文学的生存抓手
我们身处一个急速转型的社会,弄潮儿笑意人间,但时代生活更造就了大量的普通百姓和边缘人群。作为这个时代生活的镜子,当今的文学,内容可谓丰富庞杂,光怪陆离。受众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文学?归根到底,人是根本,只有表现人,尤其是表现普通人的文学才最具有活力,广播文学同样如此。多年的广播文学创作实践告诉我们——这是一个商业英雄的时代,但更是一个平民化的时代,广播文学只要面向平民,注重对平民的人文关怀,节目一定会受到受众的喜爱。
所谓面向平民,首先是题材上关注百姓身边的事——他们的苦乐、他们的奋斗、他们的抗争,他们的故事即使失败也能给我们以悲剧的美,他们的生活也许平凡却散发着真实的芳香,《北京人在纽约》也许传奇,却离我们太远;《省委书记》也许惊心动魄,却与我们百姓生活红墙相隔。如果说报刊尤其是那些大报是办公室族群们的专利,那么我们广播却应该甘愿与平民为伍,不仅关注他们,更要请他们成为我们的座上宾。事实上,他们用自己的热情与才华已经成为了我们广播文学节目的主角。比如《今日有约》全部的文学稿件都是来自听众的创作,而他们中的大部分只是普普通通的百姓,有的人也许是月薪三百元的企业保安,也许是小商品市场的摆摊卖袜者,也许是根本就没有工作。《今日有约》近年来有多件作品在全国及省级广播节目评比中获奖,节目题材几乎都是平民作者的草根故事。获全国二等奖的《写在生命的边缘》讲述的是一位来自盐城的中学老师、一位视写作为生命的重症肝炎患者的悲剧人生;获省一等奖的《风雨兼程》讲述的是一位生活清贫的文学青年创作并自费出版长篇小说的故事;《“玻璃之海”的梦》则见证了扬大人文学院一位女生四年的创作之路和文学梦想的实现……凡此种种,是广播文学对平民的人文关注,是平民听众对广播文学的深深挚爱。
3、广播文学敏感脆弱,始终需要传媒部门的政策性关爱
中国的媒体已经走入市场,广播文学同样要面向市场,但市场从来是媚强凌弱,弱者不应该、也不可能指望市场的照顾。但广播文学可以寻求作为公益事业的一分子而得到政府部门的关照,比如演艺事业要产业化运作,但依然有昆曲、清曲等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额外保护一样;又比如中国加入WTO,有幼稚产业需要得到几年的保护期,广播文学也应该得到广播电视管理与生产部门的政策性保护,否则它的存在和发展就必然面临危机。广播文学节目的确难以成为营利性为主的创收节目。它的运行,需要得到各级领导部门的支持和认同,因为它的存在最终赢得的不是利润,而是爱心与口碑、品位与责任。纵观欧美发达国家,一方面,物质生活异常丰富,另一方面,文学的创作、欣赏和出版依然旺盛,甚至成为了品质生活的外部特征之一。而各级国营电台对文学的传播与繁荣承担着自始至终的责任角色。在莫斯科地铁站,你可以看到绝大多数的候车者不是面色焦躁地徘徊,而是手捧书卷、静静读书,而且大多为文学著作。据了解,俄罗斯的电台也大多开辟有大量的文学欣赏节目。我国的主流媒体至目前为止,依然身兼公益事业与产业经营双重角色,为公益事业进行必要投入依然是一种义务,文学作为一件塑造人类灵魂的事业,当然需要得到政府及媒体的公益性彰显。因为迎合受众的趣味从来不是媒体生产的创造性行为,只有开发兴趣、引导兴趣才是体现媒体高尚社会责任感的创新举措。现代传媒若将商业逻辑过多地置入文化领域,让受众兴趣一味地掌握传媒文化,让文化与商品等同、公民与消费者混一,让消费能力、收视兴趣代替文化品位,则不仅限制了受众的文化选择权利,传媒文化也将沦为金钱的暴政或群氓的狂欢。文学凝聚着时代精神的精华,代表的是有品位的人生,它应该成为国人及其媒体共同持有的精神外貌。
当然,目前国内部分电台还保留着一些文学节目,只是播出时间在缩短、播出频次在降低、播出安排在非黄金时段。而就在许多电台热议要不要撤除最后的文学时间之际,上海台曾经名震业内的文学栏目《午夜星河》在停播后又恢复播出,已经成为广播文学节目存在需求的最好例证。
当然,广播文学栏目除了正常的节目以外。也需要通过面向社会举办各种丰富多彩、富有创意的活动,如“征文”、“朗诵”、作品结集出版等,以争取最广泛的社会影响、吸引尽可能多的商业赞助,从而更好地回馈媒体本身。
二、内功扎实的文学主持是广播文学节目的生存本体
当然。就广播文学节目而言,外在的构思、互动、策划再精巧,媒体单位和领导部门在政策上再倾斜,节目本身无魅力,这样还是难以真正树立品牌,不能吸引受众收听。由于中国目前广播节目除新闻资讯外,大多已衍化为主持人节目,即一个节目在正常运行下的策划、选题、主持、播出均由主持人一人独立完成,所以主持人已成为一档广播栏目能否真正受欢迎的关键。广播文学节目的传播方式至关重要,其最大的优势和迷人之处,就在于它通过声音气质的塑造、情感流向的展现,来构筑如诗如画的空中场景,从而提供给听众如痴如醉的心灵交流和听觉享受。也许作者送来的是未经雕琢甚至可能是外形粗陋的璞玉,而到主持人奉上的必须是外表细致又内核光彩的精品之作。
1、较强的文学审美能力要成为文学节目主持人的看家本领
我们深知,文学欣赏虽然不排除理智的认知因素的参与,但作为听众,主要借助于音响的感知、联想、情感体验以及理性把握观照,一步步接受欣赏对象的情感,从而在心灵深处产生对假丑恶的憎恶摒弃,对真善美的向往追求。所以文学节目给予听众的是多种心理要素的综合运动过程。在对这些作品的聆听过程中,我们常常产生情感的对流和宣泄,悲苦时泪湿青衫,畅怀时笑人彩云。正如托尔斯泰所说:“人们用语言互相传达自己的思想,而人们用艺术互相传达自己的感情。”这就要求文学节目主持人能够沉潜于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交流之中,充分调动自己的情绪记忆。如果缺少了相应的敏锐的情感体验,主持人就很难进入作品的规定情境,也就不能带领听众获得心灵上的震颤和灵魂上的净化。
《今日有约》里获省一等奖的节目《点亮心灯》中,曾介绍到主人公作者写给家乡妹妹的一首诗:《家书——致小妹》。诗中这样写道:“可是妹妹你别哭/我们都是吃过生铁的孩子/所以看透了饥饿的深浅也认识死神的狰狞/妹妹你放心/我可以背叛上帝/心却不会离开你一瞬/就像小时候我们沦落在沧州/面对一群恶狗/我抱起你的哭声……/我们虽不是勇敢的水手/但头颅必须高出浪峰。” 这首诗写出了一对经常被饥饿折磨、流落街头村口但决不服输的贫苦孩子的形象,诗的语言质感厚重粗砺又令人心酸。主持人在朗诵这首诗时,用心感受这首诗所蕴涵的面对苦痛愈加深沉的兄妹情感,所以朗诵时注重用内敛而坚定的处理方式打动听众。不少听众在网上留言,说他们从节目中似乎闻到了一股泥土的腥味。因此,只有当主持人沿着稿件提示的轨迹去充分感受作品,用自己的心去体会作者的心,才可能在丰富多彩的感知中领悟到作者的创作意图,进而按照自己的审美体验对作品进行补充和加工,最终实现作品的审美价值。
主持人对文学作品的把握感受还表现在要拥有较强的文学判断力。因为从传播效果上考虑,并不是所有的文学作品都适合走入广播,虽然现在听众的来稿普遍水准不断提升,但只有那些原作有意境而不抽象、内涵深而又形象、顺畅而又有感染力的作品才能被选择播出。而对于一些作品的文字艰涩之处,主持人必须进行深入浅出的润笔。获省一等奖的节目《亭亭小荷少年心》介绍的是在扬州举行的第五届“全球华人少年美文大赛”的获奖作品,才露尖尖角的亭亭小荷们固然才情万丈。但某些段落章句不免辞藻华丽恣肆、奇幻过度,播讲时就进行了合理修正,虽然当初删改时多有不舍,但实践证明,明白晓畅才能真正适合广播媒介的传播。
此外,随着文学事业的发展,如今创新作品不断增多,面对无数佳作,如何从听众心理出发,避免“大路货”,多给他们选择一些新鲜、有韵、独具特色的作品,也是对主持人的考验。而关键是熟悉文坛现状,善于对比、筛选,百里挑一。播撒良种,才会开出鲜丽之花。获省一等奖的节目《西域的忧伤》讲述的是汉代第一位和亲西域的公主——刘细君的故事,它得力于扬州作者的一部同名网络小说,由于节目的推介,听众不仅感受到这部网络小说独特的语言魅力,而且了解到这位早于昭君出塞72年的和亲公主的传奇,更为她凄美的故事以及被后人的遗忘而感伤。
2、准确的音乐鉴赏能力也为文学节目主持人之必备
一定的艺术鉴赏力对于每一位节目主持人来说都必不可少,对于广播文学节目主持人更是至关重要。深厚的艺术鉴赏力不仅有助于陶冶一个人的情操,改善一个人的精神气质,体现在节目制作中更能为节目直接添彩,而在艺术鉴赏力当中,音乐的鉴赏能力又是首当其冲。
诗人斯好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所有的语言都在岁月走过后苍白凋零,如果我们的心灵仍回荡着什么,那就是音乐。”
有人或许认为音乐鉴赏力对音乐节目主持人至关重要,但对于文学节目主持人来说似乎可有可无,这种观点其实是一种想当然。实际上,音乐与文学的结合更能增添听觉艺术的魅力,抒发和渲染情感,大大丰富语言的表现力,强化语言的感情色彩,并可以弥补语言无法表述的空间。诚然,音乐和文学都各有独特的魅力,这是任何别的艺术所不能替代的,但单纯的音乐往往由于抽象而不易被一般人理解,只有当音乐与文学结合起来,才可互为补充。比如,获省一等奖的节目《辣月星辰》赏析了四位听众的作品:中文系学生写作的《亲爱的小弟》,其背景音乐深情浓郁;网络写手老辣凝练的《刀手》则使用了风格冷峻的配乐;教师作者《土地啊,土地》的音乐则跳跃灵动、充满生机;一位擦澡工写来的《人间百态》垫乐清淡,还加配了浴室里淅沥的水声,四篇风格迥异的作品配上相应融合的音乐,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文学节目要紧随时代,除了文学作品本身的内容、文字特色要具有时代感外,使用的背景音乐同样需要时尚、新鲜,切忌几盘CD“万人配”,因为即使情绪很契合,也有老调重弹之嫌。《今日有约》节目就始终主张采用意境贴合的最流行的中外歌曲为文章画龙点睛,此外由于电影艺术已成为目前形势下的最高综合艺术形式,所以它往往集中了这个时代最优秀的音乐家的最新最好的创作,所以电影音乐也可以成为广播文学节目丰富的音乐源泉。也因为主持人平日收藏了大量的影碟及其电影音乐,所以在制作后来获全国二等奖的广播作品《高山流水遇知音》时,就能自如地使用到多部电影大片中或磅礴或空灵或诡异的音乐素材。也由于垫乐时尚不老旧,所以听众说,这样的文学节目从没有酸腐之感。
3、文学节目是否足够品位,还依赖于主持人清雅的语言表达力
文学是有品位的语言,文学节目主持人作为新型的文化传播者,使用的语言也应当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从而与作为节目本体的文学语言相匹配。
有声语言是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主要手段,它由语符、语义、语言的文化内涵三个层次构成,其中语义隐藏于语言代码的背后,反映了人们传播的意旨和目的,是有声语言的实质。所以,夏丐尊说:“在语感锐敏的人的心里,‘田园’不但解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但解作春天的雨吧。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自然的化工、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旨趣,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等说不尽的意味吧。”语言的文化内涵是能够将语言作为一种刺激物,使人们在获得信息的同时,引起审美想象,得到文化的陶冶和美的享受。
深厚而丰富的文化内涵,高层次的文化品位。是高水平文学节目主持人语言的基本特征,它首先表现在语词的选择搭配上。如主持人在《亭亭小荷少年心》的结尾说了这样一段话:
“这一场开在夏日里的盛宴已经在轻起的夜风中落幕,但我仿佛看到那满塘亭亭小荷的花蕾像饱蘸了朱砂的大号羊毫,正准备着要去书写更美好的文字、点染更绚丽的青春。等攒足了彻夜的雨露,他们,一定会绽放。”
把崭露头角的少年作者比作小荷,再将小荷比作朱砂笔,意指他们将描绘人生的青春篇章,这样不仅使语言显得雅致,又能引起受众的联想。
语词的选择反映了一个人的文化修养。知识积累越多,文化内涵就越丰富,语言的品位也就越高。当然,主持人的语汇要雅,并非文涩之词的堆砌,那反而会有一种做作和酸气,搞不好还会弄巧成拙。
古人说“语不惊人死不休”,是说做诗、写文章要字斟句酌才能写出传世篇章。其实,文学节目主持人的语言同样需要精于修辞、锤炼字句,做到高雅而不粗俗,韵味无穷而不是味同嚼蜡,给人以美感享受。
三、结语
综上所言,要让广播文学节目在新世纪的时空里重振视听,除了加强节目的互动策划、眼光朝下和得到有关决策部门的支持投入外,节目主持人的苦练内功、具备较好的艺术感悟和清雅语言也至关重要。唯有如此,我们的广播节目产品才能既具阳春白雪之高雅,又不离下里巴人之亲爱,雅俗共赏,给人们的精神生活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呼应,用文学的光芒照亮我们并不完美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