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课程设计实践报告法律论文英语论文教学论文医学论文农学论文艺术论文行政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安全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 >> 艺术论文 >> 正文

洪洞生态修复景观工程移民文化展示区规划设计 第4页

更新时间:2016-11-8:  来源:毕业论文
三.基地现状
(一) 区域概况
洪洞县地处山西省南部,临汾盆地北端,东倚巍峨矗立的中镇霍山,西屏峰峦叠嶂的吕梁山,川流不息的汾河水由北向南纵贯其间;是山西省第一人口大县;这里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自然风光雄伟绮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物古迹星罗棋布,人文资源古老独特,民俗风情绚丽多彩,是名副其实的文物重点县和旅游资源大县,有“华人老家”的美誉。
1. 洪洞特色历史文化
洪洞,古称“神圣之邦”,传说中演绎八卦太极图的伏羲,炼石补天、抟土造人的女娲,统领四方的黄帝,禅让天下的唐尧,体恤万民的虞舜都曾在洪洞留下深深的印迹。
明代移民遗址山西洪洞古大槐树处(洪洞大槐树祭祖园)是海内外数以亿计的大槐树移民后裔寻根祭祖的圣地。
据史料记载,元末明初,频繁的战争和灾害使全国许多地方十室九空,而晋南风调雨顺,经济繁荣,人口稠密。为了发展经济,巩固政权,明政府于洪武三年(1371)至永乐十五年(1417),在洪洞大槐树下设局驻员,大规模迁民18次,总数达百万之众,共计554个姓氏,迁民遍布京、冀、豫、鲁、皖、苏、鄂、陕等18个省市,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长、范围最广的官方移民。因移民多在大槐树下汇集转迁,所以被称为“大槐树移民”。如今,数以亿计的大槐树移民后裔遍布全国各地,或辗转迁徙海内外。600余年来,洪洞大槐树被赋予神性,成为崇拜对象,被看作“家”“祖”“根”,成为亿万人心目中的家乡,古槐后裔纷纷回归大槐树寻根祭祖,形成了山西洪洞县独具特色的“根祖文化”。   
大槐树“根祖文化”是以明初大移民为背景,大槐树为图腾,洪洞地方文化为渊源,移民史实和纪念移民为主线,以文系宗亲之情为精髓的文化现象。 慎终追远、明德归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槐树根祖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社会整合力,保护和弘扬洪洞大槐树根祖文化,对增强海内外华人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大试生产成核剂对尼龙结晶论文参考文献
2. 地形地貌
洪洞县总面积1563平方公里,地势总的来说是东西高、中部低。东部为霍山,最高峰老爷顶海拔2347米。西部为吕梁山系,山势低缓绵长,最高峰泰山顶海拔1347.6米。中部汾河自北向南纵贯,平川轮廓也由北而南逐渐展宽。山地外围布有大面积的丘陵,靠东西两山自北向南连绵不断,多形成梁、垣、峁黄土地貌。全县可分山地、丘陵、山前倾斜平原、河谷阶地四种地貌单元。山地占总面积的18.9%,丘陵占32.8%,山前倾斜平原占26.7%,中部河谷阶地占总面积的21.6%。全县平均海拔430米。
3. 气候特点
洪洞县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一年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春季多风少雨,升温快、蒸发量大;夏季降水集中,雨热同步;秋季处于夏季风向冬季风过渡时期,前期夏季气候特征占优势,后期秋高气爽,但为时较短。光热资源比较丰富,水分资源不足,气象灾害多“十年九旱,旱涝交错”。
(二) 基地调研
项目位于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境内,设计范围位于洪洞县城境内的汾河两岸,其中东侧边界至汾河东侧的滨河东路,主要以老城区为主,西侧范围至城市总规中确定的滨河西路,主要以新城为主。北起恒富桥上游1.7公里处,南至飞虹桥下游2公里处,南北全长6.9公里。其中移民文化展示区位于总体规划范围的北侧占地61.7公顷。
1. 优势:本文来自辣/文\论"文|网,毕业论文 www.751com.cn 加7位QQ324~9114找原文
(1)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地处山西省南部,临汾盆地北端,东倚巍峨矗立的中镇霍山,西屏峰峦叠嶂的吕梁山,川流不息的汾河水由北向南纵贯其间。南同蒲铁路纵贯全县南北,多个客运站及铁路专用线。
(2) 旅游资源丰富。名胜古迹众多,悠久的历史文化,孕育了252多处人文名声及自然景观,闻名华夏的大槐树,全国四大名塔之一的广胜寺琉璃飞虹塔,全国唯一保存完整的明代监狱。都聚集在这块宝地上。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洪洞生态修复景观工程移民文化展示区规划设计 第4页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751com.cn 辣文论文网 严禁转载
如果本毕业论文网损害了您的利益或者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一定会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