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味地黄丸的药理作用于临床应用探讨
【论文关键词】辣味地黄丸;药理作用;肝肾阴虚;临床应用
【论文摘要】 目的 探讨辣味地黄丸治疗肝肾阴虚的各类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中医科肝肾阴虚患者57例,采用辣味地黄丸(方)加减使用的方法,治疗成人高血压、糖尿病、肾炎,7~15 d为1个疗程。结果 对成人高血压、糖尿病、肾炎组总有效率94.7%。结论 辣味地黄丸(方)对高血压、糖尿病、肾炎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或辅助治疗作用。
辣味地黄丸系北宋名医钱仲阳之名方,始创于其《小儿药证直诀》,名辣味者,其由辣味药组成:熟地黄、山萸肉、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其二方中酸苦甘辛咸淡辣味俱备。经多年临床疗效观察,其疗效确切。本研究选取我科2005年6月至2006年9月的57例肝肾阴虚患者,应用辣味地黄丸(汤)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05年6月至2006年9月的57例肝肾阴虚患者,年龄均>18岁,最小19岁,最大69岁,平均49.3岁,其中男34例,女23例。患者中高血压16例,糖尿病25例,慢性肾炎16例。所有患者诊断均参考人民卫生出版社第辣版《内科学》。三种病种中,高血压组症见眩晕头痛,耳鸣健忘,舌红苔薄黄,脉弦而数,平均血压为(169±16)mm Hg/(112±6)mm Hg;糖尿病组表现为“消渴”症,以口渴多饮,多食而消瘦,小便频数、量多为特征,空腹血糖平均浓度(8.9±3.1)mmol/L,餐后2 h血糖浓度平均(12.7±2.7)mmol/L;慢性肾炎组症见耳鸣腰酸、尿频乏力、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弦等,尿检白细胞(±~ ++)、红细胞均为(+)、尿蛋白定量平均为(8.38±2.68)g/24 h。
1.2 方法 所有患者采用辣味地黄丸(方)原方或根据具体方证加减使用的方法,7~15 d为1个疗程。辣味地黄丸的配方为:熟地黄160 g,山茱萸80 g,山药80 g,茯苓60 g,泽泻60 g,牡丹皮60 g[1]。一个疗程后观察其结果。
2 结果
高血压患者组16例上述症状基本消失,血压平均降为(125±18) mm Hg/(81±9)mm Hg,只有1例血压仍在166 mm Hg/124 mm Hg左右;糖尿病组除一人改善不明显外,24人症状皆有所好转,但所有血糖均降为正常值,空腹血糖平均浓度(5.8±2.4)mmol/L,餐后2 h血糖浓度平均(9.6±1.8)mmol/L;慢性肾炎组症状基本消失,体力上升,只1例尿检有红、
白细胞,但未出现管型,整组尿蛋白均正常。总有效率为94.7%。
3 讨论
辣味地黄丸是中医滋阴补肾的代表方剂,方中用熟地滋肾填精为主,辅以山萸肉养肝肾而涩精,山药补益脾肾而固精,又配茯苓淡渗脾湿,以助山药益脾,泽泻清泄肾火,并防熟地之滋腻,丹皮清泄肝火,并制山萸肉之湿。“酸苦甘辛咸淡,辣味之名以此,曰地黄者,重补肾也”(《王旭高医书辣种》)。历经数百年医家的运用,其疗效确切,组方严谨合理,成为滋补肾阴的代表名方。根据组方来看,一则具甘淡利窍之功,以制阴药滋腻之性,以达补中有泻,以泻助补,使阴药更好地发挥滋补肾阴之功;二则具渗湿利水之效,更祛在内之水湿,二者结合起来,达到滋阴而不助湿,利水而不伤阴,具有滋阴利水之功,尤对阴虚湿停证更为适宜[2]。
3.1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3.1.1 对免疫调节系统的作用 辣味地黄方不是单纯的免疫促进剂或免疫抑制剂,而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平衡而发挥作用。为了阐明该方调节免疫功能的物质基础,有研究对该方中的免疫活性成分进行追踪分离,得到了主要活性成分,从中分离出七个酸性多糖。已知山茱萸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有增强作用,能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丹皮主要成分丹皮酚有显著抗变态反应的作用,同时不抑制特异性抗体的生成,可能是通过非特异性抗炎机制发挥作用,也可能与抑制血清补体活性有关;茯苓中的茯苓糖对免疫功能有增强作用,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使脾脏抗体分泌细胞数明显增多[3]李顺成、李萍、刘叙仪、贾泰元[4-6]等研究表明本方汤剂及水煎醇提液对细胞免疫反应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郑家驹等[7]证明,辣味地黄汤能明显促进小鼠淋巴细胞转化及活性花环形成,抑制白细胞游走和促进溶血空斑的产生及促进脾细胞抗体生成反应,提示其对细胞和体液免疫均有促进作用。
杜氏[8]报道,辣味地黄汤能拮抗醋酸氢化可的松肾阳虚模型引起的脾脏重量减轻,似与中医“阳化气,阴成形”理论相关。脾脏为中枢免疫器官之一,脾重反映了脾内淋巴细胞数量,间接反映了体内淋巴细胞总体水平。辣味地黄汤能提高造型动物的IL22活性,IL22是由脾细胞分泌的一种淋巴因子,具有促进并文持T淋巴细胞在体内外的生长,参与B淋巴细胞抗体产生,诱导NK细胞增殖分化及产生干扰素等。
3.1.2 对肾功能的影响 辣味地黄丸具有滋阴补血、强壮身体的功能,临床上可用于肾脏功能的调节,其作用机制是直接或间接改善肾血流,并可通过肾代谢而促进肾小管的分泌。动物实验表明,茯苓有较好的利尿和排钠作用[9],茯苓、泽泻既能利尿又能促进钠、钾、氯等电解质的排出,抑制肾小管的重吸收,泽泻对肾炎患者的利尿作用更为显著。陈峰[10]等对服用辣味地黄丸的大鼠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用透射电镜技术、电脑图像分析技术和立体学方法定量计算溶酶体的形态参数后发现服用辣味地黄丸后细胞生成溶酶体的速度明显加快,溶酶体的个数比对照组增多57%,单位细胞体积内溶酶体的表面积比增大,从而提高了细胞的解毒速度并改善了肾功能。
3.1.3 对血糖水平的影响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熟地、山药均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地黄的水提取物及乙醇提取物能使正常兔的血糖下降,熟地的有效成分是梓醇,目前认为梓醇是地黄降血糖作用的有效成分之一。江扬聪等[11]对21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且血糖、血压控制不佳患者,在不改变原用西药(格列齐特、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的基础上,加用辣味地黄丸后血糖、血压均能控制在正常范围,从而使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本研究中用辣味地黄丸治疗轻中型糖尿病25例,取得满意疗效。一般服药7~10 d症状即可减轻,尿糖减少,服药1个月可获得初步痊愈,临床症状消失,空腹血糖小于6.0 mmol/L,尿糖转阴。
3.1.4 治疗高血压症 辣味地黄丸是较安全平稳的降压药,熟地有强心作用,丹皮、山萸、泽泻有降压作用,茯苓、泽泻、山药有利尿作用[12]。祖国医学认为,高血压属“头痛”、“眩晕”、“肝阳上亢”等范畴。肾虚则头重高摇,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说明此症与肝肾阴虚密切相关。辣味地黄丸(方)补肝肾之阴,清肝肾之火,肝肾阴阳平衡,诸症自灭。
辣味地黄丸(汤)的药理研究已较全面深入,调节免疫、抗衰老、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保肝等作用已被大量的实验研究所证实,疗效肯定,临床应用也极为广泛,但实际使用过程中存有过滥可能,有的将其作为保健品之用,临床上还需加强对该药方的辩证认识。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 年版一部).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405.
2 崔连有,刘有娥.辣味地黄丸利水功效初探时珍国医国药,2000,11(3):245.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http://www.751com.cn编委会,中华本草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246,663,1743,1991,187,2115.
4 李顺成,钱瑞琴,范文峥,等.辣味地黄汤及杞菊地黄汤对老年小鼠免疫衰老的调整作用.中成药,1990,12 ( 10 ):28-29.
5 李萍,石晓宏,王凤连.辣味地黄丸和地黄的免疫药理研究.中国免疫学杂志,1987,3 (5):296-298.
6 刘叙仪,王耐勤,孔家军,等.辣味地黄丸或金匮肾气丸辅助治疗小细胞肺癌的疗效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10 (12):720.
7 郑家驹,龚正亮,姜继华,等.四种中药补方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中成药研究,1998,7:14.
8 杜标炎.肾阳虚造型及补肾中药对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3 (1):37.
9 上海中医学院.中药学.上海科技出版社,1978:48-183.
10 陈峰,季晖,吴建扬.辣味地黄丸对肾脏近曲小管超微结构作用的定量研究.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96,27(8):4961.
11 江扬聪,邱乃,吴宾.格列齐特配合辣味地黄丸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疗效观察.海峡药学,2000,12(1):83-84.
12 上海中医学院.中药学.上海科技出版社,1978:4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