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边城》的冲突中看悲剧的成因
【摘 要】《边城》描述了一个世外桃源,一个优美的爱情故事。在这美的背后却充满了悲伤,每个人都是一个悲剧。悲从何来?这悲剧恰恰是各种冲突的必然结果。从内在来看,有个人自身思想的冲突;从外在来看,有各种文化的冲突。从这些冲突中,我们看到悲剧的必然性。
【关键词】《边城》;冲突;悲剧;必然性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沈从文在其中描述了一个风景秀美,民风淳朴,充满了“爱”与“美”的世外桃源。这里人性皆真、善、美。人人勤劳,奉献他人。如老船夫忠于职守,对过河人分文不收,实在难却则买了烟茶来招待过路人。船总顺顺虽是富人,但常常体恤穷苦人,老船夫死后,他资助并组织安排料理丧事。商客、妓女等各类人都待人以诚,表现出仁厚、纯朴的乡土性情。但为何美的背后是一个个悲剧呢?老船夫最终抑郁而终;翠翠独守渡船;大佬溺水而亡;二佬负气出走……究其原因,这是一系列的冲突导致的结果。正是客观存在的一系列内在、外在的冲突催生了悲剧。
一、“义”与“利”的冲突
小说最初围绕老船夫来描写边城人们重义轻利,老船夫为过路人撑船,任劳任怨,分文不取。文中描述道渡头为公家所有,故过渡人不必出钱。有人心中不安,抓了一把钱掷到船板上时,管渡船的必为一一拾起, 依然塞到那人手心里去,俨然吵嘴时的认真神气:“我有了口量,三斗米,七百钱,够了。谁要这个!”但不成,凡事求个心安理得,出气力不受酬谁好意思,不管如何还是有人把钱的。管船人却情不过,也为了心安起见,便把这些钱托人到茶峒去买茶叶和草烟,将茶峒出产的上等草烟,一扎一扎挂在自己腰带边,过渡的谁需要这东西必慷慨奉赠。有时从神气上估计那远路人对于身边草烟引起了相当的注意时,便把一小束草烟扎到那人包袱上去,一面说,“不吸这个吗,这好的,这妙的,味道蛮好,送人也合式!”茶叶则在辣月里放进大缸里去,用开水泡好,给过路人解渴。还有老船夫进城买东西时,边城人非但不收钱,而且自愿送给老船夫许多东西,肉、酒、粽子等等,老船夫却坚持给钱,撂下铜钱就跑。从中我们可以深切体会到边城人对“义”的坚守,一方面任劳任怨、不贪图利益;另一方面注重人情、不图私利。就像太平天国的理想纲领一样,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传统中对于“义”的秉承在边城得到完美的诠释。
小说在描述翠翠的爱情故事的关键时期,引入了“碾坊”,“利”在此开始与“义”发生冲突。“有钱船总儿子,爱上一个弄渡船的穷人家女儿,不能成为希罕的新闻,有一点困难处。”“二老,他问你要碾坊还是要渡船,你当真预备做他的孙女婿,接替他那只渡船吗?”、“二老,若这件事派给我,我要那座碾坊。一座碾坊的出息,每天可收七升米,三斗糠。”从边城人在看待“渡船”与“碾坊”的态度上,可看出在这里对于“利”的追逐。在外界新的事物的冲击下,边城人产成了一种矛盾的心理,一边是传统的“义”,一边是现实的“利”,该趋向于何者?此时的边城人更倾向于“利”。无论是船总顺顺,还是与二老一起的那些脚夫,甚至老船夫都是如此,老船夫在看到碾坊时,不仅心生欢喜,更想若自己也有如此的一个,给翠翠陪嫁,或许顺顺就会同意。我们明显可以看出,边城人对于“利”的追求。自然的人生天地里,古朴的民风也在日渐消失。沈先生在《长河・题记》中说:“一九三四年的冬天,我因事从北平回湘西,由沅水坐船上行、转到家乡凤凰县。去乡已十八年,一入辰河流域,什么都不同了。表面上看来,事事物物自然都有了极大进步,试仔细注意注意,便见出在变化中的堕落趋势。最明显的事,即农村社会所保有的那点正直朴素人情美,几乎快要消失无余,代替而来的却是近二十年实际社会培养成功的一种惟实惟利的人生观。
任何一种东西在过渡的时期都是新旧冲突与矛盾的斗争。边城人在面对“义”、“利”时也是如此。内心有着纠结与挣扎。船总顺顺在大佬死后想让二老要“碾坊”,致使二老负气出走,爱情终成悲剧;自身也郁郁寡欢。老船夫一方面在面对顺顺时,为自己没有“碾坊”感觉低人一等;另一方面又为自己无法给翠翠想要的婚姻而自责。最终抑郁而死,只剩下翠翠一人独守渡船。“义”与“利”的冲突隐藏在每个人行为的背后。在这两者的较量中无论何者胜出,结局都是悲剧。因为沾染“利”的爱情、人情都是不纯粹的,挣扎于其中做出的选择,已失去了纯真的最初目的,悲剧已是必然。
http://www.751com.cn/ 二、“感性”与“理性”的冲突
感性更多的是最本真的思想,理性则是自身思想与外在环境综合的结果。悲剧的产生源于选择,而选择则是思想的导向,渗透其内的“感性”与“理性”的冲突。
先看翠翠的母亲爱情的悲剧,本是两情相悦,为何终成悲剧?并没有人为的去破坏,也没有外力的强迫压制。他们在感性上来说,可以选择逃走,但理性又不允许他们这样做。“一个违背了军人的职责,一个必得离开孤独的父亲。”最终理性战胜了感性,也铸就了悲剧,不能在一起,共同去死。再来看,翠翠爱情的悲剧。一方面,倘若翠翠最初就明确表态自己喜欢二佬,或许大佬就会放弃,没有了希望,失望也会减少。正是翠翠太过感性,不表达自己,使老船夫误以为翠翠喜欢大佬,给了大佬太多的希望。最后当悲剧袭击时猝不及防。同样看二佬,太过理性。大佬死后,他完全可以和翠翠在一起,无论之前发生过什么,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可是,二佬内心是感性与理性在冲突,从感性来说他喜欢翠翠,希望和她在一起;从理性来说,他认为哥哥的死是因为翠翠和她爷爷,他无法面对翠翠,更无法面对自己。在这种冲突中,理性战胜了感性,他选择离开。
感情是要争取的,之所以会有爱情的悲剧,很多情况下是个人的性格使然。《边城》中的爱情悲剧,绝大部分是由于主人翁是被动地顺从,缺乏主动的追求。难道边城人就没有一种主观的意识?或许根本原因在于外在的因素限制了自身主观的意识,酿成悲剧。什么压制了主人翁的主观能动性?我想这要归咎于文化的因素。
从《边城》的冲突中看悲剧的成因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