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完善:理论分析与思路调整
经过上面对中国社区卫生服务的沿革与发展的介绍,发现了一些阻碍发展的问题。下面就对比较典型的几个的问题进行经济学分析,以便找到对它们的解决办法,为早日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一些建议。
(一)、对双向转诊制度的经济学分析
双向转诊制度,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区域内二级医院、三级医院、专科医院签订,让一般常见病、多发的小病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治疗,大病则专项二级以上的大型医院,而在大医院确诊后的慢性治疗和手术后的康复则可转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这样,就可以实现“小病不出社区,大病及时转诊”了 。
双向转诊制度其实是从最大限度上促使现有医疗资源的合理化利用,根据国家去年的统计报告三级医院的65%的门诊病人和77%的住院病人可以分流到社区,门诊平均节约45元,住院平均节约990元,全国上下可以节省2000亿元 。目前,双向转诊实际上变成了“单向转诊”,即社区医院把病人转向大型医院,但是大型医院没有把病人转回社区医院。产生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二点:第一,信任度问题。由于社区医院的硬件环境以及医疗人员的素质等原因,导致大型医院和病人对社区医院的不信任,所以没有把应该转回社区医院的病人转诊回去。第二,没有监督机制和统一标准。没有一个健全的机制和标准说明什么情况应该转诊,所以疾病的转诊难以控制和把握,就导致了大型医院和社区医院挣抢病人的现象。大家都追求各自利益的最大化,所以挣抢病人的现象还会升级。所以要建立转诊说明书规定“向上”和“向下”转诊的要求;提高社区医院的服务水平提高信任度;把社区医疗机构和大医院的利益协调一致,加强政府财政补偿和监督力度。
(二)、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基石——人才的经济学分析
社区卫生服务要想获得成功就不能离开全科医生(GP)。全科医生是实现社区“辣位一体”(预防、治疗、健康教育、康复、保健,还有计划生育)的关键,所谓“全科医生”是指经过全科医学专业培训,临床技能全面的高素质基层医疗保健人才,他们具有独立工作能力,能够对个人,家庭及社区提供便捷的全方位服务。GP并不是要求他们什么病都能看关键是要做到小病能处理大病能鉴别提出往大医院的转诊意见。蒋保季认为切实实做好“健康守门人”是GP的意义所在。GP做为社区医疗机构的“守门人”具备对常见病、多发病等一些疾病的治疗和康复能力。如果GP的医疗水平很高,那么社区医院就会凭借服务好而且价格合理从而吸引大批的患者,社区内的居民看病也会首选社区医院,GP的水平越高吸引来的患者人数就越多,反过来看病人数的增加也会促进社GP水平的提高,这主要从两个方面提高了GP的医疗水平:第一,看的病人多了,经验就多了,医疗水平也就提高了;第二,病人的增加必然导致收入的增加,从而也就吸引了高水平的医生加入GP的行列,从而提高了GP的总体医疗水平。这样就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从而达到了国家对社区卫生建设的目标。图5就说明了以上的理论,纵轴代表GP的能力,横轴代表去社区医院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