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难病的中医论治思路探讨
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结合现代医学,总结出点滴治疗疑难病的思路和方法,敬请同道指正。
一、概念
疑病与难病既相关连,又具有可区分性,临床统称为疑难病。
疑病就是对某一疾毕业论文http://www.751com.cn 病认识不清,处于疑惑、迷惑不解的状态,如神经官能症,自体免疫性疾病,无菌性炎症等。
难病是诊断明确,难予治疗、难以治愈的疾病,主要是有不(易)可逆性的特征。如糖尿病,冠心病,中风,癌症等。
某些生理性疾病亦可归属于疑难病范畴。如衰老、郁证、乳腺癌等。
疑难病还与下述情况有关:
1.与时代有关 如在古代《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众多的中医经典著作中,一些医家对困惑不解,疗效不佳,预后不良的疾病,多用“难治”、“难已”、“不可治”、“不治”、“死不治”、“逆证”、“死证”等概念来描述。随着时代的进步,有些疑难病证现在可以治愈。
2.与医学体系有关 有些疾病,中医、西医均认为属于疑难病或难治病;有些疾病西医认为是难治病,但对中医来说正是其专长;而有些属中医的疑难病,西医却不认为难治,有的已经解决或正在解决。
3. 随各人的水平境界而有所差异。
二、基本要求(条件、基本功)
1. 理论思文
① 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根本
知常达变,综合能力,反向思文。
思路开阔,想象力丰富,想他人之未想。
思文灵活,变动不居,周流辣虚。
② 汲取各种哲学思想:有利于触类旁通。
2. 人体认识:基础全面牢固,中西融汇贯通。
以细胞为核心:太极→二仪(阴阳)→四象→八卦→辣十四卦。
① 微观:细胞→细胞器→分子→原子→电子云。
② 宏观:细胞→组织→器官→脏腑经络→天人相应。
③ 三羧酸循环与递质代谢。
3. 药物认识:西药的付作用主要是忽略了药性。
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十八反、十九畏。
现代药理研究。
三、诊治思路
1. 审症全面:毕业论文http://www.751com.cn
(1)不适症状全盘罗列;
(2)抓住主症;
(3)寻找考虑主症与兼症的内在联系,明晰思路;
(4)诊脉可以定病位,望诊可知病之浅深轻重;
(5)参考有关理化检查,查阅西医认识。
2. 追究病因:问诊可以追索原发病因——治病求本
疑难病的病因病机多样复杂,大致归纳为:
⑴外伤积损,经络瘀阻(局部萎废、痛证首先考虑有否外伤)
⑵失治误诒,久病迁延(虚虚实实)
⑶劳极失调,正损难复(虚劳)
⑷表邪不解,病变多端(风水——表邪未解之慢肾)
⑸邪毒壅盛,正微衰败(传染病——特异病原体)
⑹痰邪为祟,怪症迭出(眩晕,麻木)
⑺营卫倾移,真邪不别(自体免疫病)
⑻先天胎传,基因异常(癫痫,遗传病)
⑼极变而反,自稳失调(肿瘤)
⑽情志障碍,气机失调(郁证)
⑾ 心灵创伤,精神失常(癫狂)
⑿ 邪气契恋,缠绵难愈(乙肝后期)
⒀ 药物毒害,创重不返(白血病,耳聋,四环素牙,肿瘤)
3. 考察求治过程:详查每个求治过程,设想(推理)每一环节可能的失误,总结(寻觅)
确定某一环节为失误根本。
4. 思考无效缘由:查出诊断失误,明确治疗用药无效的缘由。如风寒感冒引起发烧,
却用物理降温。
5. 其它环节:
对于疑难病,必须层层剖析,环环兼顾,细致分析,才能施治精到,针对性强。
考虑因素有:
(1) 自然界:
① 时间:病情轻重是否与年、月、日、时有关,如肾气虚,晨起时腰痛明显。
② 地理:地方病。
③ 气候:时气致病。
(2) 人体:
① 年龄:女7男8的生殖规律,10年的生理衰老规律。
② 男女:男以补气为主,女当理血为先。 男应气中求阴,女可血里取阳。
③体质差异:先天禀赋、后天调养、阴阳二十五人形、左右阴阳。
6. 诊断明确,辨证要领:
运用中医、西医、宏观、微观,尽可能做出正确诊断。
并灵活运用脏腑、辣经、三焦、卫气营血、八纲等辨证,抓住要领,因疾病均有各自的变化发展模式,有规律可循。
7. 治疗原则:
(1)标本缓急
近期疗效、远期疗效。
“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
“治病必求于本”
①急则治标
②缓则治本
③标本兼治
(2)审因施治 治病求本
①外感
②内伤
③不内外因
(3)辩证论治 补虚泻实
①补虚: 阴阳气血精神津液
②泻实: 痰瘀火邪
③补泻兼施: 先补后泻、先泻后补.
(4)三因制宜
①因时制宜 时间
②因地制宜 空间
③因人制宜 体质
根据临床经验,我认为:审因施治是根本,辨证论治是纲领。此因为致病根本原因。
8. 选药思路:
(1)审因用药
①外感——解表祛邪
②内伤——培补扶正
③不内外因——专病专药,如药源性损害,环境污染等。
(2)辨证选药
按脏腑辨证,以阴虚为例,选药如:
a.肝肾——女贞子
b.肝肺——天冬
c.肝胃——生麦芽
d.肝脾——石斛
e.心肝——酸枣仁
f.心肺——百合
g.心脾——莲子肉
h.心肾——柏子仁
i.心胃——知母
j.脾肾——黄精
k.脾肺——山药
l.肺肾——地骨皮
m.肺胃——北沙参
n.肾胃——玄参
(3)部位遣药:引经药,部位用药。
引经药如:
太阳——羌活
少阳——柴胡
阳明——白芷
少阴——细辛
太阴——苍术
厥阴——牵牛子
部位用药如:
a.头——藁本
b.面——白附子
c.项——葛根
d.手——桂枝
e.胸——瓜蒌皮
f.背——防风 g.腰——金狗脊
h.腿——牛膝
附:选穴思路
(1)循经 对因治疗
(2)症状 对症治疗 专病专穴 如痰取丰隆
(3)病机 辩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