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介素8联合CRP测定对冠心病患者远期心血管事件的预测意义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白介素8(IL_8)联合C反应蛋白(CRP)测定对冠心病(CAD)患者远期心血管事件的预测意义。方法 13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CAD患者,分别在入院时测定IL_8、CRP,并按各自水平分组,通过2年随访,观察比较远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2年后共发生心血管事件41例,调整了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传统危险因素后,Cox风险回归提示IL_8≥228.6pg/ml是预测远期事件的独立危险之一(相对危险度1.89,P<0.05),CRP≥0.03g/L的相对危险度为2.33(P<0.01),而两者同时升高的患者(IL_8≥228.6pg/ml合并CRP≥0.03g/L)为3.1(P<0.01)。结论 联合测定IL_8及CRP水平有助于提高对冠心病患者远期心血管事件的预测意义。
【关键词】 冠心病;白介素8;C反应蛋白;心血管事件
近年来,作为炎症的重要指标,CRP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重要作用已得到了公认[1~3]。在CAD患者,特别是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有明显的炎症因子表达。本文对CAD患者同时测定了CRP和IL_8,旨在观察两者联合测定对预测心血管事件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安吉县中医院心内科2005年1月至2005年12月住院的CAD患者130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至少1支以上主要冠状动脉狭窄大于50%,排除心房颤动、心肌病、肿瘤、严重外伤以及感染等其他炎症性疾病(冠脉造影及冠脉支架植入均在浙江省中医院完成)。其中男性100例,女性30例。年龄38~80(64.2±10.3)岁。所有患者于入组采血时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血液检测
1.2.1 血液生化检测:受试者于入院后冠脉造影术前采静脉血液5ml,用日本Olympus 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HDL_C、LDL_C和CRP等。
1.2.2 IL_8的检测:用流式细胞仪检测IL_8水平(试剂盒经联科生物购自美国Bender公司)。并根据FlowCytomix软件计算IL_8浓度。
1.2.3 以0.03g/L作为CRP的界点[4],分为高CRP(≥0.03g/L)组60例和低CRP组(<0.03g/L)组70例;以228.6pg/ml(IL_8的75%分位数)作为IL_8的界点,分为高IL_8(≥228.6pg/ml)组32例和低IL_8(<228.6pg/ml)组98例;CRP≥0.03g/L和IL_8≥228.6pg/ml者共有19例。
1.3 随访:通过门诊、病房或电话方式,对130例病人进行为期两年的随访,所有患者按照冠心病二级预防给予药物治疗,包括他汀类、阿司匹林、β受体阻断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等,植入冠状动脉支架者常规予以氯吡格雷至少1年。心血管事件包括需住院的复发性心绞痛、冠状动脉重建、心肌梗死、严重心衰(纽约心功能分级Ⅲ~Ⅳ级)、脑卒中、心血管死亡。
1.4 统计学分析:资料应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单样本K_S检验计量资料的数据分布类型。以传统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每天>10支超过10年)为协变量,Cox回归比例风险模型分析高IL_8以及高CRP与远期心血管事件的关系并分别计算其相对危险度。计数资料使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随访结果:2年后共有心血管事件41例,其中包括冠状动脉血管重建10例,需要住院的复发性心绞痛患者14例,严重心力衰竭7例,急性心肌梗死2例,脑卒中3例,心血管死亡5例。
2.2 心血管事件与测定的IL_8及CRP数值关系见表1。
IL_8与远期心血管事件:高IL_8组与低IL_8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χ2=4.62,P<0.05。在调整了传统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后,高IL_8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其相对危险度为1.89,P<0.05。
CRP与远期心血管事件:高CRP组与低CRP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χ2=7.15,P<0.05。在调整了传统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后,高CRP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相对危险度为2.33,P<0.05。表1 各组主要心血管事件随访结果注:与高组比较P<0.05
高IL_8联合高CRP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58%(11例),较单因子升高或两因子均低者(事件发生率27%)明显升高,调整了上述传统危险因素后,其发生远期事件的相对危险度为3.1(P<0.01),较前单因子水平增高组明显升高。
3 讨论
近年来,炎症因子逐步受到关注,特别是CRP,被认为在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和破裂中都起到了关键作用。冠心病的传统易患因素一般是高龄、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吸烟等,而新的危险因素(C_反应蛋白、止血激活剂标志物、白介素6和白介素8、纤文蛋白原等)和传统因素共同运用能够提供对心血管疾病危险性最好的评估[5]。
高CRP水平已经用来预测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6],本研究根据AHA/CDC,以0.03g/L为切点[4],将对象分为高CRP(≥0.03g/L)及低CRP组(<0.03g/L),2年随访发现,两组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在18个月之后开始出现统计学差异,2年后高CRP组的事件发生率为45%,较低CRP组20%明显增高(P<0.05);调整了相关传统事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后,其相对危险度为2.33,提示高CRP为预测远期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与过去的研究结果一致。
白介素(IL)家族中的IL_1、IL_5、IL_6、IL_8、IL_12、IL_18、及肿瘤坏死因子_a、干扰素_γ等促炎症细胞因子中,IL_6和IL_8与冠心病关联最为密切,IL_8作为一种新发现的细胞自身调节因子,对嗜中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均具有趋化作用,并可显著激活嗜中性粒细胞,与IL_1β、IL_6及肿瘤坏死因子_a类似,是参与机体炎症反应和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的重要介质,且与疾病的活动性有关。已有较多研究表明,IL_8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过程,并加重动脉粥样斑块的不稳定性[7]。本实验采用流式细胞仪对血清IL_8进行测定,结果提示IL_8在冠心病患者中明显升高,高IL_8(≥228.6pg/ml)组与低IL_8(<228.6pg/ml)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在2年后差异出现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另外,本文发现,在高IL_8合并高CRP组,其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前两组,2年后为58%,其相对危险度为3.1,与单因子升高组相比,其大大增加了对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提示对于冠心病患者,与单独测定CRP相比,联合测定入院时IL_8及CRP水平将更有助于预测未来的心血管事件。有资料显示[8]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CRP和IL_8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呈显著负相关,炎症因子升高越明显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越高。
本文结果显示CRP,IL_8同样可能是冠心病发生远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而联合测定该两者水平能提高对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但本文样本量较小观察时间较短,随访中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的使用未能完全一致,对远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判断可能存在一定的影响。确切的结论尚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Morrow DA, Rifai N, Antman EM, et al. C_reactive protein is a potent predictor of mortality independently of and in combination with troponin T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a TIMI 11A substudy. 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J]. J Am Coll Cardiol, 1998,31(7): 1460-1465.
[2]Pasceri V, Willerson JT, Yeh ET. Direct proinflammatory effect of C_reactive protein on human endothelial cells[J]. Circulation, 2000, 102(18): 2165-2168.
[3]Ridker PM. High_sensitivity C_reactive protein: potential adjunct for global risk assessment in the primary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J]. Circulation, 2001 103(13): 1813-1818.
[4]Pearson TA, Mensah GA, Alexander RW, et al. Markers of inflammation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pplication to clinical and public health practice[J]. Circulation, 2003, 107: 499-511.
[5]Mukamal KL, Kronmal RA, Tracy RP,et al. Traditional and novel risk factors in older adults: cardiovascular risk assessment late in lift[J]. Am J cardiol, 2004,13: 69-80.
[6]Ridker MP. C_reactive protein_A simple test to help predict risk of heart attack and stroke[J]. Circulation, 2003,108(12):e81-85.
[7]Ozeren A, Aydin M, Tokac M, et al. Levels of serum IL_1beta, IL_2, IL_8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_alpha in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J]. Mediators. Inflamm, 2003,12:361-365.
[8]Takahashi T, Anzai T, Yoshikawat, et al. Serum C_reactive protein elevation in left ventricular remodeling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_role of neurohormones and cytokines[J]. Int J Cardiol, 2003, 88:257-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