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课程设计实践报告法律论文英语论文教学论文医学论文农学论文艺术论文行政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安全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 >> 医学论文 >> 正文

试论心理健康与大学生成才的关系

更新时间:2014-11-4:  来源:毕业论文
试论心理健康与大学生成才的关系
[摘  要]  心理健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大学生将来要从事科学技术的创造活动或其他各种专业活动,这些活动的复杂性、创造性、长期性与艰苦性要求科技人员或其他专业人员不仅要有一个健壮的身体,而且要有一个健康和谐的心理品质;不仅要具有一定的智力发展水平而还要具有相应的个性品德素质。积极引导大学生具备健康的心理,为其顺利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既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大学生教育的客观要求。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健康;成才;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生产力获得迅速的解放和发展,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生活在这个时代急流中的大学生,由于所学专业不同,业余兴趣不同,家庭经济地位不同,思想认识也不尽相同,部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出现了明显的差距,他们对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产生了困惑、焦虑,看问题缺乏科学的分析,甚至对学习没有兴趣,不能正常学习,其聪明才智得不到正常发挥,跳不出“自我为中心”的小圈子。其中的个别人还表现为严重的心理失调,不能文持正常的生活、工作。这对大学生的顺利成才有百害而无一利。如何消除他们的心理差距,使其顺利成才,这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
一、心理健康对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意义  
l、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几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因此,大学生追求全面发展的成才目标,必须重视心理健康。  
2、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  
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自己。上大学前,在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犹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生活的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3、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  
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己发生了很大变化,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等方式,择业的竞争必然会使大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惑和不安定感,惊叹“皇帝女儿亦愁嫁”。因而,面对新形势大学生要注意保持心理健康,培养自立、自强、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质,锻炼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使自己在变幻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作出选择适宜自己角色的正确抉择,敢于面对困难、挫折与挑战,追求更加完美的人格,为事业成功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4、心理健康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  
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他们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通常表现为气质和性格两个主要方面。气质主要是指情绪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气质所包含的特征外,还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现为思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参与意识较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等等,这些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但对个体大学生而言又具有不同的差异。这就要求学校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分析和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不断地加强心理品质修养和锻炼,为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对新世纪我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推进素质教育是各级各类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从素质教育的观念出发,构成人才的基本要素可以概括为知识、能力、素质;人才的素质又可以分为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是灵魂,心理素质是其他素质发展的基础,是中介因素,对素质教育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良好的个性性格,可以使大学生在社会化的过程中,自觉地接受社会道德规范的约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而不健康的性格,如狭隘自私、狂妄自大等,是形成政治意识模糊、思想落后和道德品质低下的基础。  
心理健康是有效学习的基础,而各种学习的兴趣和自我提高则是心理健康的标志。心理健康的大学生,一般说来,其大脑皮层神经活动的灵活性、强度、平衡性都比较强,分析综合能力也比较强,经常感到心情愉快、无忧无虑,易于在大脑皮层形成优势兴奋中心,学习的效率也高;坚强的意志品质,又能主动积极地去克服困难,获得好的成绩。  
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是互为因果、互相影响的。长期的忧虑、烦闷、绝望等,会导致生理上的异常,产生身心疾病。心理健康可以减少或减轻病痛。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对学生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的需要  
国家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的改革和深入,使得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分制的逐渐推行,高校招生年龄、婚否限制的取消、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深入,将会给传统的学生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原有的校系班三级垂直管理模式将会被纵横交错的管理模式所取代。校系班这种管理模式的职能将会弱化,班级的概念会淡化,以班级为基础的教学、文体活动将会相对减少,学生之间的交流、接触更多的将会在课外和宿舍进行。而宿舍又存在社会化,换句话说,就是学校对学生纪律的管理。行政的管理会放松,而对学生的指导和服务功能则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就业指导中心、勤工助学指导中心、社团活动中心及学生生活指导中心等将会应运而生。这类中心将会直接面对个体学生,不受时空的限制。只有这样,学校的整体德育功能才不会弱化。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般来说,大学生正处于青年中期,是人生中生理心理发生最剧烈变化的时期,心理学家霍尔将这一时期比喻为人生航行途中的“疾风怒涛”般不平静的时期。然而,这一时期又是人生中最富有生命力最关键的时期,他们将面临学习、就业、恋爱、交友和社会适应等—一系列问题。现今在校的大学生中,独生了女越来越多,特殊的家庭环境使许多独生了女养成了依赖性强、意志薄弱、合作能力差等不良个性特征,再加之他们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这又不可避免地给正在成长中的大学生带来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强烈、更巨大的心理冲击。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许多大学心理调查表明,我国大学生心理状况不容乐观。去年,北京三所著名大学在升学仅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就各发生一起大学生自杀事件。天津高校调查表明,有 28%的学生存在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导致自杀的原因有失恋、父母离异、就业压力及学习压力过大、患有严重疾病等。在校大学生中出现心理障碍倾向者的比例大约在30%——40%左右,而其中存在较严重心理障碍的大学生大约占总数的10%左右,存在明显心理障碍的部分学生不得不因此休学或退学。缺乏良好心理素质的大学生更是普遍存在。心理问题的存在,不仅直接影响到他们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而且还将对他们毕业后的敬业、乐群、修我和幸福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三、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
1、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中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文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心理素质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人所有素质的基础。只有心理健康,大学生的德、智、体、美才能得到全面发展;只有心理健康,才能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既是学校心理教育实施的主要途径,也是各科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学过程都包括着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为教学过程是以社会历史积淀的文化知识、道德规范、思想价值观念为内容和主导的。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只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就能够把人类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即内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观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在他们身上持久扎根,实现以各科教学促进心理素质教育的作用。
2、采取不同形式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一个人的成长,必然经过许多艰难曲折。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一个人能否经得起考验,能否战胜逆境勇敢地拼搏和进取,是成功与否的关键。意志薄弱者在大风大浪里必然被淹没,心理素质优秀者则能在大风大浪中增长才干、显露才华,成为时代的佼佼者。但从当代大学生的现状来看,在抗挫折、耐磨难方面普遍存在缺陷。不少学生遇到困难或挫折后经不起考验,精神上处于压抑状态,情感失控造成心理疾病。我们应根据当代大学生成才的需要,通过不同的形式,对他们进行挫折教育。首先要教育大学生自觉学习挫折理论,正确认识和对待挫折。认识到挫折可能是一座埋葬弱者的坟墓,使人在成才的道路上夭折。也可能是磨炼强者的火炉,使人由糊涂走向聪明,由自傲走向谦逊,由幼稚走向成熟,由脆弱走向坚强,由错误走向成功。挫折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自古英雄多磨难,纨绔子弟少伟男。”,只有那些在布满荆棘的弯弯曲曲的羊肠小路上不畏艰难困苦、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顽强站起来并善于总结经验,勇于进取的人才能创造人生的辉煌。其次,要接纳大学生倾诉,宣泄挫折,给予安慰和同情。通过释放不愉快的情绪,使他们消除压抑,达到心理上的平衡。第三,帮助他们正确归因挫折。对于交友、恋爱的挫折,要泰然应对。因为单相思而寻死觅活影响学业是没有必要的;对学习方面的考试失利,要重视,但不要看的过重,通过考试发现自己知识上的盲点和学习方法上的缺点;对于升学方面的考研落榜,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或者继续朝着原来的目标努力,或者先工作一段时间后再考虑;对于就业方面的悲观失望,应反思自己原有的就业观念,要相信自己,完全没必要为就业的一次或多次挫折而怀疑自己的能力。第四,要创设情境,让他们感受挫折,领略生活的艰辛和社会的复杂。通过转移、升华、补偿等方法,理智地走出挫折的阴影,从而锻炼、培养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获得人生追求的最佳状态的成功。
3、紧紧围绕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消除抑郁、焦虑、孤独等消极情绪的重要手段。与人和睦相处不仅可以获得丰富的信息和热情的帮助,还可以使欢乐得到体现,痛苦得到渲泄,从而保持身心健康。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复杂而多变的社会环境中,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使不少大学生感到世间真情难在,看不惯世风又无力改变,于是有的大学生走向自我保护与自我封闭的孤独境地。这种不良的人格因素严重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正常交往。实际上,大学生年龄相近,志趣相仿,生活集中,朝夕相处,容易达到心理上的沟通,这对于克服心理障碍,自觉向别人学习,增强人际交往能力是极为有利的。因此,第一,大学生要改变社交观念,不要把交往看作是浪费时间,耽误学习,而是扩展视野、增强心理健康的必要手段;第二,要扩大社交范围,只要对学业、思想有所启发,都要乐于交往,形成立体的良好的人际关系;第三,要注意交往对象的筛选,注意与同辈之间交往,注意与良师、学者、专家、名人交往。在人际交往中学会换位思考,克制忍让,宽容待人。
4、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是在社会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创造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增长见识,调适心理,适应社会,把自己融入到社会中表现能力,增进沟通,培养协作意识,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心态。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吸收大学生主动参与其中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如负责组织学生心理健康协会,邀请有关专家来校讲座,组织心理教育宣传,进行心理问题调查,使学生通过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大学生要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在愉快的活动中,动手、动脑,进行充分的心理体验,增强自信心和进取心,不因某些挫折和失误而影响自己的积极性,不为一时出现的失落感、迷茫感、自卑感、孤独感而去轻易怀疑自己的能力。在社会实践中,保持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并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http://www.751com.cn
5、通过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校园文化是高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它能使大学生绕开意识的障碍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包括三个层次的含义:一是指校园人文环境。主要指大学生的思想境界和心理素质,通过弘扬社会主义新文化,用高品位的精神作品感化大学生,净化大学生的心灵,陶冶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创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催人奋进的精神环境,渲染道德建设的人文氛围,使精神文明成为校园文化的主旋律,并通过心理教育和心理辅导,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二是校园公德环境。包括文明礼貌、爱护公物、文护公共秩序和公共卫生、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尊重、正常交往等。三是物质环境。主要指校园文明设施和教学生活条件,这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硬件部分。校园的绿化、布局、教学生活设施对大学生的文明素质都会产生影响。当然校园环境的优化是一个综合治理的过程,它包括学校运行的方方面面,我们要优化校园环境,在全校范围内,通过全体教职工自身的言传身教来影响大学生的行为和观念,形成讲道德的氛围,努力营造优化校园环境,促进积极进取的学习环境,和谐融洽的心理环境,健康高雅文化环境,强而有力的舆论环境,功能齐备的设施环境。  
总之,只有按照社会主义对大学生“德”的要求,根据大学生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规律,正确对待和引导大学生对自身内在的心理矛盾和各种实践,就能够帮助大学生防止和消除心理障碍,塑造健康人格,进而保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试论心理健康与大学生成才的关系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751com.cn 辣文论文网 严禁转载
如果本毕业论文网损害了您的利益或者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一定会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