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课程设计实践报告法律论文英语论文教学论文医学论文农学论文艺术论文行政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安全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 >> 医学论文 >> 正文

试论基于代谢组学与方证理论的药效学

更新时间:2014-11-22:  来源:毕业论文

试论基于代谢组学与方证理论的药效学
摘 要:代谢组学的系统论方法与中医理论的整体观具有相似的属性。近年来,随着其迅速发展,代谢组学已应用于中医“证”;及其模型的研究、中药及复方的作用机制研究、中药毒理研究等。研究内容侧重于“证”;,关注内源性代谢组的应答(药效学与毒理学);较少涉及“方”;,即方剂本身及其动态变化过程(药动学)。而“辨证论治,方证对应”; 正是中医理论的精髓。为此,从“方证对应”;的角度,浅析应用代谢组学研究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的方法,希望借此对中医药理论现代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代谢组学;方证对应;药效学;药动学;复方配伍规律  

以中医药整体观、辨证论治、方证对应的复方临床实效为生命力的中医药学,是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应用价值的复杂系统。中医整体观在“病-证- 方”;上的复方应用中得到体现,中药复方通过配伍整合为一整体,干预的对象也为一整体。中医基础理论强调机体五脏辣腑的协调统一, 重视疾病发生发展(证)过程中内因对外来致病因素的反应,复方对机体的整体综合性调节,体现了以 “关系本体论”;的辨证思文方法来认识与治疗疾病的特点。近年来,以还原论思想为基础的实验科学虽然解释了中医药复杂科学系统的一些现象和规律,但对基于“关系本体论”;中医药复杂科学系统的科学解释仍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这是学界普遍认同的观点与现状。系统总结与剖析还原论方法研究成果,从整体观与系统观角度研究中医药,回归到符合其内在属性要求的整体论研究,是中医药研究的发展方向与最终落脚点。中药复方临床应用是中医药“辨证论证、方证对应”;整体观理论治疗疾病的集中体现。中药复方治疗疾病的配伍规律是中药方剂配伍理论甚至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的基础。

1 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研究现状与中医药研究的述求

1·1 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的研究现状: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研究长期以来主要围绕“化学成分-药理效应- 药动学”;3个角度分别展开。为此,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多种探索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的新理论与新方法。如复方霰弹理论将全方进行拆方,再简化到单味药与其有效成分进行研究;中药证治药动学指出,方剂的药物配伍显著影响在体内化学成分的药动学参数(复方效应成分药动学),不同证者体内动力学参数有显著差异(辨证药动学研究);中药血清药理学使用含药血清进行体外试验研究中药配伍规律;中药胃肠药动学研究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的溶出与吸收过程中的相互作用;中药药动学-药效学模型研究有效成分的时间、浓度和效应3相的关系;中药指纹图谱药动学研究药物被实验动物或人体吸收入血后的指纹图谱的变化。现有的思路与方法为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研究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与创新,但缺乏整体性思文,对基于“关系本体论”; 的中药基础理论的科学解释仍然存在局限性。

1·2 中医药研究的内在要求

1·2·1 中药化学成分组的整体性考虑:“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组”;是中药复方发挥临床治疗作用的物质基础,是保证中药复方临床疗效的基本条件。有效成分组不同于有效部位、有效组分或有效成分,也不同于中药复方中的生物活性成分,而是指中药复方中发挥治疗作用的全部有效物质。将中药化学成分组作为整体考虑是中医药科学性研究的趋势。

1·2·2 “方证对应”;与“药动学-药效学”;的内在联系: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辨证论治是中医用药的精髓。中医界历来重视对中医“证”;的研究,强调不同的“证”;需要不同的方剂进行治疗,即方证对应。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二者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得到了完美的统一。方证对应是中医辨证论治的核心内容,强调方剂与证相互作用中的对应关系;药动学与药效学是药学研究密不可分的两个核心内容,强调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中各自动态变化的相互对应关系。从某种程度上讲,中医方证对应理论可由药动学-药效学研究得到现代的科学诠释。

1·2·3 机体与肠道微生态的整体性考虑:肠道菌群与人体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动态平衡关系,肠道微生物群落参与了人体的生理生化、病理、病理生理和药理(毒理)过程,形成了人类代谢网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5],证的发生发展中微生态系统可能由正气(平衡)向邪气(失平衡)转化,引发疾病。中药及其复方口服后,同时作用于人体与肠道微生态,促进失调的平衡达到一个新的平衡(图1)。中药研究需要将肠道微生态与机体作为整体考虑。

2 代谢组学为中医药研究提供了契机

2·1 代谢组学具有中医药整体观相近的属性:代谢组学是全局系统生物学(global systems biology)的重要基础,它通过定量描述生物体系受刺激或扰动后其内源性代谢物组的应答(biomarkers),以此研究生物体系的代谢途径与代谢结果,揭示生命活动的代谢本质。其研究的系统观与中医药整体论的研究思路不谋而合,它们的有机结合将可能有力地推动传统中医药理论与现代医药技术理论的契合。代谢组学研究有赖于高分辨率、高灵敏度与高通量的分析方法(如LC-MS、1H-NMR等),以此获得生物样品中全部小分子化合物的定量化学信息,然后采用化学计量学/生物信息学方法从海量的数据中总结规律。

2·2 代谢组学在中医药研究中的进展与趋势:就代谢组学应用于现代中医药研究而言,国内外学者主要用于中医“证”;的研究与病理模型识别和确证、先导化合物的发现,以及中药复方的整体疗效与作用机制、毒理研究等。研究目标仅侧重于分析机体内源性代谢物组对中药的应答,阐释药物的有效性、毒性与可能的作用机制等信息,属于药效学研究范畴。代谢组学不仅可用于中药的药效学研究,同样也可用于其药动学研究。中药药效学研究中药对人体内源性代谢物组的作用,而中药药动学研究人体与共生微生物对中药(即药源性代谢组)的作用。使用代谢组学研究方法可将中药药效学研究与中药药动学研究结合起来,系统地阐释方证对应理论的科学内涵,研究思路见图2。如图2所示,通过代谢组学方法可以分析机体内源性代谢组与肠道微生态代谢组对“病机”;与“方剂”;的应答,阐明“证”;的生物学基础与方剂的作用原理;同样,通过代谢组学方法可以分析机体内药源性代谢组对“病机”;与“康复”;的应答,阐明“方”;与“证”; 的对应关系。辨证论治、方证对应是中医用药的精髓,利用代谢组学方法可综合研究方证对应中“中药化学成分组整体)与“机体与肠道微生态共平衡”;的相互作用。

3 基于代谢组学与方证理论的药效学-药动学方法研究中药复方配伍规律中药复方现代研究忽视了辨证论治、方证对应的整体性思文,大多局限于药动学或药效学研究,虽有二者结合的探索,也局限于中药有效成分。中医药研究的内在要求与趋势是体现“方”;(中药复方整体)与“证”;(机体与肠道微生态共平衡)对应中的药动学-药效学基础。代谢组学为此提供了解决的方法与途径,利用代谢组学方法可综合研究“方证对应”;中“中药化学成分组整体”;与“机体包括肠道微生态平衡”;的药动学-药效学相互作用。在代谢组学层面,可以将机体内源性代谢组与肠道微生态代谢组对“病机”;与“方剂”;的应答与人体和共生微生物对中药(即药源性代谢组)的作用统一起来;并且采用代谢组学技术与手段,在“方证对应”;思想指导下,可从药效学-药动学两个层面探讨中药复方配伍规律,其研究思路与步骤可分以下5步进行。

第1 步:采用代谢组学技术比较机体在“证”;与正常状态中机体内源性代谢组与肠道微生态代谢组的差异, 研究中医“证”;的特征即表征药效作用的机体生物标志物群(PD-biomarkers);第2步:研究中药复方拆方与整方对“证”;的特征即PD-biomarkers的影响, 阐明基于代谢组学与方证对应下,药效学层面的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第3步:采用代谢组学技术比较正常机体与“证”;对中药复方拆方后单味药物(药源性代谢组)作用,研究表征药物体内动力学特征的药源性生物标志物群(PK-biomarkers);第4步:研究 “证”;对复方拆方与整方的药动学特征即PK-bio- markers的影响,阐明基于代谢组学与方证对应下, 药动学层面的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第5步:将基于代谢组学与方证对应的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的药效学- 药动学研究结果,进行相关性统计分析,即从符合中医药内在属性要求上阐明中药复方配伍规律。http://www.751com.cn/

4 展望今天迅速发展起来的以代谢组学为基础的系统生物学,研究思路与方法属于系统论的范畴;而以中医药的整体观、辨证论治、方证对应的复方临床实效为生命力的中医药学,是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应用价值的复杂系统,体现“整体论”;的思想;系统论与整体论的内在属性上有相似的内涵。中医药的研究,将广泛引入以代谢组学为代表的系统研究方法。正如前文已述,国内外学者已经将其应用于中医“证”;的研究与病理模型识别和确证,以及中药及复方的整体疗效与作用机制、毒理研究等。总之,鉴于中医药的内在属性要求,中医药研究需要结合“证”;、“方证”;等核心思想进行研究。而系统生物学为此提供了结合点,随着代谢组学等系统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它将用于中医药研究更多的领域,如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研究;此外还可以用于中药配伍禁忌、中药炮制、中药剂量关系、中药归经理论等研究。回顾中医药的科学研究历程,都是在多学科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中不断进步、完善。希望中医药科学研究在代谢组学等系统生物学方法与中医药思路、方法结合中更上一层楼。

试论基于代谢组学与方证理论的药效学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751com.cn 辣文论文网 严禁转载
如果本毕业论文网损害了您的利益或者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一定会及时改正。